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网络术语与Linux内核构建全解析

网络术语与Linux内核构建解析

网络术语与Linux内核构建全解析

1. 网络术语介绍

在网络领域,有许多重要的术语和概念,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术语|含义|
| ---- | ---- |
|TCAM(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与普通RAM不同,普通RAM按地址存储数据,只能按给定地址查询内容;而CAM(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则相反,它根据提供的内容搜索内存,返回包含该内容的地址列表。TCAM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它的存储数据除了0和1,还有“不关心”状态(用“X”表示),例如地址处的字为10011X01,能匹配10011101和10011001的搜索。CAM和TCAM常用于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存储MAC查找表和路由表。虽然它们比普通RAM更复杂、昂贵且耗电,但在路由等需要每秒进行数千或数百万次路由表搜索的应用中必不可少。|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互联网功能的核心协议之一,允许应用程序创建连接。建立连接后,应用程序可以跨连接流式传输数据。操作系统中的TCP栈负责将数据流分割成带序列号的段,并通过基于IP的网络发送出去。在远程端,TCP栈会确认已接收的数据包(以便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并按正确顺序重新组装接收到的数据包,为远程应用程序提供有序的数据流。|
|TLS/SSL(Transport Layer Security/Secure Sockets Layer)|可参考SSL/TLS。|
|TTL(Time To Live)|指信息在被丢弃之前可以存在的最长时间。例如DNS记录,缓存DNS服务器首次查找域名的DNS记录时,会缓存这些记录并记录TTL(以秒为单位)。在秒数过去之前,后续对该记录的DNS查找将从缓存中获取。TTL过期后,缓存的记录失效,需要从权威源重新查找。时间也可以表示网络上的传输次数或跳数,例如traceroute工具依赖于每跳将TTL减1。运行traceroute时,会向目的地发送一系列TTL值递增的数据包,每跳TTL减少,当TTL达到0时,数据包被视为过期,会向发送者返回一个ICMP Time Exceeded数据包,traceroute工具可以记录每个返回的ICMP数据包的来源,从而显示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主机列表。|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设备,用于在并行数据(如内存中的字节)和用于串行连接传输的串行流之间进行转换。“通用”指该异步收发器能够根据当时的需要以不同的比特率运行。|
|VLAN(Virtual LAN)|是在现有物理LAN上创建多个逻辑LAN段的方法。例如,一个物理连接的LAN中有10台计算机,通过VLAN概念,可以将其中3台计算机定义为属于VLAN1,其余7台属于VLAN2。对于VLAN1中的机器上运行的软件来说,整个LAN只由这3台计算机组成,看不到其他7台计算机。这种逻辑子网划分通过提供更小(且更多)的广播域来减少网络流量,并且无需重新布线或物理移动硬件即可创建子网。VLAN通过IEEE 802.1Q实现,该标准允许在以太网帧上标记识别其所属VLAN的信息。|
|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是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用户可以查看或控制远程计算机的桌面环境,该远程计算机可以在房间另一头,也可以在世界另一端通过互联网连接。控制时,通信是双向的,键盘和鼠标事件从查看器(客户端)发送到远程机器,远程机器(服务器)将屏幕显示更新返回给客户端。VNC在帧缓冲级别工作,不需要更高级别的协议来显示窗口、文本、动画等,所有屏幕更新都是基于图像的。用户可以连接到服务器,使用其桌面一段时间,然后断开连接并移动到另一个位置,重新连接到服务器时,将看到与断开时完全相同的桌面,包括鼠标指针的位置。|
|VoIP(Voice over IP)|使用分组交换网络传输语音流量,而不是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允许物理电路承载更多的流量。|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广义上是通过另一个网络建立的隧道。在本文中,它是用于将受信任的远程用户(如在家工作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或其他远程网络(如分支机构)连接到LAN的隧道,使远程用户可以像直接连接到LAN一样获得完整的网络访问权限。连接通过互联网进行隧道传输,两端相互认证并加密通信,就像一根延伸到远程用户的长的专用以太网电缆。|
|WAN(Wide Area Network)|是相对于LAN跨越较大地理区域的网络。它可能包含电信提供商的付费网络连接,并跨越法律(包括国家)边界。例如,学校校园可能将整个校园内的网络视为LAN,而与不同城市其他校园的连接视为WAN的一部分。在不同规模下,社区无线网络可能将一两个机器的家庭计算机网络视为LAN,而将连接它们的无线网络视为WAN。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最大的WAN。|
|WAP(Wireless Access Point)|是连接有线LAN和无线网络的设备,负责在无线设备和有线LAN之间移动数据,也可以直接连接到互联网。WAP包含用于向无线连接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并且是实现良好无线安全所需加密的设备。|
|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或Wireless Encryption Protocol)|是用于保护无线网络的加密方案,是802.11标准的一部分。WEP的保护能力较弱,使用免费工具(如AirSnort和WEPCrack)的攻击者可以在几分钟内破解。如果你的硬件仅支持WEP,建议升级到支持WPA/WPA2的设备。自2003年8月起,没有WPA支持就无法获得Wi-Fi认证。|
|Wi-Fi|指定义LAN上最常用无线网络的标准(802.11系列)。虽然IEEE正式定义了802.11标准,但遵循该标准的产品的测试和认证由Wi-Fi联盟进行,这是一个推动标准无线网络采用的行业组织。只有经过Wi-Fi联盟测试的产品才能携带Wi-Fi商标。Wi-Fi认证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不仅涉及无线连接本身,还涉及相关技术,如加密、QoS和节能。随着新的无线发展被批准,Wi-Fi认证的要求也会改变,例如自2006年起,要获得Wi-Fi认证,WPA2认证是必需的。|
|Winbind|是一个名称服务切换(NSS)模块,允许Linux(和Unix/Unix类)系统加入Windows域,并从该域获取登录信息,而不是从Linux系统的本地用户数据库获取。这意味着Windows域用户(NT或Active Directory)可以在Linux机器上作为Linux用户出现和操作,并访问Windows域服务。Winbind是Samba套件的一部分。|
|WINS(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是Microsoft用于NetBIOS计算机名称的名称解析服务。WINS服务器允许计算机在加入网络时动态注册其NetBIOS名称和IP地址。计算机通过提供感兴趣的机器的NetBIOS名称向WINS服务器查询,WINS服务器返回该机器的IP地址。WINS对于NetBIOS名称的作用类似于DNS对于域名的作用。在Linux下,Samba完全可以充当WINS服务器。|
|WPA/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是用于保护无线网络的加密方案,有WPA和WPA2两种类型。WPA是WEP的升级,两者都使用RC4流加密,是WEP和WPA2之间的过渡协议。WPA比WEP强,但不如WPA2。WPA2使用一种新的强加密协议CCMP(Counter Mode with CBC - MAC Protocol),该协议基于高级加密标准(AES)。|

