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数据库对象
Oracle数据库对象(表、视图和索引)可以很容易的移植到Microsoft SQL Server上,这是因为两个数据库都基本遵循SQL-92标准,该标准承认对象定义。把Oracle SQL的表、索引和视图的定义转换为SQL Server的表、索引和视图的定义只需要做相对简单的语法改变。下表指出了Oracle和Microsoft SQL Server之间的数据库对象的某些不同之处。
类别 | Microsoft SQL Server | Oracle |
列数 | 1024 | 254 |
行尺寸 | 8060 byte, 外加16 byte用来指向每一个text或者image列 | 无限制 (每行只允许有一个long或者long raw) |
最大行数 | 无限制 | 无限制 |
BLOB类型存储 | 行中存储一个16-byte 指针。数据存储在其他数据页。 | 每表一个long或者long raw。 必须在行的结尾。数据存储在行的同一个块里。 |
分簇表索引 | 每表一个 | 每表一个(index-organized tables) |
未分簇的表索引 | 每表249 | 无限制 |
在单一索引中的最大索引列数 | 16 | 16 |
索引中列值的最大长度 | 900 bytes | ? block |
表名约定 | [[[server.]database.]owner.] table_name | [schema.]table_name |
视图名约定 | [[[server.]database.]owner.] table_name | [schema.]table_name |
索引名约定 | [[[server.]database.]owner.] table_name | [schema.]table_name |
假设你是从一个Oracle脚本或者程序开始的,该脚本或者程序用来创建你的数据库对象。拷贝你的脚本或者程序并且进行如下修改。这些修改将在本部分的其他地方加以讨论。该例子是从示例应用程序脚本Oratable.sql和Sstable.sql中截取的:
- 确保数据库对象标识遵循Microsoft SQL Server命名法则。你可能只需要修改索引的名字。
- 修改数据存储参数使之能在SQL Server下工作。如果你使用RAID,就不需要任何存储参数了。
- 修改Oracle约束定义使之能在SQL Server中工作。如果需要的话,创建一个触发器以支持外部键DELETE CASCADE语句。如果表跨数据库的话,使用触发器来增强外部键的关系。
- 修改CREATE INDEX语句以利用分簇的索引。
- 使用数据转换服务来创建新的CREATE TABLE语句。回顾该语句,注意Oracle数据类型是如何映射到SQL Server数据类型上的。
- 清除所有的CREATE SEQUENCE语句。在CREATE TABLE或者ALTER TABLE语句中使用同等列来替换顺序的使用。
- 如果需要的话,修改CREATE VIEW语句。
- 清除所有对同义字的引用。
- 评估对Microsoft SQL Server临时表的使用和其在你的应用程序中的用处。
- 把所有的Oracle的CREATE TABLE…AS SELECT命令改为SQL Server的SELECT…INTO语句。
- 评估潜在的对用户定义规则、数据类型和缺省的使用。
数据对象标识符
下表比较了Oracle和Microsoft SQL Server是如何处理对象标识符的。在许多情况下,当移植到SQL Server上时,你不需要改变对象的名字。
Oracle | Microsoft SQL |
1-30 字符长度。 数据库名称:最多8个字符长度。 数据库连接名称:最多128个字符长度。 | 1-128 Unicode字符长度。 临时表名称:最多116个字符。 |
标识符的名称必须用:字母、包含文字数字的字符、或者字符_, $, 和 #开头 | 标识符名称可以用:字母数字字符、或者_开头,实际上可以用任何字符开头。 如果标识符用空格开头,或者包含了不是_、@、#、或者$的字符,你必须用[](定界符)包围标识符名称 如果一个对象用下面这些字符开头: @ 则表明该对象是一个本地变量。 # 则该对象是一个本地临时对象。 ## 则该对象是一个全局临时对象 |
表空间名必须唯一. | 数据库名必须唯一 |
标识符名在用户账号(计划,Schema)范围内必须唯一。 | 标识符名在数据库用户账号范围内必须唯一 |
列名在表和视图范围内必须唯一。 | 列名在表和视图范围内必须唯一。 |
索引名在用户账号(Schema)范围内必须唯一。 | 索引名在数据库表名范围内必须唯一 |
修饰表名
当访问存在于你的用户账号中的表时,该表可以简单的通过未经限制的表名来选中。访问其他Oracle计划中的表就需要把该计划的名字作为前缀加到表名上,两者之间用点号(.)隔开。Oracle同义字可以提供更高的位置透明度。
