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各项目已基本完成,工作暂告一段落。一直想静下来写点什么,最近刚好完成生产openstack的更新换代,趁着这个机会,写一个关于利用openstack建设适合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的私有云的系列篇,把openstack工作中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和实施操作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有需要的人一些帮助。
本系列文以面向中小型互联网企业(以物理服务器数量划分,30~500之间)建设私有云为目的,不适合大型互联网企业大范围部署(可做大型互联网企业局部建设使用,以物理服务器数量划分,500+),每个openstack集群计算节点个数建议以30~200个为宜。
Openstack诞生已经有七年了,这些年大家都说好,openstack也基本成了私有云的代名词,但细细分析你会发现市场上实际使用openstack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
1.缺少孕育openstack人才的温床。
正如市场孕育人才,人才驱动市场,市场与人才是相辅相成的。然而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具备孕育openstack这种高复合型人才的温床(其实是具备的,只是企业不愿意花这个成本去培养,也没有一个能在这方面统贯全局的领导人)。
2.openstack的学习幅度大,学习成本高。
openstack像一个庞大的机器,并不是谁都可以使他运转起来,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积累是驾驭不了他的。初步统计了一下,要想玩转openstack(源码二次开发暂不计入,存储亦暂不考虑),除了需要熟悉openstack组件nova、keystone、glance、neutron、cinder、Horizon等之外,至少还需要掌握linux、chrony、mysql(mariadb)、rabbitmq、apache、memcached、qemu-kvm、bond等使用,要想纯软件定义openstack高可用还需掌握galera、corosync、pacemaker、haproxy、rabbitmq集群等知识,生产实际部署实施还需了解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物理设备,建成openstack以后还需考虑如何高效管理应用实例快速扩容,自动化部署(这里还使用到saltstack)等。而且openstack不像一般软件,用自己的笔记本装几个虚拟机或使用公司的几台虚拟主机就可以完成学习测试。openstack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资源。
如上两种原因造成熟悉openstack的人才极其缺乏,企业不好招不到人(想等待外面人才流入,估计花都谢啦),最终也就造成市场上实际使用openstack的企业很少(这并非是全部原因,原因是多样化的,像市场的推广等等,也都是影响因素,这里只说这些以作为下面的铺垫)。
下面篇章我将结合自身的经验,针对中小型企业进行通用性的架构设计,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