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提出的目的是为让全世界异构的网络互联起来,更好的相互交换数据,必须制定一些规则,即协议,
协议有三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说明(也称为交换规则)
OSI/RM共有七层: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CP/IP:应用层 运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作用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常用协议有HTTP SMTP 这一层的数据称为报文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向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同一个运输层可以为多个进程提供传输服务,具有复用和分用功能;常用协议有TCP( 面向连接 可靠交付 单位是报文段)、UDP(无连接 尽最大能力交付 单位是数据报)
网路层(network layer):为不同交换网上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选择合适路由,使分组到达目的主机;常用协议是IP协议 单位是分组 也成为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解决数据在相邻结点上传输的问题;将IP数据报组装成帧进行传输,在分组头部和尾部添加控制信息得到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传送单位是比特,传输媒介有多种(双绞线 铜轴电缆 光纤)目的是为了屏蔽这些差异性,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
一些术语名词:
PDU:协议数据单元 SDU:服务数据单元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者软件进程
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实体进行通信,协议控制通信规则,对等实体可以向上提供服务,也可以利用下一层的服务
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下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SAP(服务访问点):相邻两层实体交换信息的地方
everything over ip:IP协议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ip over everything:IP协议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网络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