涉及到表时,Microsoft SQL Server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因为一个SQL Server登录账号可以在多个数据库中用同一个名字创建一个表,所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访问表和视图:[[数据库名字]所有者名字]表名]
用……访问一个表 | Oracle | Microsoft SQL Server |
你的用户账号 | SELECT * FROM STUDENT | SELECT * FROM USER_DB.STUDENT_ ADMIN.STUDENT |
其他模式(schema) | SELECT * FROM STUDENT_ADMIN.STUDENT | SELECT * FROM OTHER_DB.STUDENT_ ADMIN.STUDENT |
这是一些为Microsoft SQL Server表和视图命名的指导方针:
- 使用数据库名字和用户名字是可选的。如果一个表只通过名字加以引用(例如,STUDENT),SQL Server在当前数据库中以当前用户帐号搜索该表。如果没有找到,就在数据库中寻找由dbo的保留用户名拥有的具有同样名字的对象。表名在同一个数据库中的同一个用户帐号下必须是唯一的。
- 同一个SQL Server登录账号可以在多个数据库中拥有同样名字的表。例如,ENDUSER1账号拥有下列数据库对象:USER_DB.ENDUSER1.STUDENT和OTHER_DB.ENDUSER1.STUDENT。这里所加的限制是数据库用户名而不是SQL Server登录名,因为两者不一定要一样。
同时,这些数据库的其他用户可以有同样名字的对象:
- USER_DB.DBO.STUDENT
- USER_DB.DEPT_ADMIN.STUDENT
- USER_DB.STUDENT_ADMIN.STUDENT
- OTHER_DB.DBO.STUDENT
因此,建议你在引用数据库对象时包含所有者的名字。如果应用程序有多个数据库,建议你再把数据库名字也包含在引用中。如果查询跨越多个服务器,还要包括服务器名。
SQL Server的每个连接都有一个当前数据库上下文,这是在登录时用USE语句设置的。例如,假设有下面的场景:
- 一个用户,使用ENDUSER1账号,登录到USER_DB数据库上。用户请求STUDENT表。SQL Server就查询ENDUSER1.STUDENT表。如果找到,SQL Server就在USER_DB.ENDUSER1.STUDENT表上做要求的数据库操作。如果在ENDUSER1数据库账号下没有找到该表,SQL Server就为该数据库以dbo账号搜寻USER_DB.DBO.STUDENT。如果还是找不到该表,SQL Server就返回一个错误消息,指出该表不存在。
- 如果另一个用户,例如DEPT_ADMIN拥有该表,则该表必须以数据库用户名作为前缀(DEPT_ADMIN.STUDENT)。另外,数据库名字缺省为在当前上下文中的数据库名字。
- 如果被引用的表在另一个数据库中,则数据库名必须作为引用的一部分。例如,要访问在OTHERDB数据库中由ENDUSER1拥有的表STUDENT,就需要用OTHER_DB.ENDUSER1.STUDENT来引用。
可以在数据库和表名之间加两个点号来省略对象的所有者名。例如,如果应用程序引用STUDENT_DB..STUDENT,SQL Server就做如下搜寻:
- STUDENT_DB.current_user.STUDENT
- STUDENT_DB.DBO.STUDENT
如果应用程序一次只使用一个数据库,在做对象引用时省略数据库名字,这样的话,该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的用于其他数据库。所有的对象引用都隐含的访问当前所用的数据库。这对于你要想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维持一个测试数据库和一个产品数据库时很有用
创建表
因为Oracle和SQL Server都支持SQL-92条目级(entry-level)的关于标识RDBMS对象的协议,CREATE TABLE的语法是相似的。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TABLE [schema.]table_name ( {col_name column_properties [default_expression] [constraint [constraint [...constraint]]]| [[,] constraint]} [[,] {next_col_name | next_constraint}...] ) [Oracle Specific Data Storage Parameters] | CREATE TABLE [server.][database.][owner.] table_name ( {col_name column_properties[constraint [constraint [...constraint]]]| [[,] constraint]} [[,] {next_col_name | next_constraint}...] ) [ON filegroup_name] |
