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一小时:全国域名解析首遭大规模污染

新浪科技 张楠

  1月21日下午3点,十几封报警邮件,让寇博惊出一身冷汗。

  寇博是一家国内流量排名前十的网站运维负责人,他和他的团24小时队维护着这家日浏览量过亿的网站。十几封报警邮件,意味着全国十几省的用户都出现无法访问该网站的状况。

  “核心机房又出问题了?”寇博小声默念着,赶忙从一个会议中退席,小跑着上楼,回到运维部的工作大厅。他桌面上的座机正刺耳地响着。“我是客服部的XX,有浙江的用户反映咱们首页上不去了……”“知道了。”

  寇博立即挂断了电话,朝着正在值班的同事大喊“怎么回事了?”“北京上海机房和CDN(网络加速)反馈都正常,PING了下域名,IP地址的指向不对,可能是DNS的问题。”值班同事回答他。

  “别查了,不是咱们的事,国内所有.com域名的DNS都有问题。”正在刷微博的另一个同事告诉寇博,“你看DNSPod发微博了,说国内所有通用顶级域的根出现异常,正联系相关机构协调处理。”

  DNSPod是国内第一大DNS解析服务提供商和域名托管商,管理着超过270万域名。寇博推了推眼镜,凑过去仔细盯着微博,一边说“别大意,再给机房打电话查一下。”

  几乎与此同时,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的北京机房负责人刘硕也正高度紧张。当他接通新浪科技的电话时,他背后的座机铃声响成一片。“是的,我们已经监测到问题了,很多网站也向我们反馈了,我们马上开会研究应对。”他匆匆的挂断了电话。

  同一时间,北京市朝阳区360网站卫士工程师的董园也在云监控报警平台发现一批网站打不开。网站卫士是360旗下为网站提供主动保护的服务平台,为站长提供网站防火墙、DDOS保护、智能DNS解析等服务。“我们是紧急响应,尽快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董园说。

  “用户在微博上把我们骂死了。”寇博的同事告诉他。他笑着对新浪科技说,“我们无能为力,是全网出现的系统性问题,只能告诉用户直接用IP地址访问我们。”

  这次故障是怎么回事?

  “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设备都必须有一个IP地址,就像每个房子都有地址一样,这样才能让别人找到。”寇博开始向新浪科技解释起来。“这个IP地址是一段数字,例如120.84.21.23,但是用户上网要记这段数字,太麻烦了,所以有了域名。”

  域名就是IP地址的另一种体现方法,而DNS就是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翻译器。比如,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facebook.com,浏览器就会向用户最近的DNS服务器询问,“facebook.com对应的IP地址是什么?”

  这个最近的DNS服务器一般是当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如果这个服务器不知道,他就会向上一级请求,一般是运营商的全国性DNS服务器。如果这个全国性DNS还不知道会向全球DNS服务器查询。

  这一级一级的层级中,最高一级是全球的13台根服务器,名字分别为“A”至“M”,其中10台设置在美国,另外各有一台设置于英国、瑞典和日本。

  为了防止上述服务器出现故障造成全球性访问异常,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有镜像。我们国家在全网的出口也设有顶级的域名服务器。“这次网络出现异常是这个服务器出现了解析错误。”寇博解释说。

  为什么有的人正常,有的人异常?

  这是因为为了加快用户访问速度,整个系统设有多级缓存,包括浏览器缓存、系统缓存、路由器缓存、DNS服务器缓存等等。

  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其浏览器会自动记录域名对应的IP一段时间,这样用户在第二次进入该网站时,浏览器就不必向上一层级反复查询,直接就可以告知用户结果。同样的,用户的电脑、路由器和DNS服务器都会设置一定的缓存,当然缓存是有时间限制的,到期就要向上级服务器查询最新的记录。

  当顶级根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用户的访问不会马上中断,因为各级缓存还在。当缓存时间到后,他们会向上一级重新查询,这时根服务器的错误反馈才会生效,导致用户访问异常。然而这个缓存时间,因设置不同,差异很大。有的缓存时间只有30秒,有的缓存时间长达12小时。

