在 iSCSI(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存储环境中,多路径(Multipathing) 是通过多条独立的物理路径(由网卡、交换机、线缆等组成)连接主机(iSCSI 发起端,Initiator)和存储设备(iSCSI 目标端,Target)的技术。这些路径逻辑上并行,共同为存储访问提供支撑。
多路径的核心作用
-
高可用性(冗余)单条路径可能因网卡故障、交换机宕机、线缆松动等问题中断,导致主机与存储的连接失效。多路径通过冗余设计,当某条路径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路径,避免存储访问中断(如数据库、虚拟机等业务不中断)。
-
负载均衡多路径可将存储流量分散到多条物理路径上,避免单条路径带宽饱和,提升整体存储访问性能(如并发读写时,吞吐量更高、延迟更低)。
-
路径故障自动恢复当故障路径修复后,多路径软件能自动检测并将其恢复为可用路径,重新参与负载分担或作为备用路径。
iSCSI 多路径的设置要点
多路径配置需涉及存储端、主机端、网络层三方协同,确保路径独立且软件能识别和管理路径:
1. 存储端(iSCSI Target)配置
- 配置多个独立的 iSCSI 目标端口:存储设备需提供至少 2 个以上的 iSCSI 目标端口(如不同的物理网卡或光口),每个端口分配独立的 IP 地址(需属于不同子网或 VLAN,确保路径独立性)。例:存储端端口 1 为
192.168.10.10,端口 2 为192.168.20.10,分属不同子网。 - 绑定 LUN 到所有目标端口:确保主机需要访问的 LUN(逻辑单元号)能通过所有配置的目标端口被访问(存储端需允许 LUN 在多个端口共享)。
2. 主机端(iSCSI Initiator)配置
- 安装多路径软件:
- Windows:默认集成MPIO(Multipath I/O) 组件,需在 “服务器管理器” 中启用,并为 iSCSI 存储启用 MPIO 支持(通过 “MPIO 配置” 添加 iSCSI 设备)。
- Linux:使用dm-multipath(Device Mapper Multipath),需安装
device-mapper-multipath包并启用服务(systemctl start multipathd)。 - VMware ESXi:默认支持多路径,通过 “存储适配器” 配置 iSCSI 多路径策略。
- 配置 iSCSI 发起端连接多个目标端口:主机需通过自身的多个网卡(与存储端端口对应)连接存储,每个网卡配置独立 IP(如主机网卡 1:
192.168.10.20,网卡 2:192.168.20.20),并在 iSCSI 发起端中添加存储端所有目标端口的 IP 地址,建立多条会话。 - 设置多路径策略:根据需求选择路径调度策略(由多路径软件实现):
- 故障切换(Failover):默认使用一条主路径,仅当主路径故障时切换到备用路径(适合对稳定性要求高,性能需求低的场景)。
-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如 “轮询(Round Robin)”“最少队列深度(Least Queue Depth)”,将流量分散到多条路径(适合高并发场景)。
3. 网络层配置(确保路径独立性)
- 物理链路分离:多条路径需使用独立的网卡、交换机、线缆(如路径 1:主机网卡 1→交换机 A→存储端口 1;路径 2:主机网卡 2→交换机 B→存储端口 2),避免 “单交换机故障导致所有路径中断”。
- 子网 / VLAN 隔离:不同路径的 IP 需属于不同子网或 VLAN,通过网络配置确保路径流量不冲突(如交换机端口划分不同 VLAN,避免广播风暴影响)。
- 禁用路径聚合技术:不建议对多路径的网卡启用 bonding/teaming(链路聚合),否则多条路径会被合并为一条逻辑链路,失去多路径的冗余意义。
验证与管理
- 查看路径状态:
- Windows:通过
mpclaim -l或 “磁盘管理” 中的 “多路径磁盘” 查看路径状态。 - Linux:通过
multipath -ll命令查看路径数量、状态(如active/failed)。 - VMware:在 “存储适配器→iSCSI 适配器→路径” 中查看路径状态和策略。
- Windows:通过
- 测试故障切换:手动断开某条路径(如拔网线、禁用网卡),观察业务是否中断(正常情况下应无缝切换,无感知)。
总结
iSCSI 多路径的核心是通过 “冗余路径 + 软件管理” 实现存储访问的高可用和性能优化,设置时需确保存储端、主机端、网络层的路径独立性,并通过多路径软件配置合适的故障切换或负载均衡策略。对于企业级存储场景(如数据库、虚拟化平台),多路径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关键技术。
iSCSI多路径配置详解
88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