Oracle数据库对象名字是不分大小写的。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数据库对象的名字可以是大小写敏感的,这要看安装时的设置。
当SQL Server第一次设置的时候,缺省的排序顺序是字典顺序,区分大小写。(可以用SQL ServerSetup来做不同的设置)因为Oracle对象的名字总是唯一的,你在把数据库对象移植到SQL Server上时不会遇到任何的麻烦。建议你把Oracle和SQL Server中的所有的表和列的名字都写成大写的以避免万一有用户安装了区分大小写的SQL Server时出问题。
表和索引存储参数
对于Microsoft SQL Server,使用RAID通常可以简化数据库对象的放置。在表的结构中集成了一个SQL Server的分簇的索引,就像一个Oracle索引组织表一样。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TABLE DEPT_ADMIN.DEPT ( DEPTVARCHAR2(4) NOT NULL, DNAMEVARCHAR2(30) NOT NULL, CONSTRAINT DEPT_DEPT_PK PRIMARY KEY (DEPT) USING INDEX TABLESPACE USER_DATA PCTFREE 0 STORAGE (INITIAL 10K NEXT 1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CONSTRAINT DEPT_DNAME_UNIQUE UNIQUE (DNAME) USING INDEX TABLESPACE USER_DATA PCTFREE 0 STORAGE (INITIAL 10K NEXT 1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 PCTFREE 10PCTUSED 40 TABLESPACE USER_DATA STORAGE (INITIAL 10K NEXT 1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FREELISTS 1) | CREATE TABLE USER_DB.DEPT_ADMIN.DEPT ( DEPTVARCHAR(4) NOT NULL, DNAMEVARCHAR(30) NOT NULL, CONSTRAINT DEPT_DEPT_PK PRIMARY KEY CLUSTERED (DEPT), CONSTRAINT DEPT_DNAME_UNIQUE UNIQUE NONCLUSTERED (DNAME) ) |
用SELECT语句创建表
使用Oracle,一个表可以用任何有效的SELECT命令创建。Microsoft SQL Server提供了同样的功能,但是语法不一样。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TABLE STUDENTBACKUP AS SELECT * FROM STUDENT | SELECT * INTO STUDENTBACKUP FROM STUDENT |
要SELECT…INTO能够起作用,必须将使用该程序的数据库的选项select into/bulkcopy设定为true。(数据库所有者可以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或者Transact-SQL的sp_dboption系统存储程序来设置该选项)。用sp_helpdb系统存储过程来检查数据库的状态。如果select into/bulkcopy未设定为true,你仍然可以用SELECT语句拷贝到临时表中,就像下面这样:
SELECT * INTO #student_backup FROM user_db.student_admin.student
当用SELECT.. INTO语句来创建新的表时,其参考的完整性定义不会转换到新的表中。
将select into/bulkcopy设定为true的要求可能会使移植的过程变得复杂。如果你必须用SELECT语句拷贝数据到表中,请首先创建表,然后再用INSERT INTO…SELECT语句来载入该表。对于Oracle和SQL Server来说,语法是一样的,也不需要设置任何数据库选项。
视图
