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语言中都设置了访控属性来控制外部对类成员的访问,这种访控属性是属于类的,而非属于对象!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上面的Student类中的foo函数能不能通过编译呢?可能有的同学会想,既然name已经被声明成private,那么s的name肯定
不能被其他Student对象访问,所以上面的代码无法编译。可事实是foo函数编译正常,这就是访控属性属于类而不是属于对象。
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
所谓的访控属性是给编译器看的,而程序在编译阶段是没有对象的,所以访控属性肯定是约束类而非对象!!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void foo(const Student& s)
{
std::cout<<s.name<<std::endl;
}
};
上面的Student类中的foo函数能不能通过编译呢?可能有的同学会想,既然name已经被声明成private,那么s的name肯定
不能被其他Student对象访问,所以上面的代码无法编译。可事实是foo函数编译正常,这就是访控属性属于类而不是属于对象。
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
所谓的访控属性是给编译器看的,而程序在编译阶段是没有对象的,所以访控属性肯定是约束类而非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