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安装FreeBSD 10

本文详细介绍FreeBSD系统的安装步骤,包括安装环境准备、U盘安装盘制作、安装过程、桌面环境配置、网络配置以及Nginx+PHP+MySQL的安装配置等内容。
[内容]:
1,准备安装环境
准备一块空的硬盘,或者从现有PC中划分出一块硬盘空间给freebsd。注意,freebsd只能安装在主分区,也就是说,它不同于linux可以安装在扩展分区。因此,如果你打算试用一下freebsd,那你可以使用virutalbox,vm之类的相关虚拟机来安装。具本安装过程在此不再说明,请参见(http://woothon.iteye.com/blog/1826721)。如果你要安装在当前的电脑分区中,必须先分好主分区给freebsd使用。完整安装Freebsd+桌面环境,大约需要10G空间,推荐20G。当然越大越好。具体硬件需求请见(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books/handbook/install-pre.html)。

2,下载Freebsd
下载Freebsd 10.0 release,
ftp://ftp.freebsd.org/pub/FreeBSD/releases/amd64/amd64/ISO-IMAGES/10.0/
我们来说明一下几个iso的不同之处:
bootonly.iso 用于系统引导,可以用作制作系统引导盘。
disk1.iso 也就是我们原来的cd1,包含了大部份内容。相对于dvd1.iso,软件包部份要少得多。
dvd1.iso 包含大多数常用的packages及系统。也是几个iso中最全的一个。
memestic.iso 我们主要下载这个文件,这个是用于制作u盘安装的镜像。

3,制作u盘安装盘
使用传统的ultraiso刻录u盘的方式在Freebsd上行不通的,笔者尝试后发现无法加载引导,只能使用wind32 disk maker或dd的方式的实现。参见Freebsd手册(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books/handbook/install-pre.html)中“准备安装引导介质”小节,其中有说明关于“记忆棒”的制作方法。

# dd if=FreeBSD-9.2-RELEASE-i386-memstick.img of=/dev/da0 bs=64k

如果你是windows,可以下载win32 disk maker(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win32diskimager/)来完成U盘的刻录。

4,开始安装
安装的过程很简单,参见手册即可(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books/handbook/install-start.html),注意,从Freebsd 9开始,启用bsdinstall替代sysinstall。bsdinstall对新手来说,更加易用直接,缺点是不能在安装过程中定制软件包。你可以在安装完成后(重启之前)使用

#bsdconfig

来完成软件包的安装。其中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推荐你使用dvd iso来安装,这样节省下载软件包的时间。具体方法是必须先装dvd iso放到可安装的位置。如ftp , fat分区等。

5,安装完成
安装完成后,不要着急重启,如果可以的话,你可能使用bsdconfig来加装软件包,前提是你已经有了软件包的位置。通过网络安装需要确保在安装过程中正确配置网络。

6,安装linux兼容
首先加载linux兼容模式

# kldload linux

如果想开机就加载,请在/etc/rc.conf中加入

linux_enable = "YES"

然后安装linux runtime库,如下:

# cd /usr/ports/emulators/linux_base-f10 # make install distclean

详细参见: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books/handbook/linuxemu-lbc-install.html,安装完成后,Freebsd就可以使用linux的大部份软件了。
安装完成重启时,你可能会遇到显示如下错误:

invalid partition table

然后系统无法启动!(T_T怎么会这样?) 不要急,ctrl+del+alt重启,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按ESC,怎么样,启动了吧。至于原因,我也不清楚,可能是识别GPT分区表时出错。

7,安装桌面环境
Freebsd与linux一样,桌面环境有Gnome,kde,xfce等。这些都依赖一个叫Xorg的windows服务,所以,我们在安装gnome等桌面时,要先安装xorg

# cd /usr/ports/x11/xorg # make install clean

安装完成后,我们要进行基本的配置。在/etc/rc.conf中加入:

hald_enable="YES" dbus_enable="YES"