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创建视图的语法同Oracle一样。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OR REPLACE] [FORCE | NOFORCE] VIEW [schema.]view_name [(column_name [, column_name]...)] AS select_statement [WITH CHECK OPTION [CONSTRAINT name]] [WITH READ ONLY] | CREATE VIEW [owner.]view_name [(column_name [, column_name]...)] [WITH ENCRYPTION] AS select_statement [WITH CHECK OPTION] |
SQL Server视图要求表必须存在,并且视图的所有者必须有访问在SELECT语句中标明的数据库的权限(同Oracle中的FORCE选项相似)。
缺省情况下,不会检查视图上的数据修改语句来判定受影响的行是否在视图的范围内。要检查所有的修改,请使用WITH CHECK OPTION。对于WITH CHECK OPTION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Oracle将其作为约束来定义,而SQL Server不是。此外,两者的功能是一样的。
在定义视图的时候,Oracle提供了一个WITH READ ONLY选项。SQL Server应用程序可以用仅向视图用户提供SELECT权限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结果。
SQL Server和Oracle视图都支持派生列、使用数学表达式、函数以及常量表达式。SQL Server的某些特殊的不同之处是:
- 如果数据修改只影响一个基本表,则数据修改语句(INSERT或者UPDATE)可以存在于多个视图上。单个语句中的数据修改语句不能用在超过一个表上。
- READTEXT或者WRITETEXT不能用于视图中的列。
- 不能使用ORDER BY、COMPUTE、FOR BROWSE、或者COMPUTE BY子句。
- 在视图中不能使用INTO关键字。
当一个视图是和一个外部连接一起定义的,并且查询限定在外部接合点的内部表上时,SQL Server和Oracle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Oracle视图很容易转化为SQL Server视图。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VIEW STUDENT_ADMIN.STUDENT_GPA (SSN, GPA) AS SELECT SSN, ROUND(AVG(DECODE(grade ,'A', 4 ,'A+', 4.3 ,'A-', 3.7 ,'B', 3 ,'B+', 3.3 ,'B-', 2.7 ,'C', 2 ,'C+', 2.3 ,'C-', 1.7 ,'D', 1 ,'D+', 1.3 ,'D-', 0.7 ,0)),2) FROM STUDENT_ADMIN.GRADE GROUP BY SSN | CREATE VIEW STUDENT_ADMIN.STUDENT_GPA (SSN, GPA) AS SELECT SSN, ROUND(AVG(CASE grade WHEN 'A' THEN 4 WHEN 'A+' THEN 4.3 WHEN 'A-' THEN 3.7 WHEN 'B' THEN 3 WHEN 'B+' THEN 3.3 WHEN 'B-' THEN 2.7 WHEN 'C' THEN 2 WHEN 'C+' THEN 2.3 WHEN 'C-' THEN 1.7 WHEN 'D' THEN 1 WHEN 'D+' THEN 1.3 WHEN 'D-' THEN 0.7 ELSE 0 END),2) FROM STUDENT_ADMIN.GRADE GROUP BY SSN |
索引
Microsoft SQL Server提供了分簇和未分簇的索引结构。这些索引是由来自于一个叫做B-tree的树型结构中的页构成的(同Oracle中的B-tree索引结构相似)。起始页(“根”级)说明了表中值的范围。“根”级页中的每一个范围指向其他页(判断节点),该节点包含了表中值的更小的范围。以此类推,该节点又可以指向其他的判断节点,这样就缩小了搜索的范围。树型结构的最后一级叫做“叶”级。

分簇的索引
分簇的索引在Oracle中是以索引组织表的形式实现的。一个分簇的索引是一个物理的包含在一个表中的索引。表和索引分享同一块存储空间。分簇的索引按索引顺序物理的重排数据行,建立起中间判断节点。索引的“叶”页包含了真实的表数据。这个结构允许每个表只有一个分簇的索引。Microsoft SQL Server为表自动的创建一个分簇的索引,无论该表设置了PRIMARY KEY还是UNIQUE约束。分簇的索引对下面这些是有用的:
- 主键(Primary keys)
- 不能被更新的列。
- 返回一个值的范围的查询,使用诸如BETWEEN、>、>=、<、以及<=这样的操作符,例如: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GRAD_DATE
