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28954601/article/details/74271695
三态模型
进程通常分为就绪、运行和阻塞三种工作状态。
三种状态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换,具体转换关系如下:
进程三个状态之间的转换是通过PV操作和信号量来控制的,其中信号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信号量
信号量是最早出现的用来解决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的机制。
信号量(Saphore)由一个值和一个指针组成,指针指向等待该信号量的进程,信号量的值表示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
信号量 S>=0 时,S 表示可用资源的数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请求分配一个资源,因此 S 的值减 1 ;
信号量 S<0 时,表示已经没有可用资源,S 的绝对值表示当前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请求者必须等待其他进程释放该类资源才能继续运行,而执行一个V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资源,因此 S 的值加 1 ;
若 S<0 ,表示有某些进程正在等待该资源,因此要唤醒一个等待状态的进程,使之运行下去。
注意,信号量的值只能通过PV操作来改变。
两类问题
在说明这两类问题之前首先解释一些相关的概念:
PV操作:一种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的有效方法,包含P操作与V操作。
P操作:使 S=S-1 ,若 S>=0 ,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排入等待队列。
V操作:使 S=S+1 ,若 S>0 ,唤醒等待队列中的一个进程。
临界资源: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与上面所说的 S 有关联。
缓冲区问题
进程 P1 将信息输入到缓冲区 B 中,进程 P2 负责从缓冲区 B 中取出数据输出,缓冲区容量为 n 。
对于进程 P1 来说,如果缓冲区满,则应暂停输入,等待 P2 进程取走数据后再输入新数据;
而对于进程 P2 来说,如果缓冲区空,则应等待 P1 进程送来新数据。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假设缓冲区未满且有数据存在时, P2 进程可以顺利的取出一个数据,同样 P1 进程此时也可以顺利的添加一个数据。
也就是说,对于这两个进程的每一次操作,只要初始条件满足,那么它一定可以顺利的执行下去,不会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
于是便有:
P1()
{
P(empty);
输入新数据;
V(full);
}
P2()
{
P(full);
取出数据;
V(empty);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其中 empty 初始值为缓冲区容量 n , full 初始值为 0 。
假如缓冲区为空时, P2 进程阻塞, P1 可以顺利执行,随后唤醒 P2 进程运行。
假如缓冲区为满时, P1 进程阻塞, P2 可以顺利执行,随和唤醒 P1 进程运行。
其中的制约关系如下
公交车司机售票员问题
设公交车上司机的活动是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售票员的活动是关车门,售票,开车门,用信号量和PV操作来实现它们的同步。
首先设信号量 S1 、 S2 ,其中:
S1 表示是否允许司机启动汽车,初始值为 0 。
S2 表示是否允许售票员开门,初始值为 0 。
于是便有:
司机进程()
{
P(S1);
启动车辆;
正常行驶;
到站停车;
V(S2);
}
售票员进程()
{
关车门;
V(S1);
售票;
P(S2);
开车门;
上下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S1 与 S2 的初始值都为 0 。
如果售票员没有关车门的话司机进程会阻塞在P操作之前,直到售票员关闭车门后执行V操作唤醒司机进程启动车辆…
之后的一段时间司机进程与售票员进程可以同时运行。
当司机到站停车前售完票的售票员会阻塞在P操作之前,直到司机到站停车后执行V操作唤醒售票员开车门,然后上下客。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到站停车后售票员还没有售完票会怎么样呢?答案是售票员会继续售票,直到结束以后才会开车门上下客,然后耽误了好多乘客的时间于是被解雇了,hahah没有那么夸张啦~)
这便是公交车司机与售票员之间的制约关系了,如下:
总结
使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同一信号量的P、V操作要成对出现
信号量的初始值与相应资源的数量有关,也与P、V操作在程序中出现的位置有关
我们要首先分析出进程间的制约关系,在保证进程间有正确同步关系的情况下,确定哪一个进程先执行,哪一个进程后执行,彼此间应该用什么信号量来协调
---------------------
作者:小坏蛋_千千
来源:优快云
原文: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28954601/article/details/74271695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