下面是网络术语的使用流程mermaid图:

graph LR
    A[发起网络操作] --> B{选择网络技术}
    B -->|CAM/TCAM| C(路由表查找)
    B -->|TCP| D(数据传输)
    B -->|VLAN| E(逻辑子网划分)
    B -->|VPN| F(远程网络连接)
    B -->|WPA/WPA2| G(无线网络加密)
2. Linux内核构建

在Linux系统中,构建自定义内核可以添加所需功能或移除不必要的功能,在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场景中,使用移除了所有不必要功能的内核可以增加安全性,并且可以显著减小内核大小以适应存储有限的设备。

2.1 构建环境准备
  • 硬件信息工具 :安装 lshw lspci 命令,运行 update-pciids 命令更新硬件信息。运行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规格。
  • 不同系统安装基础构建环境
    • Fedora
#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 yum install qt-devel
- **Debian**:
# aptitude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qt3-mt-dev qt3-dev-tools
2.2 构建香草内核(未被发行版供应商修改的内核)
  1. 下载并解压内核
[carla@windbag:~/kernel]$ wget http://kernel.org/pub/linux/kernel/v2.6/linux-2.6.20.1
[carla@windbag:~/kernel]$ tar zxvf linux-2.6.20.1
  1. 进入内核源码目录
$ cd linux-2.6.20.1
  1. 查看文档 :阅读 Documentation/Changes 文件确保有正确的gcc版本和其他必要工具,阅读 README 获取安装提示和其他有用信息。
  2. 编辑内核Makefile :可以编辑 ~/kernel/linux-2.6.20.1/Makefile EXTRAVERSION 赋予自定义值,如 EXTRAVERSION =-test ;或者在核配置中,在 General Setup ➝Local version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 中输入自定义值。
  3. 查看make命令选项并清理
$ make help
$ make mrproper
  1. 配置内核 :可以复制自己的自定义配置文件到该目录,或者让 make 使用 /boot/config-* 文件。
$ make xconfig
  1. 编译内核和模块
$ make
$ su
# make modules_install
  1. 创建initrd镜像并复制内核文件
# mkinitrd -o /boot/initrd-linux-2.6.20.1
# cp linux-2.6.20.1/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linux-2.6.20.1
# cp linux-2.6.20.1/System.map  /boot/System.map-linux-2.6.20.1
  1. 保存配置文件并添加新内核到GRUB引导菜单
# /boot/grub/menu.lst
title     new test kernel
root      (hd0,0)
kernel    /boot/vmlinuz-2.6.20.1 root=UUID=b099f554-db0b-45d4-843e-0d6a1c43ba44 ro
initrd    /boot/initrd-2.6.20.1