BETWEEN '1/1/97' AND '12/31/97'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LNAME = 'SMITH'
- 被用做排序操作的列(ORDER BY、GROUP BY)
例如,在STUDENT表上,在ssn的主键上包含一个未分簇的索引是很有用的,而分簇的索引可以在lname、fname(last name、first name)上创建,因为这是一种常用的区分学生的方法。
- 分布表上的更新行为可以防止出现“热点”。热点通常是由于多个用户向一个有上升键的表中填充而引起的。这样的情景经常导致行级别的锁定。
删除和重建一个分簇的索引在SQL Server中是一种很普通的重新组织表的技术。这是一种确保数据页在磁盘上是连续的以及重建表中的一些可用空间的简单的方法。这同Oracle中导出、删除以及导入一个表是很相似的。
一个SQL Server分簇的索引与Oracle的簇在根本上是不一样的。一个Oracle的簇。一个Oracle的簇是两个或者更多的表的物理集合,它们分享同一个数据块,使用一个公共的列来作为簇键。SQL Server没有与Oracle簇相似的结构。
作为一个普遍的原则,在表上定义一个分簇的索引将提高SQL Server的性能并且加强空间管理。如果你不知道对于给定表的查询和更新模式,你可以在主键上创建一个分簇的索引。
下表摘录自示例应用程序的源代码。请注意SQL Server“簇”化索引的使用。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TABLE STUDENT_ADMIN.GRADE ( SSNCHAR(9) NOT NULL, CCODEVARCHAR2(4) NOT NULL, GRADEVARCHAR2(2) NULL, CONSTRAINT GRADE_SSN_CCODE_PK PRIMARY KEY (SSN, CCODE) CONSTRAINT GRADE_SSN_FK FOREIGN KEY (SSN) REFERENCES STUDENT_ADMIN.STUDENT (SSN), CONSTRAINT GRADE_CCODE_FK FOREIGN KEY (CCODE) REFERENCES DEPT_ADMIN.CLASS (CCODE) ) | CREATE TABLE STUDENT_ADMIN.GRADE ( SSNCHAR(9) NOT NULL, CCODEVARCHAR(4) NOT NULL, GRADEVARCHAR(2) NULL, CONSTRAINT GRADE_SSN_CCODE_PK PRIMARY KEY CLUSTERED (SSN, CCODE), CONSTRAINT GRADE_SSN_FK FOREIGN KEY (SSN) REFERENCES STUDENT_ADMIN.STUDENT (SSN), CONSTRAINT GRADE_CCODE_FK FOREIGN KEY (CCODE) REFERENCES DEPT_ADMIN.CLASS (CCODE) ) |
未分簇的索引
在未分簇的索引中,索引数据和表数据在物理上是分开的,并且表中的行并不是按顺序存储在索引中的。你可以把Oracle索引定义移植到Microsoft SQL Server未分簇的索引定义上(就像在下表中显示的一样)。可是,考虑到性能的缘故,你可能希望选择表的其中一个索引把它创建为分簇的索引。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INDEX STUDENT_ADMIN.STUDENT_ MAJOR_IDX ON STUDENT_ADMIN.STUDENT (MAJOR) TABLESPACE USER_DATA PCTFREE 0 STORAGE (INITIAL 10K NEXT 1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 CREATE NONCLUSTERED INDEX STUDENT_MAJOR_IDX ON USER_DB.STUDENT_ ADMIN.STUDENT (MAJOR) |
索引语法和命名
在Oracle中,一个索引的名字在一个用户账号中是唯一的。在In Microsoft SQL Server,一个索引的名字在一个表名中必须是唯一的,但是不必在用户名和数据库名中唯一。因此,在SQL Server中创建或者删除索引时,你必须说明表名和索引名。另外,SQL Server的DROP INDEX语句可以一次删除多个索引。