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天线设计
阵列设计当中,因为耦合的原因,天线性能会发生变化。接下来我们会用到一个工具叫做array。一般来说array很大,需要付出很大的计算代价去计算每个阵列中每个单元的方向图,再有正因子进行加权,这样的过程很复杂。
那么有个简化的工具叫做array task,在右上方的search栏里输入array,再选择array task即可进入界面。我们使用其中的unit cell,使用周期边界条件对一个单元的有源阻抗进行分析。
点击array task后,会弹出下图所示的界面。假设要做一个一维的阵列,在x方向H面做6个elements,Y方向只要一个,spacing则是半个波长。在Shape下拉菜单处还可选择不同形状的阵列,红色部分就是有源单元,灰色则表示该区域无单元,我们此时选择custom形状。
点击ok就进入到阵列原理图view里。这时,我们希望用左右两个单元作为哑源,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变,也就是接了一个匹配负载,点击菜单的set passive就设置完毕了。
然后查看2d/3d results-port modes-port1-e1,看该单元的端口阻抗。运气很好,端口阻抗刚好是49.2971Ω这样。实际购买的SMA接头都是有标准的,我们在这里也只是进行一个估计。
目前我们要对正中方向图进行一个计算,尤其是看它扫描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点击右上方的create unit cell simulation project后,会弹出下图所示的对话框,改一下名字为unit cell,其他的不作改变。
那么这时,CST就在后台创建了一个关联的unit cell,这个unit cell和之前的patch antenna是关联的,如果我改变patch antenna的任意参数,后面的unit cell也会进行一个同步的修改。
此时我们用unit cell边界条件模拟我们扫描的角度,因为天线是对称的,我们只需要看Zo也就是phi=0的平面,也就是xoz上的一个扫描,那么我们的phi只有一个,意味着只有一维的扫描。那么在theta方向,z方向是0°到x。如果场是对称的,那么左右都是一样的,会计算到6个角度。最后设置如下图所示。
点击ok后会弹出一个界面,由于我们之前没有设置farfield monitor,所以现在加上一个2.6GHz的监视器,其实现在就是移相的参考频率。
目前的工作就是对阵列环境中的单元进行优化。
这个时候可以观察在边界条件,xy都变成了unit cell来模拟这样一个阵列,上下不变。
此时不急于扫参,先进行仿真。还是使用频域求解器,根据默认条件直接开始,也就是不附加任何相位条件也没有扫描来看这个阵列天线的性能,去看跟单元单独存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我们最好是在阵列中对天线进行优化而不是在一开始的单元当中,在最开始的单元当中得到一个差不多的性能足矣。重要的是优化的方向。
计算完毕,我们在导航树的farfields查看它的远场方向图。
接着再查看S参数,S参数里只看S11(其他的先不管)。从图里得知该天线的工作频率可能下移了。
此时修改一下仿真的频率,打开频域求解器设置的界面,放上3个samples,from 2 to 2.8 GHz,apply后start。
弹出这个界面的话选择disable。
计算完毕来查看S11,谐振频点大概在2.65GHz处,但是匹配情况更差了。
此时需要优化天线,需要增大patch的尺寸以及调整馈电位置,馈电位置通常会影响匹配的好坏。
该文章内容参考的是B站的【零基础电磁仿真:CST中微带天线与相控阵快速建模与仿真验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V411z7Gp/?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e54e77bc97dc1df3ae808570c08d34f7。
该笔记自用,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