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型设计模式有: 共6种
-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
建造者模式(Builder)
-
原型模式(Prototype)
-
单例模式(Singleton)
原型模式
就是克隆对象。用于创建重复的对象,相当于细胞分裂。要实现Clonable
实际例子:Spring中的prototype
优点: 1、性能提高。 2、逃避构造函数的约束。
缺点: 1、配备克隆方法需要对类的功能进行通盘考虑,这对于全新的类不是很难,但对于已有的类不一定很容易,特别当一个类引用不支持串行化的间接对象,或者引用含有循环结构的时候。 2、必须实现 Cloneable 接口。
使用场景: 1、资源优化场景。 2、类初始化需要消化非常多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数据、硬件资源等。 3、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场景。 4、通过 new 产生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则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5、一个对象多个修改者的场景。 6、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 7、在实际项目中,原型模式很少单独出现,一般是和工厂方法模式一起出现,通过 clone 的方法创建一个对象,然后由工厂方法提供给调用者。原型模式已经与 Java 融为浑然一体,大家可以随手拿来使用。
单例模式
实际例子 Spring中的单例
意图: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主要解决:一个全局使用的类频繁地创建与销毁。
何时使用:当您想控制实例数目,节省系统资源的时候。
如何解决:判断系统是否已经有这个单例,如果有则返回,如果没有则创建。
建造者模式
工厂模式注重把这个产品创造出来即可,而建造者更关心创建的细节,当创建一个对象需要使用很多步骤去完成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建造者模式,当创建一个对象比较简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工厂模式。
实际例子 JDK中的StringBuilder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Builder s=new StringBuilder("你好").append(",我现在在研究").append("建造者模式").append("希望能有所收获.");
System.out.println(s);
}
}
建造者最常用的其实是想上面Test类中的链式调用,因为我可以订做这个产品的具体细节,你再给我多少个append()或者一些其他方法调用,我返回的还是StringBuilder这个对象,也就是这个产品不变,但是里面的细节我有要求你给我做成什么样的。可以和之前的工厂模式对比着看,会更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