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UNIQUE] INDEX [schema].index_name ON [schema.]table_name (column_name [, column_name]...) [INITRANS n] [MAXTRANS n]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STORAGE storage_parameters] [PCTFREE n] [NOSORT] DROP INDEX ABC; | CREATE [UNIQUE] [CLUSTERED | NONCLUSTERED]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 (column [,…n]) [WITH [PAD_INDEX] [[,] FILLFACTOR = fillfactor] [[,] IGNORE_DUP_KEY] [[,] DROP_EXISTING] [[,] STATISTICS_NORECOMPUTE] ] [ON filegroup] DROP INDEX USER_DB.STUDENT.DEMO_IDX, USER_DB.GRADE.DEMO_IDX |
索引数据存储参数
Microsoft SQL Server功能选项中的FILLFACTOR选项在很多方面与Oracle中的PCTFREE变量相似。当表的尺寸增加的时候,索引页也相应改变以容纳新的数据。索引必须自己进行重新组合以容纳新的数据。只有在创建索引的时候,才使用填充参数百分比,而且在这之后也不加以维护。
FILLFACTOR选项(0~100)控制着在创建索引时应该留下多少空间。如果没有表明参数,就使用缺省参数,该参数是0,表示将完全填充索引的“叶”页,并且在每个判断节点为至少一个条目留下空间(如果有两个条目,则表示是一个不唯一的“簇”化索引)。

一个较低的填充因数将会减少索引页的分裂,但是会增加B-tree结构的层数。较高的填充因数能更有效的使用索引页空间,只需要较少的磁盘I/O来访问索引数据,并且将会减少B-tree结构的层数。
PAD_INDEX选项表示,填充因数也将应用到判断节点页上,就象要用在索引的数据页上一样。
虽然在 Oracle中可能需要调整PCTFREE参数以优化性能。但是在CREATE INDEX语句中很少使用FILLFACTOR参数。填充因数是为性能优化而提供的。但是它仅仅在一个表上为已有数据创建索引时才有用,并且只有在你能精确的预测数据在未来的变化时才有用。
如果你将Oracle中的PCTFREE参数设为0,可以考虑将它设为100。这在表中不会发生数据输入和修改(只读表)时是很有用的。如果填充因数设为100,服务器将创建这样一个索引,它的每一页都是完全填满的。
忽略重复的关键字
无论在Oracle还是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用户都不能在一个或者一些唯一索引的列中输入重复的值。这样做将会产生一个错误消息。然而,SQL Server允许开发人员选择INSERT或者UPDATE语句将如何处理这个错误。
如果在CREATE INDEX语句中使用了IGNORE_DUP_KEY,并且执行了一个创建重复的关键字的INSERT或者UPDATE语句,SQL Server将给出一个警告信息,并且忽略重复行。如果没有使用IGNORE_DUP_KEY,SQL Server将给出一个错误信息,并且后滚整个INSERT语句。如果需要了解关于这个选项的更多信息,请参看SQL Server联机手册。
使用临时表
一个Oracle应用程序也许必须创建一个暂时存在的表。应用程序必须确保在某个时候删除所有为此目的创建的表。如果应用程序不这样做,那么表空间将很快变得混乱,难以管理。
Microsoft SQL Server提供了临时表数据库对象,这个表就是为上面提到的目的创建的。这样的表总是在tempdb数据库中创建的。表的名字决定了该表在tempdb数据库中要存在多长时间。
表名 | 描述 |
#table_name | 这个本地临时表只在用户会话或者创建它的过程的生命期内存在。在用户退出登录或者创建它的过程完成以后,该表自动删除。该表不能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其它数据库用户不能访问该表。在该表上不能赋予或者撤消许可。 |
##table_name | 该表也典型的存在于用户会话或者创建它的过程的生命期内。但该表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在最后一个引用它的用户会话断开以后,该表自动删除。所有其它数据库的用户都可以访问该表。在该表上不能赋予或者撤消许可。 |
可以为临时表定义索引。但是只能在那些在tempdb中显明的创建的表上创建视图,这些表的名字前不加#或者##前缀。下面的例子显示了一个临时表和相应的索引的创建。当用户退出的时候,表和索引就自动删除了。
SELECT SUM(ISNULL(TUITION_PAID,0)) SUM_PAID, MAJOR INTO #SUM_STUDENT FROM USER_DB.STUDENT_ADMIN.STUDENT GROUP BY MAJOR CREATE UNIQUE INDEX SUM STUDENT IDX ON #SUM STUDENT (MAJOR) |
在你的程序代码中使用临时表,你可以发现它的好处。
