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近邻算法

k近邻(k-NN)算法是一种基本的分类方法,基于训练数据的特征向量进行预测。通过找到新实例的k个最近邻,利用多数表决等方法决定其类别。k值选择、距离度量和分类决策规则是k-NN的关键要素,k值选择会影响算法的性能,距离度量可能因特征差异而需标准化,分类决策通常采用多数表决规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基本原理

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算法是一种基本分类与回归方法。本篇文章只讨论分类问题中的k近邻算法。
在k近邻算法中,假设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其中的实例类别是确定的。分类时,对新的实例,根据其k个最近邻的训练实例的类别,通过多数表决等方式进行预测这个新实例的类别。用一句谚语形容k近邻算法就是:“如果走像鸭子,叫像鸭子,看起来还像鸭子,那么它很可能就是一只鸭子”。
k近邻算法的输入为实例的特征向量,对应于特征空间的点;输出为实例的类别。k近邻算法实际上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特征向量空间进行划分,并作为其分类的“模型”,也就是说k近邻算法不具有显式的学习过程。
相比于决策树和基于规则的分类器的积极学习方法,k近邻算法是一种消极学习方法。在积极学习方法中,如果训练数据可用,它们就开始学习从输入特征到类别的映射模型;而消极学习方法推迟对训练数据的建模,直到需要分类测试实例时再进行。
k近邻算法的输入和输出可以描述如下:
输入:
(1)训练数据集
T = { ( x 1 , y 1 ) , ( x 2 , y 2 ) , . . . , ( x m , y m ) } T = \{(x_1, y_1), (x_2,y_2), ..., (x_m, y_m)\} T={ (x1,y1),(x2,y2),...,(xm,ym)}
其中, x i ∈ R n x_i \in R^n xiRn为实例的特征向量, y i ∈ { c 1 , c 2 , . . . , c p } y_i \in \{c_1, c_2, ..., c_p\} yi{ c1,c2,...,cp}为实例的类别。(即训练数据集有m个实例,每个实例特征向量为n维,实例有p个类别)
(2)需要预测的实例的特征向量 x x x
输出:实例 x x x所属的类别 y y y
那么k近邻算法的步骤为:
(1)根据给定的距离度量,在训练集 T T T中找出与 x x x最近邻的 k k k个点,涵盖这 k k k个点的 x x x的邻域记作 N k ( x ) N_k(x) Nk(x)
(2)在 N k ( x ) N_k(x) Nk(x)中根据分类决策规则(如多数表决)决定 x x x的类别 y y y
y = a r g m a x c j ∑ x i ∈ N k ( x ) I ( y i = c j ) i = 1 , 2 , . . . , n ; j = 1 , 2 , . . . , p y = \mathop{argmax} \limits_{c_j} \sum_{x_i \in N_k(x)} I(y_i = c_j) \qquad i=1,2,...,n; j=1,2,..., p y=cjargmaxx

### k近邻算法原理 k近邻算法(KNN算法),最初由Thomas等人在1967年提出[^2],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计算未知样本与其他已知样本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未知样本的类别。对于给定的一个测试样本 \( X_{test} \),算法会找到训练集中与其最相近的\( k \)个邻居,并根据这些邻居的多数表决结果决定该测试样本所属的类别。 #### 参数说明 - **K**: 表示选取多少个最近邻参与决策过程。通常情况下,\( k \)是一个不超过20的小整数值[^3]。 - **距离度量方法**: 用于衡量两个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常见的有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不同方式[^1]。 当确定了合适的\( k \)值之后,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如何处理平局情况以及是否采用加权机制等问题。例如,可以通过赋予较近距离更高的权重来进行更精确的选择。 ### 实现步骤 以下是利用Python实现简单的KNN分类器的例子: ```python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import numpy as np def euclidean_distance(x1, x2): """ 计算两点间欧式距离 """ return np.sqrt(np.sum((x1 - x2)**2)) class KNearestNeighbors: def __init__(self, k=3): self.k = k def fit(self, X_train, y_train): self.X_train = X_train self.y_train = y_train def predict(self, X_test): predictions = [] for test_point in X_test: distances = [euclidean_distance(test_point, train_point) for train_point in self.X_train] # 获取最小距离索引列表 nearest_indices = sorted(range(len(distances)), key=lambda i: distances[i])[:self.k] # 统计各类标签数量 labels_count = Counter([self.y_train[index] for index in nearest_indices]) # 添加预测结果到返回数组里 most_common_label = labels_count.most_common(1)[0][0] predictions.append(most_common_label) return predictions ``` 此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KNearestNeighbors` 的类,实现了基本的功能,包括初始化设置\( k \)值(`__init__`)、拟合模型(`fit`) 做出预测 (`predict`) 。其中 `euclidean_distance()` 函数用来计算两向量之间欧几里得距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