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程序员之-java设计模式第十三篇-责任链模式

本文深入讲解了责任链模式,一种行为设计模式,用于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直接耦合。通过创建对象链,请求可以在链上传递,直至被处理。文章探讨了其在登录验证等场景的应用,以及在JDK源码中的实例。

定义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简介

意图: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主要解决: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何时使用:在处理消息的时候以过滤很多道。

如何解决:拦截的类都实现统一接口。

关键代码:Handler 里面聚合它自己,在 HandlerRequest 里判断是否合适,如果没达到条件则向下传递,向谁传递之前 set 进去。

应用实例: 1、红楼梦中的"击鼓传花"。 2、JS 中的事件冒泡。 3、JAVA WEB 中 Apache Tomcat 对 Encoding 的处理,Struts2 的拦截器,jsp servlet 的 Filter。

优点: 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缺点: 1、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2、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特征,有碍于除错。

使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下面以一个登陆为例:

假设我们现在有一个请求要进行登陆:利用责任链模式设计代码如下:

 

定义一个抽象的处理器。。如下:

 

 

 

定义一个流量控制处理器。。。如下:

 

定义一个登陆控制处理器,,如下:

 

 

我们来测试一下。。。如下:

 

如果我们把这个地方改为false 就回访问异常,,如下:

 

 

okay 接下来我们康康这种责任链模式在jdk源码中的应用,,,小编觉得非常多,,这里这是举个例子哈。。。如下:

可以发现,每次在获取的filter可能都有所不同,每个filter 做的事情都不一样,,具体看获得的是哪个filter

doFilter有很多实现。。每个实现相当于一个handler处理器。。。这就是典型的责任链模式

 

okay 小编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点击,,,,下节见。。。。。。。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