数据类型
同Oracle比起来,Microsoft SQL Server在数据库类型的选择上更强大。在Oracle和SQL Server数据类型之间有很多可能的转换方式。我们建议你使用DTS向导来自动创建新的CREATE TABLE语句。需要的时候,你还可以修改它。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HAR | 推荐使用char。 char 类型的列比varchar列的访问速度要稍微快一点,因为char列使用一个固定的存储长度。 |
VARCHAR2 和 LONG | varchar 或者 text. (如果在你的Oracle列中数据值的长度小于或等于8000 bytes ,使用varchar;否则,你必须使用text。) |
RAW 和 LONG RAW | varbinary 或者 image. (如果在你的Oracle列中数据值的长度小于或等于8000 bytes,使用varbinary;否则,你必须使用image。) |
NUMBER | 如果整数在1到255之间, 使用tinyint. 如果整数在-32768到32767之间,使用smallint. 如果整数在-2,147,483,648到2,147,483,647之间,使用int. 如果你需要浮点型的数,使用numeric (精确且可以定标). 注意: 不要使用float或者real, 因为可能会发生截断(Oracle NUMBER和 SQL Server numeric 不会截断). 如果你不确定,使用numeric; 它同Oracle NUMBER数据类型非常相似。 |
DATE | datetime. |
ROWID | 使用identity列类型 |
CURRVAL, NEXTVAL | 使用identity列类型, 以及@@IDENTITY, IDENT_SEED(), 和IDENT_INCR() 函数。 |
SYSDATE | GETDATE(). |
USER | USER. |
使用Unicode数据
Unicode规范定义了一个编码方案,该方案使用单一编码方式为全世界范围内业务上使用的所有字符编码。所有的计算机都能使用单一的Unicode编码把Unicode数据中的位模式转换成为字符。这个方案确保了在所有的计算机上,同样的位模式转换为同样的字符。数据可以自由的从一个数据库或者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个上面,而不用考虑接受系统能否把位模式正确的转换成字符。
使用一个字节来表示字符的方法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数据类型只能表示256个字符。这样就为不同的语言产生了多个编码规范(或者叫做代码页)。这样做也不可能处理日文或者韩文这样有上千个字符的语言。
Microsoft SQL Server把在SQL Server中安装了代码页的字符的位模式转换成char,varchar,或者text类型的列。客户端则使用操作系统安装的代码页来解释字符的位模式。现在有很多不同的代码页。有些字符只在某些代码页上才有,在别的代码页上就没有。某些字符在某些代码页上定义为一种位模式,在另外一些代码页上又定义为另一种位模式。如果你要建立一个必须处理各种语言的国际系统时,为那些满足语言要求或者多个国家的计算机挑选代码页就变得非常困难。同样,在和一个使用不同代码页的系统连接时,确保每一台计算机都能正确的实现字符转换也非常困难。
Unicode规范使用双字节编码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用双字节编码,就有足够的空间来覆盖最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了。因为所有的Unicode系统都采用同样的位模式来代表所有的字符,在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的时候,就不会发生字符转换不正确的问题了。
在SQL Server中,nchat,nvarchar和ntext数据类型支持Unicode数据。如果需要了解关于SQL Server数据类型的更多信息,请参看SQL Server联机手册。
用户定义数据类型
可以为model数据库或者单用户数据库创建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如果是为model定义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则该数据类型可以被定义之后所有新创建的用户数据库使用。用户定义数据类型是通过sp_addtype系统存储程序来定义的。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看SQL Server联机手册。
