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1.封装
将类的某些信息隐藏在类的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而是通过该类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隐藏信息的操作和访问。
2.继承:
继承是类与类的一种关系,是一种“is a ”的关系。 注:Java中继承是单继承。
继承的初始化顺序:先初始化父类,再初始化子类;先初始化对象中属性,再执行构造方法中的初始化。
3.多态:
对象的多种形态
①引用多态:父类的引用可以指向本类对象,父类的引用可以指向子类对象。
②方法多态:创建本类对象时,调用的方法为本类方法。创建子类对象时,调用的方法可以是子类重写的方法或者继承的方法。
引用类型转换:向上转型、向下转型
instanceof 避免类型转换的安全性问题,是否是某个类型或者某个类型的子类,返回boolean值。
静态static:
①静态成员属于整个类,当系统第一次使用该类时,就会为其分配内存空间直到该类被卸载才会进行资源回收!
②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中可以直接调用静态成员,但不能直接调用非静态成员,需通过创建类的对象,再通过对象访问非静态变量。
静态方法中不能直接调用非静态方法,需通过对象来访问非静态方法。
普通成员方法中可以直接访问同类的非静态方法和静态方法。
③静态初始块:
静态初始块只在类加载时执行,且只会执行一次,同时静态初始块只能给静态变量赋值,不能初始化普通成员变量。
程序运行时,最先被运行的是静态初始块,再普通初始块,最后才是构造方法。
④静态内部类:
1、 静态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但可以通过 new 外部类().成员 的方式访问
2、 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相同,可通过“类名.静态成员”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不相同,则可通过“成员名”直接调用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3、 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时,不需要外部类的对象,可以直接创建 内部类 对象名= new 内部类();
final:
final关键字做标识有“最终的”含义。
final修饰类,则该类无法被继承。
final修饰方法,则该方法无法被覆盖(重写)。
final修饰属性,则该类的属性不会进行隐式地初始化(类的初始化属性必须有值)或者在构造方法中赋值(但二者只能选其一)
final修饰变量,则该变量只能赋值一次,即为常量。
注:hashcode:唯一标识一个对象
Object类:
toString()方法是返回对象的hashcode值(对象地址字符串)
equals()方法,比较的是对象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块内存地址(相同哈希值)。【在Object类中==与equals()方法是等效的】
见https://www.cnblogs.com/Eason-S/p/5524837.html && 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27471405/article/details/81010094
抽象类:
从多个具有相同特征的类中抽象出一个抽象类,限制规定子类必须实现某些方法,但不关注实现细节。
抽象类可以包含普通方法,也可以没有抽象方法。
接口:
interface 接口名{
0个或多个常量定义
0个或多个抽象方法定义
}
接口是可以多继承的。
异常:
不正常类(Throwable):分为Error、Exception
Error:系统错误(比如内存溢出),虚拟机错误,线程死锁
Exception:
①RuntimeException(非检查异常):常用ArithmeticException, ArrayStoreException, BufferOverflowException,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CannotRedoException, CannotUndoException, ClassCastException, CMMException,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DOMException, EmptyStackException,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IllegalPathState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ImagingOpException,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MissingResourceException,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NoSuchElementException, NullPointerException, ProfileDataException, ProviderException, RasterFormatException, SecurityException, SystemException,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 UnmodifiableSetException,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②Exception(检查异常)
注:多重catch语句中,异常类型必须子类在前,父类在后。
注:try{}catch{}finally{},finally子句一定会被执行,如果有try子句中有return语句,finally子句将会在return语句执行前执行,若没有,则最后执行。
throw:将产生的异常抛出(动作),同时也要在方法声明中声明
throws:声明j将要抛出何种类型的异常(在方法体参数列表后声明),声明的异常在方法体中可以没有抛出。
常用类:
String类:
字符串的不变性:String 对象创建后则不能被修改,是不可变的,所谓的修改其实是创建了新的对象,所指向的内存空间不同。
每次 new 一个字符串就是产生一个新的对象,即便两个字符串的内容相同,使用 ”==” 比较时也为 ”false” ,如果只需比较内容是否相同,应使用 ”equals()” 方法
一旦一个字符串在内存中创建,则这个字符串将不可改变。如果需要一个可以改变的字符串,我们可以使用StringBuffer或者StringBuilder
1. length()方法:返回字符串长度,字符串中字符的索引从0开始
2. indexOf(c)方法:查找字符c,匹配返回位置索引;如果没有匹配结果,返回 -1
3. substring(beginIndex , endIndex) 方法:字符串截取,包括 beginIndex 位置的字符,不包括 endIndex 位置的字符
注:==: 判断两个字符串在内存中首地址是否相同,即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字符串对象;equals(): 比较存储在两个字符串对象中的内容是否一致
StringBuffer 是线程安全的,而 StringBuilder 则没有实现线程安全功能,所以性能略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需要创建一个内容可变的字符串对象,应优先考虑使用 StringBuilder 类。
append(参数):追加内容至StringBuilder对象末尾。
insert(位置,参数):将内容插入至StringBuilder对象的指定位置后。
Date类:
使用 Date 类的默认无参构造方法创建出的对象就代表当前时间
使用 SimpleDateFormat 来对日期时间进行格式化,如可以将日期转换为指定格式的文本,也可将文本转换为日期。
1. 使用 format() 方法将日期转换为指定格式的文本