通过 blkid 命令获取UUID:

$ blkid
/dev/sda1: UUID="b099f554-db0b-45d4-843e-0d6a1c43ba44" SEC_TYPE="ext2" TYPE="ext3"
/dev/hda1: UUID="1a5408ad-7d1d-4e24-b9db-d132d76e9e8e" SEC_TYPE="ext2" TYPE="ext3"
  1. 重启系统 :重启到新内核,如果新内核无法工作,可重启到旧内核重新尝试。
2.3 内核配置选项

make xconfig 虽然耗时但非常重要,如果遗漏重要配置项,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工作甚至无法启动。每个配置项有三个选项:排除、构建到内核中、构建为可加载模块。

  • 应内置到内核的配置项
    • 模块支持和kmod,用于自动加载模块。
    • a.out二进制文件、ELF二进制文件和MISC二进制文件。
    • VGA文本控制台。
    • 所有要使用的文件系统,如ext2/3、ReiserFS、JFS、XFS、回环文件系统、VFAT、NTFS、UDF等。
    • 与启动设备相关的硬件支持,如IDE、ATA和ATAPI块设备、SCSI支持(如果没有SCSI设备可省略)、USB支持、任何板载控制器、ACPI电源管理。
  • 适合作为可加载模块的配置项
    • NIC驱动程序。
    • Netfilter/iptables。
    • USB驱动程序。
    • 声卡驱动程序。
    • PCI热插拔。
    • 视频驱动程序。

建议启用可加载模块支持,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额外模块,比重新构建内核更快捷方便。提高性能的最佳方法是选择支持特定CPU的配置,而不是通用的i386配置。

下面是Linux内核构建的流程mermaid图:

graph LR
    A[准备构建环境] --> B[下载解压内核源码]
    B --> C[进入源码目录]
    C --> D[查看文档并编辑Makefile]
    D --> E[清理源码]
    E --> F[配置内核]
    F --> G[编译内核和模块]
    G --> H[创建initrd镜像并复制文件]
    H --> I[添加到GRUB菜单]
    I --> J[重启系统]

综上所述,了解网络术语和掌握Linux内核构建方法对于网络管理和系统优化非常重要。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3. 网络术语与内核构建的综合应用

在实际的网络和系统管理中,网络术语所代表的技术和Linux内核构建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它们的综合应用场景。

3.1 网络设备中的内核定制与网络技术配合

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中,需要高效的路由表查找和数据转发能力。这就需要结合TCAM技术和定制的Linux内核。
- 路由表查找优化 :使用TCAM进行快速的路由表查找,同时定制Linux内核,移除不必要的功能,减少内核开销,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例如,在配置内核时,将与路由相关的功能如IP转发、Netfilter/iptables等进行合理配置,将其作为可加载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加载。
- 网络安全保障 :结合VPN和防火墙功能,通过定制内核增强网络安全。可以在内核中集成VPN相关的驱动和协议,同时使用Netfilter/iptables进行数据包过滤和访问控制。在构建内核时,确保USB支持、PCI热插拔等功能作为可加载模块,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下面是网络设备中内核定制与网络技术配合的流程mermaid图:

graph LR
    A[确定网络设备需求] --> B{选择网络技术}
    B -->|TCAM| C(优化路由表查找)
    B -->|VPN| D(增强网络安全)
    C --> E(定制Linux内核)
    D --> E
    E --> F(配置内核选项)
    F --> G(编译内核和模块)
    G --> H(部署到网络设备)
3.2 无线网络中的内核与加密技术结合