然后配置一下xorg显示相关的设备:

#Xorg -configure

该命令在/root下生成一个xorg.conf.new的文件。我们需要测试其是否正确:

# Xorg -config xorg.conf.new -retro

Freebsd 7.3(含)前,使用以下命令:

# Xorg -config xorg.conf.new

如果看到一个十字鼠标及灰色桌面,说明xorg安装成功。使用“startx”命令即可启动xorg。具体参见: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books/handbook/x-config.html
然后将其复制到/etc目录中:

#mv /root/xorg.conf.new /etc

接下来我们安装gnome/kde/xfce4,笔者这里选择xfce,主要因为它比较轻量。

# /usr/ports/x11-wm/xfce4

make install clean

# /usr/ports/x11-wm/xfce4-desktop

make install clean

笔者认为你可能只须使用后两条命令,因为xfce4-desktop依赖于xfce4,这里因为笔者安装时没有注意,所以你可以自行尝试。xfce4 安装完成后,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启动xfce4

# startxfce4

但是分辨率只有800*600。需要装显卡驱动。

注意!如果你在使用新的生成的xorg.conf时,使用startx等时无法进到图形界面(删除了xorg.conf又可以),说明你nvidia_driver没有装。装好后startx启动时,会看到nvidia的绿色logo

一般来说,此种情况分报如下错误:

Fatal server error

no screens found

这个问题在linux上也是同样会出现。原因一样。只要装上nvidia driver即可解决。

8,安装nvidia显卡驱动

# cd /usr/ports/x11/nvidia-driver # make install clean

intel显示芯片请见: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books/handbook/x-config.html
安装完成后,需要让系统启动时加载,即:

# vi /boot/loader.conf

增加 nvidia_load="YES"

修改7步得到的xorg.conf。然后修改xorg.conf中的设备驱动:

# vi /etc/xorg.conf

修改:Driver "nv" 为 Driver "nvidia"

如果你需要更好的nvidai配置方式,你可以安装

# /usr/ports/x11/nvidia-xconfig 

# /usr/ports/x11/nvidia-settings

除了从ports或pkg安装nvidia驱动外,你还可以从nvidia官网下载最新的nvidia驱动(http://www.nvidia.cn/object/unix-cn.html),不过笔者下载了最新的nvidia驱动后 make发现,还不支持Freebsd 10.0。

9,配置网络
配置ip及网关

# vi /etc/rc.conf

hostname = "my.home"

ifconfig_em0="inet 192.168.1.xxx netmask 255.255.255.0"

defaultroute="192.168.1.1"

注意, 如果hostsname不是字母开头,开机启动可能会报“Unknown host……”错误。网卡设置中em0你是的固网网卡名称,有的叫eth0。
无线网卡设置请见:http://www.freebsd.org/doc/handbook/network-wireless.html
DHCP方式可见: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UTF-8/books/handbook/network-dhcp.html
配置dns

#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8.8.8.8

nameservier 8.8.4.4

重启网卡:

# /etc/netstart restart


10,安装nginx+php+mysql

# cd /usr/ports/www/nginx

make install clean

# cd /usr/ports/lang/php5

make install clean

# cd /usr/ports/www/php5-session

make install clean

# cd /usr/ports/database/mysql51-server

make install clean

以上安装者可以使用"pkg install xxxx"的方式来进行安装,这样省时省力。可凭个人爱好决定。完成后修改配置:

# vi /etc/rc.conf

nginx_enable = "YES"

php_fpm_enable = "YES"

mysql_enable = "YES"

启动nginx,php-fpm ,如下:

# /usr/local/etc/rc.d/nginx start

# /usr/local/etc/rc.d/php-fpm start

其它如网站虚拟配置,在此不在详述。相关配置位置

# vi /usr/local/etc/nginx.conf

# vi /usr/local/etc/php.ini

# vi /usr/local/etc/php-fpm.conf


[结论]:
1,u盘安装Freebsd与linux有很大不同。但一些问题是共通的,可以借鉴。
2,pkg进过进化,已经可以与yum , apt-get一比高下了。愿Freebsd更加一往如前,长足进步。