2. 使用 parse() 方法将文本转换为日期
Calendar类:
java.util.Calendar 类是一个抽象类,可以通过调用 getInstance() 静态方法获取一个 Calendar 对象,此对象已由当前日期时间初始化,即默认代表当前时间,如 Calendar c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endar 类提供了 getTime() 方法,用来获取 Date 对象,完成 Calendar 和 Date 的转换,还可通过 getTimeInMillis() 方法,获取此 Calendar 的时间值,以毫秒为单位。
Math类:
集合类:
Collection接口:
List是有序的, Set是无序的
Map接口:
键不可以重复,值可以重复。
hashMap类:Key值和Value值可以是null,但一个HashMap只允许有一个Key值为null的映射。
注:contains()方法是根据Object类的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来查询是否存在该对象
查询List、hashSet中是否存在某对象,需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两种方法
注:indexOf()方法也是根据Object类的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来查询。一般先调用contains()方法,后调用该方法。
containsKey()方法、containsValue()方法同上。
注:如果要判断非基本类型的对象是否存在于集合中,都需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两种方法。因为两个非基本类型的对象,即便内容相同,但是它们的hashCode和内存地址不同。
Comparable接口:默认比较规则----可比较的
实现该接口表示:该类的实例可以比较大小,可以进行自然排序
其实现类需要实现compareTo()方法:返回正数表示大,0表示相等,负数表示小。
Comparator接口:临时比较规则----比较工具接口
其实现类需要实现compare()方法。
字符串比较是按位比较的,整型的是按大小比较的
多线程:
进程:
程序(任务)的执行过程--动态性;持有资源(共享内存、共享文件)和线程----载体。
线程:
线程是系统最小的执行单元;同一个进程中可以有多个线程;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
Thread类:
Runnable接口:
volatile保证了线程可以正确地读取其他线程写入的值
stop()方法不是一个正确的停止线程的方法,不应该出现在代码中,因为stop()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也不知道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interrupt()方法同样也不是一个正确的退出线程的方法,即便调用了该方法,该方法会抛出中断异常,但线程还是会继续运行。
synchronized(intrinsic lock)实现线程的互斥
wait()、notify()和notifyAll()实现线程的同步
Wait Set等待室
注:建议了解Java Memory Mode:JMM描述了Java线程如何通过内存进行交互。了解happens-before原则。
注:建议学习Locks &Condition。
注:线程安全性:原子性与可见性。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synchroniced&volatile;deadlock
注:多线程编程常用交互模型:Producer-Consumer模型、 Reader-Writer模型、 Future 模型、Worker Thread模型
注:Java并发编程工具:Java.util.concurrent包、线程池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BlockingQueue。
注:Java concurrency in practice 书(并发圣经)core Java第九版
I/O流:
编码问题:
GBK编码中文占用2个字节,英文占用1个字节。
UTF-8编码中文占用3个字节,英文占用1个字节。
UTF-16be编码中文占用2个字节,英文占用2个字节。
文本文件就是字节序列;可以是任意编码的字节序列;但若在中文机器上直接创建文本文件,那么该文本文件只认识ansi编码。
File类的使用:
java.io.File类用于表示文件(目录)
File类只用于表示文件(目录)的信息(名称、大小等),不能用于文件内容的访问。
exists()方法:判断文件(目录)是否存在
isDirectory()方法:判断是否为目录
list()方法:用于列出当前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
listFiles()方法:返回File类型,列出当前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
Java提供的对文件内容的访问,既可以读文件,也可以写文件;
支持随机访问文件,可以访问文件的任意位置
(1)Java文件模式
在硬盘上的文件是byte byte byte 存储的,是数据的集合
(2)打开文件
RandomAccessFile有两种模式,“rw”、“r”
RandomAccessFile raf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rw");
文件指针,打开文件时指针在开头pointer = 0;
(3)写方法
raf.write(int)--->只写一个字节(后8位),同时指针指向下一个位置,准备再次写入
写入一个Int值,需要写入四次
raf.write(int>>>24);raf.write(int>>>16);raf.write(int>>>8);raf.write(int)
或者raf.writeInt(int);
String s ="是";byte[] gbk =s.getBytes("gbk"); raf.write(gbk);
(4)读方法
int b = raf.read()--->读一个字节
raf.seek(0)//读文件,将指针移到头部
byte[] buf =new byte[(int)raf.length()];
raf.read(buf);//一次性读取,把文件中的内容都读到字节数组中
(5)文件读写完成以后一定要关闭
(6)InputStream负责读操作
OutputStream负责写操作
EOF==end -1
(7)FileInputStream具体实现了在文件上读取数据
FileOutputStream实现了向文件中写出byte数据的方法
(8)DataOutputStream/DataInputStream:对“流”功能的扩展,可以更加方便地读取int,long,字符等类型数据
(9)BufferedOutputStream/BufferedInputStream:为IO提供了带缓冲区的操作,一般打开文件进行写入或者读取操作时,都会加上缓冲。提高了IO的性能
从应用程序中把输入放入文件,相当于把一缸水倒入到另一缸中:
FileOutputStream-->write()方法相当于一滴一滴地把水转移过去
DataOutputStream-->writeXxx()方法会方便一些,相当于一瓢一瓢把水转移过去
BufferedOutputStream-->write方法更方便,相当于一瓢一瓢水先放入桶(缓冲区)中,再从桶中倒入到另一缸中
(10)字符流(Reader Writer)---->操作的是文本文档文件
字符的处理:一次处理一个字符
字符的底层仍是基本的字节序列
字符流的基本实现:
InputStreamReader完成byte流解析为char流,按编码解析
OutputStreamWriter提供char流到byte流,按照编码处理
FileReader/FileWriter 不提供字符的编码参数
字符流的过滤器:
BufferedReader ---->readLine一次读一行,并不能识别换行
BufferedWriter/PrintWriter ---->写一行
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