在无线网络环境中,需要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需要将WPA/WPA2等加密技术与Linux内核构建相结合。
-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在构建内核时,确保支持无线网络相关的驱动和协议,如Wi-Fi和WPA/WPA2。可以将无线网络驱动作为可加载模块,方便根据不同的无线设备进行动态加载。同时,在内核中配置相关的加密算法和认证机制,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 网络性能优化 :通过定制内核,优化无线网络的性能。例如,调整内核中的网络参数,如TCP缓冲区大小、网络带宽分配等,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下面是无线网络中内核与加密技术结合的流程mermaid图:

graph LR
    A[规划无线网络] --> B{选择加密技术}
    B -->|WPA/WPA2| C(配置内核支持)
    C --> D(定制内核参数)
    D --> E(编译内核和模块)
    E --> F(部署到无线设备)
    F --> G(测试网络性能)
    G -->|不达标| D
    G -->|达标| H(正式使用)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使用网络术语所代表的技术和进行Linux内核构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为大家介绍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网络术语使用问题
  • TCAM查找失败 :可能是TCAM配置错误或内存不足。检查TCAM的配置参数,确保其与路由表和网络环境匹配。同时,检查系统内存使用情况,释放不必要的内存。
  • VPN连接不稳定 :可能是网络延迟、加密算法不匹配或认证失败。检查网络连接质量,优化网络环境。确保VPN两端使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和认证方式。
  • WPA/WPA2加密破解 :可能是密码强度不够或加密协议存在漏洞。使用强密码,并及时更新加密协议和设备固件。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TCAM查找失败 配置错误、内存不足 检查配置参数、释放内存
VPN连接不稳定 网络延迟、算法不匹配、认证失败 优化网络、统一算法和认证方式
WPA/WPA2加密破解 密码强度不够、协议漏洞 使用强密码、更新协议和固件
4.2 Linux内核构建问题
  • 内核编译失败 :可能是缺少依赖库、编译器版本不兼容或配置错误。检查系统中是否安装了必要的依赖库,如gcc、make等。确保编译器版本与内核源码兼容。仔细检查内核配置选项,确保没有遗漏重要配置项。
  • 新内核无法启动 :可能是initrd镜像创建失败、GRUB配置错误或内核与硬件不兼容。检查initrd镜像的创建过程,确保其包含了必要的驱动和文件系统支持。检查GRUB配置文件,确保内核和initrd镜像的路径正确。如果是硬件不兼容问题,尝试调整内核配置选项,如选择支持特定硬件的驱动。
  • 模块加载失败 :可能是模块版本不匹配、依赖关系错误或内核配置问题。检查模块的版本是否与内核版本兼容。查看模块的依赖关系,确保所有依赖的模块都已正确加载。检查内核配置选项,确保模块支持已正确启用。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内核编译失败 缺少依赖库、编译器不兼容、配置错误 安装依赖库、更新编译器、检查配置
新内核无法启动 initrd创建失败、GRUB配置错误、硬件不兼容 检查initrd、修正GRUB配置、调整内核选项
模块加载失败 版本不匹配、依赖错误、内核配置问题 检查版本、确认依赖、调整内核配置
5. 总结与展望

网络术语所代表的各种网络技术和Linux内核构建技术在现代网络和系统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网络性能、保障网络安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5G、物联网等的普及,网络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网络术语和内核构建技术,以适应新的挑战。同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利用脚本和工具实现网络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配置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网络技术和内核构建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实践,为网络和系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供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结合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策略的Simulink仿真模型。该模型旨在实现对杨艺所著论文《基于S函数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及Simulink仿真》中的理论进行实践验证。在Matlab 2016b环境下开发,经过测试,确保能够正常运行,适合学习和研究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特点 集成BP神经网络:模型中集成了BP神经网络用于提升PID控制器的性能,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复杂控制环境。 PID控制优化: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对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进行了智能调整,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S函数应用:展示了如何在Simulink中通过S函数嵌入MATLAB代码,实现BP神经网络的定制化逻辑。 兼容性说明:虽然开发于Matlab 2016b,但理论上兼容后续版本,可能会需要调整少量配置以适配不同版本的Matlab。 使用指南 环境要求:确保你的电脑上安装有Matlab 2016b或更高版本。 模型加载: 下载本仓库到本地。 在Matlab中打开.slx文件。 运行仿真: 调整模型参数前,请先熟悉各模块功能和输入输出设置。 运行整个模型,观察控制效果。 参数调整: 用户可以自由调节神经网络的层数、节点数以及PID控制器的参数,探索不同的控制性能。 学习和修改: 通过阅读模型中的注释和查阅相关文献,加深对BP神经网络PID控制结合的理解。 如需修改S函数内的MATLAB代码,建议有一定的MATLAB编程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