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编写一个耗时的单线程程序:
新建一个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SingleThread,在主对话框上添加一个按钮,按钮功能“延时6秒”,代码如下:
void CSingleThreadDlg::OnButtonSleepSixSecond()
{
Sleep(6000); //延时6秒
}
单击“延时6秒”按钮,在这6秒期间程序就象“死机”一样,不在响应其它消息。为处理这种耗时的操作,有必要学习—多线程编程。
补充:这时程序指令按序列执行,如果你在“死机”时单击了窗口关闭按钮,则等到“死机”过后它才会关闭对话框。
二、多线程概述
进程和线程都是操作系统的概念。进程是应用程序的执行实例,每个进程是由私有的虚拟地址空间、代码、数据和其它各种系统资源组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创建的资源随着进程的终止而被销毁,所使用的系统资源在进程终止时被释放或关闭。
线程是进程内部的一个执行单元。系统创建好进程后,实际上就启动执行了该进程的主执行线程,主执行线程以函数地址形式,比如说main或WinMain函数,将程序的启动点提供给Windows系统。主执行线程终止了,进程也就随之终止。
每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主执行线程,它无需由用户去主动创建,是由系统自动创建的。用户根据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创建其它线程,多个线程并发地运行于同一个进程中。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都在该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共同使用这些虚拟地址空间、全局变量和系统资源,所以线程间的通讯非常方便,多线程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多线程可以实现并行处理,避免了某项任务长时间占用CPU时间。要说明的一点是,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都是单处理器(CPU)的,为了运行所有这些线程,操作系统为每个独立线程安排一些CPU时间,操作系统以轮换方式向线程提供时间片,这就给人一种假象,好象这些线程都在同时运行。由此可见,如果两个非常活跃的线程为了抢夺对CPU的控制权,在线程切换时会消耗很多的CPU资源,反而会降低系统的性能。这一点在多线程编程时应该注意。
Win32 SDK函数支持进行多线程的程序设计,并提供了操作系统原理中的各种同步、互斥和临界区等操作。Visual C++ 6.0中,使用MFC类库也实现了多线程的程序设计,使得多线程编程更加方便。下一节主要讲Win32 API多线程编程
CreateThread和BaseThreadStart是windowsAPI, 调用CreateThread后,系统在初始化完线程内核对象后通过调用BaseThreadStart来调用 线程函数pf(pavaram).
在使用中,我们不应该直接调用CreateThread,而是通过调用_beginthreadex来创建线程。因为:_beginthreadex和_threadstartex是visual c++实现的函数,beginthreadex函数内部通过调用CreateThread,BaseThreadStart通过调用_threadstartex而最终调用了用户的线程函数pf(pavaram)。每个线程都会有一个自己的ptd内存块,这可以防止线程对一些全局变量的冲突访问。
SendMessage函数功能描述:将指定的消息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窗口。此函数为指定的窗口调用 窗口过程,直到窗口过程处理完消息后才返回。
如果指定的窗口通过调用者线程被创建,则窗口过程作为子程序被立即调用。如果指定的窗口通过调用 不同线程被创建,则系统切换到该线程并调用适当的窗口过程。线程间的消息只有在 接收线程执行 消息检索代码时才被处理。发送线程将被阻塞到接收线程处理完消息为止。
PostMessage将消息放入消息队列后马上返回,而SendMessage直到窗口过程处理完消息后才返回
SendMessage发送WM_COPYDATA消息在进程间传送数据
WM_COPYDATA消息主要目的是允许在进程间传递少量只读数据。SDK文档推荐用户使用SendMessage()函数,接收方在数据复制完成前不返回,这样发送方就不可能删除和修改数据。
了解一下Windows的消息机制。Windows是一个消息驱动式系统,Windows消息提供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之间,应用程序与Windows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手段。
三、纯数据计算问题与线程拆分的关系:
试验环境:OS(WIinXP) 双核CPU(2.80GHz) RAM(2.0G)
总结:对于纯数据计算的问题,分配的线程数目最好等于处理器数量或多于核数1,2两个,分配的线程数再多效果都跟前者差不多。但对于有I/O操作的情况肯定例外。其中线程数量等于处理器数量时效率最佳。以上配置在计算被拆分后效率提高40%左右。试验了一台四核电脑,结果效率提高60%左右。一台单处理器电脑效率没有任何提高。一个线程资源开销大概0.1毫秒,此数据未经严格测试。
多线程的那点儿事:http://blog.youkuaiyun.com/feixiaoxing/article/details/702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