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好文(4)—— 克服学习的形式主义

本文探讨了学习过程中的常见误区——过分注重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输出的重要性。指出只吸收知识而不进行归纳整合,会导致知识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文章强调了输出对于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关键作用,并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经典名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节选转载自:http://www.sohu.com/a/324232656_803183

   学习的误区:疯狂「输入」但从不「输出」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步骤是「输入-处理-输出」。在我们这个「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堆起来能修一座长城的年代,只要愿意,往大脑里输入内容简直跟吃个包子一样简单。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书籍,听音频还是上网课,本质上都是在输入内容。这原本只是学习的最基础步骤,而我之前就是简单粗暴的吸收知识,但不吐出来。就这样只输入不输出,愣是把大脑变成了一只爱屯粮的仓鼠。
   为什么不愿意输出呢?
   因为输入比输出更简单、消费内容比生产内容更轻松啊!可惜,越是轻松的事情越没什么学习效果。
   我发现,如果只是把看到的内容一股脑全塞进大脑里,不加以归纳和整合,那信息与信息之间只是零星碎片,而不是一张紧密联结的知识网。
   所以,尽管之前看的书不算少,但还是觉得一知半解,真到了用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逼着自己「输出」。因为只有在输出时,大脑才会调动一切资源处理接收到的信息,从「浅度理解」变成「深度加工」。而且,大脑越是在一件事情上花功夫,对它的印象越深刻,掌握程度也越好。
   很多年前就流行一个说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弄懂一个知识,只要看TA能不能把那个知识点讲清楚即可。所以,那些学生时代经常给人讲题的学霸只会越学越好,一遇到问题就着急去问学霸的同学却怎么都考不好模拟考。
可惜,当时我是那个考不好模拟考的人。

继续阅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35957?nids=6842185

学习的形式主义:就是貌似花了很多时间在看书、听课、听讲座、看视频的形式,给自己制造学习的假象。以为自己没有浪费时间,甚至以为自己很努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