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快速普及,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简称BLE或BTLE)正逐渐成为无线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它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延长了设备的续航时间,也为智能穿戴、健康监测、家庭自动化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与此同时,BLE在节能设计背后也隐藏着诸多安全挑战。本文将从BLE的基础原理、通信结构到配对机制与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关键无线技术。
一、什么是Bluetooth Low Energy(BLE)?
Bluetooth Low Energy(也称Bluetooth Smart)是经典蓝牙(Bluetooth Classic)的演进版本,设计目标是实现极低功耗,适用于无需频繁更换电池的设备,如智能手环、健康监测器、蓝牙标签等。
BLE与经典蓝牙的主要区别:
特性 | 经典蓝牙 | BLE |
---|---|---|
频段 | 2.4 GHz ISM | 2.4 GHz ISM |
信道数量 | 79 个(1 MHz带宽) | 40 个(2 MHz带宽) |
数据速率 | 1~3 Mbps | 1 Mbps |
功耗 | 较高 | 极低(1mW) |
兼容性 | 与BLE不兼容 | 与经典蓝牙不兼容 |
在BLE的40个信道中,有37个用于数据传输,3个用于广播(advertising),设备通过广播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