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项目管理001:关键3要素
1、IC设计项目3大要素
IC设计项目的3大要素就是:需求、进度、质量:
- 需求:芯片整体、各子模块是否能够满足需要
- 进度:芯片是否能够按计划完成设计、验证、流片、测试、量产
- 性能:芯片性能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满足标准、兼容性是否达标。
2、IC设计项目要素一:需求
在项目初期需要明确整个芯片以及各个模块的真实需求、注意是真实需求,并且拒绝不合理的、成本高收益低的要求。只有了解真实需求,才能做出最佳的方案。打个比方,你在外地身体不舒服、钱又不多,这时你想回家,要求父母现在就去接你,此时父母又很忙,没法立刻过去。最佳方案不是立马去接你,而是先转钱给你,你去医院看看,说不定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了。
拒绝不合理要求:有时候产品部门会对设计部门提出各种要求,其中很多是不合理的,比如手机屏保随着手机壳的颜色变化。
拒绝高成本低收益的要求:产品部门为了成品设计的方便,要求芯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要求各个通道的数据都可以交织,其实在硬件实现中,大路由在高频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有些要求是无法实现的。了解产品的真是需求,能够有理有据,在更早的阶段拒绝不合理要求。
2、IC设计项目要素二:进度
在芯片设计过程中,不可欠缺的就是芯片进度,保证项目进度,及时交付尤为重要。
3.1流程节点宣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及时且不断的向设计人员宣传项目节点,让每个人都心中有数,知道哪个阶段要完成什么任务。什么时候要提交这一版的代码、什么时候要完成spyglass检查、什么时候需要完成综合、什么时候交付给后端团队。
3.2把控进度/质量
项目流程宣传后,需要不断关注团队的执行情况,遇到困难要及时协助解决。此时要求汇报人员要上报真实情况,有没有延期,原因是什么,不允许汇报虚假进度。管理人员要及时协助团队人员完成项目要求。
在交付过程中,还有一个重点是把控质量。团队人员汇报完成了代码检查,但是检查是否充分,是否有疏漏的地方,是否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此时就需要整理好检查标准,什么是需要修改的,什么情况是可以忽略的,提前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效率和质量。但是还是无法避免少量因懈怠或者疏忽造成的质量问题。
2、IC设计项目要素三:质量
好芯片设计的质量包含3个要素:方案质量、代码质量、最终的功能性能。
设计初期,需要关注方案质量
设计中期,需要关注代码质量
设计后期,需要关注功能、性能、稳定性。
4.1设计初期:设计方案质量
- 明确真实需要,选择最佳的实现方案
- 方案评审:确保功能全面,性能指标合理、方案是否可实现
- 加强培训:培训文档编写规避、verilog设计规范,避免出现常见错误。
4.1设计中期:verilog代码质量
- 建立各项检查的标准:进行培训,提高效率,避免常见错误。
- 检查事项要全面:首先进行VCS编译Error、Lint,接着进行spyglass lint cdc检查、DC综合log、网表质量检查、随后进行后端质量检查
4.1设计后期:性能、标准化、稳定性
- 芯片性能要达标:各类应用场景中,性能是否达标。
- 标准化:设计要符合标准,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与其他厂家的标准接口能够正常对接,能够兼容自家的上代芯片。
- 稳定性:在大批量数据、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保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