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数据结构化
-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 数据独立性高
-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 两大类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 关系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 模式(Schema)
-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 关系模式
-
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R(U,D,DOM,F)
R 关系名
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
F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 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
-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
- 参照完整性规则
-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 关系代数运算符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功能于一体。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 定义关系模式,插入数据,建立数据库;
-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更新;
- 数据库重构和维护
-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等
- 能完成核心功能9个动词
- SQL的基本概念
- 数据定义
-
定义模式
- 定义模式实际上定义了一个命名空间
- 在这个空间中可以定义该模式包含的数据库对象,例如基本表、视图、索引等。
-
在CREATE SCHEMA中可以接受CREATE TABLE,CREATE VIEW和GRANT子句。
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表定义子句>|<视图定义子句>|<授权定义子句>]
-
删除模式
DROP SCHEMA <模式名> <CASCADE|RESTRICT>
- CASCADE(级联)
删除模式的同时把该模式中所有的数据库对象全部删除
- RESTRICT(限制)
如果该模式中定义了下属的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等),则拒绝该删除语句的执行。当该模式中没有任何下属的对象时 才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