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经典算法系列之一 冒泡排序的三种实现

本文详细介绍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提出了两种优化策略:通过标记判断是否提前完成排序,以及记录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减少不必要的比较。
               

 冒泡排序是非常容易理解和实现,,以从小到大排序举例:

设数组长度为N。

1.比较相邻的前后二个数据,如果前面数据大于后面的数据,就将二个数据交换。

2.这样对数组的第0个数据到N-1个数据进行一次遍历后,最大的一个数据就“沉”到数组第N-1个位置。

3.N=N-1,如果N不为0就重复前面二步,否则排序完成。

 

按照定义很容易写出代码:

//冒泡排序1void BubbleSort1(int a[], int n){       int i, j;       for (i = 0; i < n; i++)              for (j = 1; j < n - i; j++)                     if (a[j - 1] > a[j])                            Swap(a[j - 1], a[j]);}


下面对其进行优化,设置一个标志,如果这一趟发生了交换,则为true,否则为false。明显如果有一趟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排序已经完成。

//冒泡排序2void BubbleSort2(int a[], int n){       int j, k;       bool flag;       k = n;       flag = true;       while (flag)       {              flag = false;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true;                     }              k--;       }}

再做进一步的优化。如果有100个数的数组,仅前面10个无序,后面90个都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面10个数字,那么在第一趟遍历后,最后发生交换的位置必定小于10,且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必定已经有序了,记录下这位置,第二次只要从数组头部遍历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

//冒泡排序3void BubbleSort3(int a[], int n)int j, k; int flag;  flag = n; while (flag > 0) {  k = flag;  flag = 0;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j;   } }}

冒泡排序毕竟是一种效率低下的排序方法,在数据规模很小时,可以采用。数据规模比较大时,最好用其它排序方法。

           

再分享一下我老师大神的人工智能教程吧。零基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还带黄段子!希望你也加入到我们人工智能的队伍中来!https://blog.youkuaiyun.com/jiangjunshow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