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自我修养读书笔记-1

前序:作为一个马上就要工作的非科班本科生,前段时间为了找工作,有针对性的学习了一些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网络方面的知识,学的非常浅,非常杂乱,存粹是为了应对找工作。现在空下来了,想着以后应该就是走程序员这条道路了,就决定学习一些计算相关的基础课程(像那句老话说的,出来混的,总是还要还的hhhhh)有好多人给我推荐了这本《程序员的自我修养》,我翻了翻,大体内容更加偏向于底层关于程序的链接,装载与动态静态库的一些原理。刚刚好能弥补我底层方面知识不足,因此开始认真研读这本书,并将每章中的内容以我自己的语言做成笔记,以此来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

计算机基本软硬件

1.硬件组成

1. 1早期的计算机硬件结构

早期的计算机没有复杂的图形设备,大多数的显示设备是只能输出字符的终端,而CPU的核心频率也不高,和内存的频率基本一样,这些外部I/O设备(显示设备,键盘,软盘,磁盘)与CPU,内存都是直接连接在一个**总线(Bus)**上面。但是这些I/O设备的速度与CPU,内存相比来说还是差很大,因此为了协调I/O设备与总线之间的速度,也为了能让CPU能够与I/O设备进行通信,一般每个设备会有一个相应的I/O控制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现代硬件结构框架

1.2.1 随着CPU核心频率的不断提升,内存的速度更不上CPU的速度,为了摆脱其他设备(内存,I/O设备)对CPU频率提高的限制,于是采用了与内存频率一致的系统总线,在系统总线上的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采用倍频技术,使得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
1.2.2 接着图形化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普及,使得图像芯片需要跟CPU和内存之间大量交换数据,原来的慢速I/O总线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协调CPU,内存和高速图形设备,人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高速的北桥芯片(Northbridge,PCI Bridge),来完成他们间告诉的数据传输。

PCI 的缩写为,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的设备互相连接

但是北桥的运行速度太快了,假如所有的相对低速的设备也接在北桥上,那么北桥既须处理高速设备,又需要处理低速设备,设计就会非常的复杂。于是人们又设计了专门处理低速设备的南桥(Southbridge)

20世纪90年代的PC机的系统总线采用PCI结构,而低速设备采用ISA总线。下图为PCI/ISA南北桥硬件设计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3
CPU频率最开始的几十kHz到现在的4GH

评论 1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