  截至当日下午4点,全国根服务器的解析陆续恢复正常。同样的道理,出现异常的用户也不会马上恢复正常,因为错误的记录仍然在缓存中,最长可能需要等待24个小时,缓存到期后,正确的记录才会生效。

  而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其内容一般不是全都放置在同一域名下。比如图片、数据库一般都采取不同的域名,当有的域名缓存正确,有的域名缓存错误时,就会出现页面加载出来,而图片出不来,或者图片出来,文字数据错乱的情况。

  神秘IP地址引发黑客疑云

  随着故障陆续恢复,数据中心的刘硕也松了一口气。他向新浪科技介绍说,这次事故的原因是根域名服务器被污染,域名解析请求都被指向“65.49.2.178”这个IP地址。

  不过,据刘硕对多个域名的测试发现,Facebook、Twitter等国外域名解析正常,只是国内域名遭到污染。即便如此,受到影响的范围也是空前的,包括百度、新浪、腾讯在内的国内绝大多数网站出现访问异常,根域名服务器故障持续将近1小时。

  据粗略估算,受到影响的国内用户超过2亿,平均受影响的时间约在3小时左右。截至21日晚间1点,全国仍有十余个地区受DNS估值影响,包括贵州电信、河南电信、香港新世界、江苏电信、北京电信通等。

  国内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称,65.49.2.178这个IP位于国外,有证据表明该IP所处于的网络有过发送垃圾邮件及其他有政治目的的黑客活动,不排除此次攻击为黑客所为。

  金山的一位安全专家称,经查询65.49.2.178的信息,发现该IP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卡里镇Dynamic Internet Technology公司。“大量中国知名IT公司的域名被解析到美国某公司,从目前看该事件极可能是黑客攻击行为。”该专家说。

  去年8月25日凌晨,中国.cn域名解析出现大规模解析故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后来透露,当日零时许,国家域名解析节点受到拒绝服务攻击,经处置,至2时许服务器恢复正常,这是有史以来.cn域名遭受的最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

  不过,刘硕和另一位网络安全专家都认为,这次DNS污染事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在国内尚属首例,远远超出一般黑客的能力范围。“很可能与主干网络的设置调整有关。”上述网络安全专家说。

  (应相关公司要求 文中出现的技术人员姓名均为化名)

转自:http://tech.sina.com.cn/i/2014-01-22/02059116964.shtml

内容概要:该论文聚焦于6G通信中20-100GHz频段的电磁场(EMF)暴露评估问题,提出了种基于自适应可重构架构神经网络(RAWA-NN)的预测框架。该框架通过集成权重分析模块和优化模块,能够自动优化网络超参数,显著减少训练时间。模型使用70%的前臂数据进行训练,其余数据用于测试,并用腹部和股四头肌数据验证模型泛化能力。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不同参数下的相对差异(RD)在前臂低于2.6%,其他身体部位低于9.5%,可有效预测皮肤表面的温升和吸收功率密度(APD)。此外,论文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涵盖数据预处理、权重分析模块、自适应优化模块、RAWA-NN模型构建及训练评估等内容。 适合人群:从事电磁兼容性研究、6G通信技术研发以及对神经网络优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6G通信中高频段电磁暴露对人体的影响;②开发更高效的电磁暴露评估工具;③优化神经网络架构以提高模型训练效率和预测精度。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出了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方便读者复现实验结果。此外,论文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展到更高频段(如300GHz)的数据处理、引入强化学习优化超参数、以及实现多物理场耦合的智能电磁暴露评估系统。建议读者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模型架构和参数,并结合真实数据进行验证。
内容概要:本文是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发布的《基于数据空间的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研究报告》,探讨了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前景。文章先介绍了金融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挑战。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数据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尤其是可信数据空间(TDM)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文中还深入分析了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典型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和方案架构,如数据访问控制、数据使用控制、智能合约、数据脱敏等。最后,文章展示了多个典型场景应用案例,如中信银行总分行数据流通管控、工银金租数据流通、银联安全生物特征支付等,并总结了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存在的法规、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适用人群:金融行业从业者、数据安全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科技研发人员等。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重要性和挑战;②学习可信数据空间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③探索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具体实践案例;④了解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技术和应用分析,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推动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健康发展。阅读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金融数据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最佳实践,为相关政策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