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n个数字(0,1,…,n-1)形成一个圆圈,从数字0开始,每次从这个圆圈中删除第m个数字(第一个为当前数字本身,第二个为当前数字的下一个数字)。当一个数字删除后,从被删除数字的下一个继续删除第m个数字。求出在这个圆圈中剩下的最后一个数字。
分析:既然题目有一个数字圆圈,很自然的想法是我们用一个数据结构来模拟这个圆圈。在常用的数据结构中,我们很容易想到用环形列表。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总共有m个数字的环形列表,然后每次从这个列表中删除第m个元素。
在参考代码中,我们用STL中std::list来模拟这个环形列表。由于list并不是一个环形的结构,因此每次跌代器扫描到列表末尾的时候,要记得把跌代器移到列表的头部。这样就是按照一个圆圈的顺序来遍历这个列表了。
这种思路需要一个有n个结点的环形列表来模拟这个删除的过程,因此内存开销为O(n)。而且这种方法每删除一个数字需要m步运算,总共有n个数字,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mn)。当m和n都很大的时候,这种方法是很慢的。
当然也可以通过循环链表或者数组(麻烦一些)来实现
下面的贴出测试的代码
这个里面要注意的两点:
- 在寻找第m个数的时候,要注意处理list末尾的情况,注意end()迭代器,到达末尾的时候要跳转到begin()
- 在删除结点的时候,要注意处理删除的结点是最后一个结点的情况,此时nextinteger就是指向begin()了,要注意判断
上面的nextinteger的判断过程还可以利用下面的代码实现:其原理是利用了erase函数删除一个元素后返回的是删除元素的下一个元素的迭代,只要对返回值进行判断就ok了 (上面的两行注释代码之间)
代码如下:
实现测试了一下:
当 x=10000、y=3的时候,效率就有点慢了。还有另外的一个方法,是一个大牛blog上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http://zhedahht.blog.163.com/blog/static/254111742007225032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