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浅谈)

本文介绍了网页中的事件类型,包括鼠标、键盘及状态事件,并详细解释了如何在HTML、JavaScript和jQuery中定义这些事件。此外,还探讨了事件对象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浏览器中的兼容性问题,最后讲解了事件处理机制,特别是冒泡机制的工作原理和取消方法。
事件概述:指页面元素状态改变,用户在操作鼠标或键盘时触发的动作
事件属性:通过一个事件属性,可以在某一个事件发生时对某个元素进行某种操作

鼠标事件:onclick(单击事件);ondblclick(双击事件);onmousedown(事件会在鼠标按键被按下时发生);

键盘事件:onkeydown(事件会在用户按下一个键盘按键时发生);onkeyup(当用户释放键盘按钮时执行);

状态事件:onload(事件会在页面或图像加载完成后立即发生),onchange(事件在用户改变输入域的内容时执行

其他还有很多事件,可以查询API文档;

事件定义:

在html中定义:

<input type="button" value="按钮" onclick="method();"></input>
js代码中定义:

//btn为一个按钮对象
btn.onclick = method;
//或者
btn.onclick = function(){
     alert("定义对象");
}

jQuery中定义:

//表示触发了单击事件
$obj.click()
event(事件)对象:

概念:任何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一个event对象,对象记录时间发生时的鼠标位置、键盘状态和触发对象等信息;

获取event对象:(需要考虑浏览器的兼容性)

IE浏览器:js或html代码中直接使用event

<p onclick="alert(event.clientX);">p text</p>
<div onclick="func()">dic text</div>
function func(){
   alert(event.clientX+";"+event.clientY);
}

Firefox浏览器:html可以直接使用event;但是js使用的话汇报错:event is not defined

解决浏览器兼容问题:在句柄定义是,将event关键字作为参数传递过去

<div onclick="func(event);">div text</div>
//firefox浏览器
function func(e){
   alert(e.clientX);
}

jQuery获取event对象:

只需要为事件处理函数传递任意一个参数;如:$obj.click(function(e){......});然后在调用相应的API即可;

e就是事件对象,但已经经过jQuery对底层事件对象的封装;封装之后的事件对象可以方便兼容各浏览器。

使用event对象:

对于使用event对象,经常需要先获取事件源;事件源:触发事件的元素(事件的目标节点)

考虑到浏览器兼容问题:

<div onclick="func(event)">div text</div>
function func(e){
//IE:e.srcElement
//firefox:e.target
  var obj = e.srcElement ||e.target;
  alert(obj.nodeName);//DIV
}

jQuery获取事件源:e.target;返回值为DOM对象;

获取鼠标点击的坐标:e.pageX;      e.pageY

事件处理机制:冒泡机制

冒泡机制:字节点产生的事件会依次向上抛给父节点;

JS(检测冒泡机制代码如下):

<style>
	#d1{
		width:200px;
		border:1px solid red;
		padding:30px;
	}
	#p1{
		border:1px solid blue;
		padding:20px;
	}
	#d2{
		width:800px;
		border:1px solid red;
		padding:30px;
		margin:30px;
	}
</style>

<body>
	<div id="d1" onclick="alert('div')">
		<p id="p1" onclick="alert('p')">
			<input type="button" value="冒泡">
		</p>
	</div>
</body>

取消冒泡机制:

js:

function f1(e){
		alert("aaa");
		//取消事件冒泡机制
		if(e.stopPropagation){
			e.stopPropagation();
		}else{
			e.cancelBubble = true;
		}
		
	}

jQuery:

$('a').click(function(e){
    alert("点击一个完整的连接");
    e.stopPropagation();
});

总结:在事件的处理上,jQuery已经封装了很多的API,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一些业务。这就是框架带来的好处,但是弊端就是不了解底层的实现,所有有利也有弊。个人观点:这些东西不一定要记得很熟,但是你必须知道有怎么个东西,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想起来,找得到。


(1)普通用户端(全平台) 音乐播放核心体验: 个性化首页:基于 “听歌历史 + 收藏偏好” 展示 “推荐歌单(每日 30 首)、新歌速递、相似曲风推荐”,支持按 “场景(通勤 / 学习 / 运动)” 切换推荐维度。 播放页功能:支持 “无损音质切换、倍速播放(0.5x-2.0x)、定时关闭、歌词逐句滚动”,提供 “沉浸式全屏模式”(隐藏冗余控件,突出歌词与专辑封面)。 多端同步:自动同步 “播放进度、收藏列表、歌单” 至所有登录设备(如手机暂停后,电脑端打开可继续播放)。 音乐发现与管理: 智能搜索:支持 “歌曲名 / 歌手 / 歌词片段” 搜索,提供 “模糊匹配(如输入‘晴天’联想‘周杰伦 - 晴天’)、热门搜索词推荐”,结果按 “热度 / 匹配度” 排序。 歌单管理:创建 “公开 / 私有 / 加密” 歌单,支持 “批量添加歌曲、拖拽排序、一键分享到社交平台”,系统自动生成 “歌单封面(基于歌曲风格配色)”。 音乐分类浏览:按 “曲风(流行 / 摇滚 / 古典)、语言(国语 / 英语 / 日语)、年代(80 后经典 / 2023 新歌)” 分层浏览,每个分类页展示 “TOP50 榜单”。 社交互动功能: 动态广场:查看 “关注的用户 / 音乐人发布的动态(如‘分享新歌感受’)、好友正在听的歌曲”,支持 “点赞 / 评论 / 转发”,可直接点击动态中的歌曲播放。 听歌排行:个人页展示 “本周听歌 TOP10、累计听歌时长”,平台定期生成 “全球 / 好友榜”(如 “好友中你本周听歌时长排名第 3”)。 音乐圈:加入 “特定曲风圈子(如‘古典音乐爱好者’)”,参与 “话题讨论(如‘你心中最经典的钢琴曲’)、线上歌单共创”。 (2)音乐人端(创作者中心) 作品管理: 音乐上传:支持 “无损音频(FLAC/WAV)+ 歌词文件(LRC)+ 专辑封面” 上传,填写 “歌曲信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