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的Secret Toolbox

本文探讨了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承诺开发时间和需求变化方面的挑战。文章列举了一系列技术团队为快速满足需求而采取的短期策略,这些策略虽然短期内看似有效,但长期会导致技术债务累积,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之前我们谈到过能让产品经理在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设计师眼中迅速变Low的事情,其中有一点是“逼着技术团队承诺”,有同学不理解,问:

技术负责人对开发时间进行评估,并且给出排期承诺,是必须的吧?

答:我更倾向于认为承诺是传统瀑布模型下的模式,开发明确的任务、技术也成熟,可以提前计算好,但互联网的敏捷模式下,很多时候会做着做着发现坑、做着做着需求有不得已的变化,所以应该技术和产品一起做【预测】,心里想着目标,一起面对变化。最核心的区别,承诺是技术对产品的责任,预测是两边一起承担责任。

当然,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技术同学要很靠谱。

而更可怕的一点,还没说,那就是容易逼出一系列可怕的大招——

技术人员的Secret Toolbox

Copy&Paste,不假思索的“复用”,满足当前需求就好,不考虑逻辑的可扩展,比如A和B现在1对1,不考虑将来有可能1对N,即使是业务上已经做出提示的时候;

Hardcode,写死代码,不用配置文件、变量,当你发现某个参数不妥,想要多改几次试试的时候,发现工作量超乎想象,而且怎么都改不干净;

Less Testing,听来一个很搞笑的故事,某位技术同学写完代码做单元测试,第一次没过,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再跑一次看看,结果过了,再跑,又过了,于是,就认为第一次是幻觉;

Skip Error Handling,不考虑异常情况,假设用户都是正常使用(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业务方认可的时候确实可以这样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输入框没有做安全上限的长度控制,用户可以直接把程序搞挂;

Descope,偷摸减需求,不举例了,真的会有,验收的时候产品经理负责,发现了还好,但有时候只验收主要场景是发现不了的;

Less Review,减少设计评审、代码Review等,我们认为强技术可以少评审,但会动用secret toolbox的同学往往并不是很厉害的人物;

No Autotest,无测试自动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一直不磨刀,整体效率就一直上不去;

……

还有啥招,技术同学不妨自爆……

这样做,本次交付的时候,会看着很美,需求都满足了,这时候产品经理还会暗爽——就是要逼吧,你看,逼一逼都做出来了,下次继续……

但往后,做着做着,你会发现整个技术团队越来越不愿意承诺了,承诺的越来越难达到了,经常延期?效率好像越来越低?出活越来越少?那就是因为填坑的时间占比越来越大了。

最终有一天,技术Leader面露难色的找到你,说:

兄弟,业务发展太快了,技术架构跟不上,要重构了”

啊,要多久”

两个月,一半的兄弟都要参与”

不可能,因为……”

必须重构了,不然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

……

熟悉吧,over。


-----------------------------

@iamsujie的产品线:

--图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

--课程:企业内训;高校入门课

--品牌:@七印部落,代表作《启示录》等

--网络平台: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等(统一@iamsujie

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