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几个的生命 周期,Acitivity 的生命周期,Service的生命周期,Fragment的生命周期。
1.Activity的生命周期
onCreate()
activity第一次被创建时调用。在这里你应该完成所有常见的静态设置工作——创建view、绑定list数据等等。 本方法传入一个包含了该activity前一个状态的Bundle对象(如果之前已捕获了状态的话,详见后面的保存Activity状态)。
下一个回调方法总是onStart()。
onStart()activity要显示给用户之前调用。
如果activity进入前台,则下一个回调方法是onResume();如果进入隐藏状态,则下一个回调方法是onStop()。
activity开始与用户交互之前调用。这时activity是在activity栈的顶端,用户可以向其中输入。下一个回调方法总是onPause()。
onPause()
当系统准备启动另一个正在恢复的activity时调用。这个方法通常用于把未保存的改动提交为永久数据、停止动画播放、以及其它可能消耗CPU的工作等等。 它应该非常迅速地完成工作,因为下一个activity在本方法返回前是不会被恢复运行的。
如果activity返回前台,则下一个回调方法是onResume();如果进入用户不可见状态,则下一个是onStop()
onStop()
当activity不再对用户可见时调用。原因可能是它即将被销毁、或者其它activity(已有或新建的)被恢复运行并要覆盖本activity。如果activity还会回来与用户交互,则下一个回调方法是onRestart();如果这个activity即将消失,则下一个回调方法是onDestroy()
onDestroy()在本activity被销毁前调用。这是activity收到的最后一个调用。 可能是因为activity完成了工作(有些人在这里调用finish()), 也可能是因为系统为了腾出空间而临时销毁activity的本实例。 可以利用isFinishing() 方法来区分这两种情况.
onRestart()
activity被停止后、又再次被启动之前调用。
下一个回调方法总是onStart()
2.Service的生命周期
service的生命周期,从它被创建开始,到它被销毁为止,可以有两种方式:
1.直接启动服务
被开启的service通过其他组件调用 startService()被创建。
这种service可以无限地运行下去,必须调用stopSelf()方法或者其他组件调用stopService()方法来停止它。
当service被停止时,系统会销毁它。
onCreate()---->onStartCommand()---->onDestroy
2.通过绑定启动服务onCreate()---->onBind---->onUnbind()----->onRebind--->onDestroy()
如果你的service被开启并且接受绑定,那么当系统调用你的 onUnbind()
方法时,如果你想要在下次客户端绑定的时候接受一个onRebind()的调用(而不是调用 onBind()
),你可以选择在 onUnbind()
中返回true。
onRebind()的返回值为void,但是客户端仍然在它的 onServiceConnected()
回调方法中得到 IBinder
对象。
3.Fragment的生命周期
onAttach()--->onCreate()---->onCreateView----->onActivityCreated()---->
onStart()---->onResume()---->onPause()----->onStop()---->onDestroyView
----->onDestroy---->onDetach()
***为了便于交流共同学习,博主QQ群543671130(Android学习交流) 欢迎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