PS:

USB支持

# vi /etc/rc.conf

usbd_enable = "YES"

电源管理

apm_enable = "YES"

分区:

# fdisk /dev/da1

创建win分区

mk_msdosfs

创建ntfs分区

安装:cd /usr/ports/sysutils/ntfsprogs

# mkntfs

挂载win分区

# mount -t msdosfs /dev/da0 /mnt

# umount /dev/da0

安装flash

# www/nspluginwrapper

make install clean www/linux-f10-flashplugin10

make install clean

插件必须由每个用户运行 nspluginwrapper 安装: % nspluginwrapper -v -a -i

打开firefox后,about:plugins就会看到flash插件已经装好。

更多参见:http://www.ch.freebsd.org/doc/zh_CN.UTF-8/books/handbook/desktop-browsers.html

<think>好的,用户需要寻找关于FreeBSD系统的安装教程。首先,我要回忆一下之前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了FreeBSD-12.2的ISO和U安装镜像,以及虚拟机设置的步骤。引用[2]和[3]则涉及安装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比如选择启动项、设置网络、时区等。 用户可能对安装FreeBSD不太熟悉,需要分步骤指导。根据引用内容,我应该先介绍安装前的准备,比如下载镜像和创建启动介质。然后进入安装流程,包括启动设置、分区、网络配置等。需要特别注意引用中提到的关键步骤,比如静态IP设置(引用[3]中的NO选项)、时区选择亚洲北京,以及安装后的基本配置如创建用户和软件安装。 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镜像下载选择、虚拟机参数设置、分区方法等,需要逐一解答。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需求,比如不同版本安装、虚拟机安装问题、安装后配置等。要确保引用标记正确,例如在提到设置静态IP和时区时标注引用[3],在启动选项标注引用[2]。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并自然融入引用内容。检查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数学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这里可能不需要数学公式。保持中文回答,避免使用Markdown,使用自然的口语化表达。</think>以下是根据引用内容整理的FreeBSD系统安装分步指南: ### 一、安装前准备 1. **下载镜像文件** - 64位系统选择:`FreeBSD-12.2-RELEASE-amd64-dvd1.iso`[^1] - 32位系统选择:`FreeBSD-12.2-RELEASE-i386-dvd1.iso`[^1] - U安装推荐使用`.img`格式镜像 2. **创建启动介质** - DVD刻录或使用`dd`命令写入U: ```shell dd if=FreeBSD-*.img of=/dev/your_usb_drive ``` ### 二、安装流程 1. **启动安装程序** - 在启动界面选择`Boot FreeBSD [default]`(默认选项)[^2] 2. **系统分区设置** - 建议新手选择`Auto (UFS)`自动分区 - 手动分区需注意保留`/boot`和`swap`分区[^3] 3. **网络配置** - 动态IP选择`YES`,静态IP选择`NO`后手动输入参数[^3] - DNS设置建议填入`8.8.8.8`或运营商提供的地址 4. **时区与区域设置** - 选择`Asia` -> `China` -> `Beijing Time`[^3] 5. **软件包选择** - 基础系统必选 - 建议勾选`lib32`兼容库和`ports`套件 - 安全相关组件:`ntpd`(时间同步)、`SSH`(远程访问) ### 三、安装后配置 1. **用户账户** ```shell adduser ``` - 按提示设置普通用户并加入`wheel`组 2. **软件管理** - 更新ports树: ```shell portsnap fetch extract ``` - 安装基础工具: ```pkg install sudo vim bash``` 3. **系统优化** - 编辑`/etc/rc.conf`启用服务: ```shell sysrc sshd_enable="YES" sysrc ntpd_enable="YES"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