你可以在CREATE TABLE和ALTER TABLE语句中使用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并且为它绑定缺省方式和规则。如果在表的创建过程使用用户定义数据类型时显明的定义了nullability,则它比在数据定义时定义的nullability优先级高。
下例显示了如何创建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参数是用户类型名字,数据类型和nullability。
sp_addtype gender_type, 'varchar(1)', 'not null' go |
这个能力对于解决与Oracle表创建脚本移植到SQL Server上相关的问题是很有用的。例如,要增加一个Oracle的DATE数据类型是非常简单的。
sp_addtype date, datetime |
这个功能不能用在那些需要变长度的数据类型上,例如Oracle数据类型NUMBER。如果这样做,系统将会返回一个错误信息,告诉你需要标明数据长度。
sp_addtype varchar2, varchar Go Msg 15091, Level 16, State 1 You must specify a length with this physical type. |
Microsoft timestamp列
timestamp列使得BROWSE模式修改和游标修改操作更有效。timestamp是这样一个数据类型,含有timestamp列的行有输入或者修改操作时,该数据类型自动修改。
timestamp列中的值不是按照实际的日期和时间存储的,而是作为binary(8)或者varbinary(8)存储的,这个值表示表中一行发生的事件的频率。一个表只能有一个timestamp列。
如果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看SQL Server联机手册。
对象级许可
Microsoft SQL Server对象特权可以向任何其他数据库用户、数据库组以及public角色授予、拒绝授予、和撤消。SQL Server不允许对象的所有者授予其他用户、组或者public角色ALTER TABLE和CREATE INDEX特权,这一点与Oracle不同。这些特权必须被对象所有者保留。
GRANT语句创建一个安全系统的入口许可,该许可允许当前数据库中的一个用户可以操作当前数据库中的数据,或者执行特定的Transact-SQL语句。GRANT语句的语法在Oracle和SQL Server中是一样的。
DENY语句在安全系统中创建一个条目,拒绝当前数据库中的一个安全账号的许可,并且禁止该安全账号继承自该账号所属的组或者角色成员的许可。Oracle中没有DENY语句。REVOKE语句清除以前授予给当前数据库中一个用户的许可或者拒绝其许可。
Oracle | Microsoft SQL |
GRANT {ALL [PRIVILEGES][column_list] | permission_list [column_list]} ON {table_name [(column_list)] | view_name [(column_list)] | stored_procedure_name} TO {PUBLIC | name_list } [WITH GRANT OPTION] | GRANT {ALL [PRIVILEGES] | permission[,…n]} { [(column[,…n])] ON {table | view} | ON {table | view}[(column[,…n])] | ON {stored_procedure | extended_procedure} } TO security_account[,…n] [WITH GRANT OPTION] [AS {group | role}] REVOKE [GRANT OPTION FOR] {ALL [PRIVILEGES] | permission[,…n]} { [(column[,…n])] ON {table | view} | ON {table | view}[(column[,…n])] | {stored_procedure | extended_procedure} } {TO | FROM} security_account[,…n] [CASCADE] [AS {group | role}] DENY {ALL [PRIVILEGES] | permission[,…n]} { [(column[,…n])] ON {table | view} | ON {table | view}[(column[,…n])] | ON {stored_procedure | extended_procedure} } TO security_account[,…n] [CASCADE] |
如果需要了解关于对象级许可的更多信息,请参看 SQL Server联机手册。
在Oracle中,REFERENCES特权只能授予用户。SQL Server则允许把该特权授予数据库用户和数据库组。INSERT、UPDATE、DELETE和SELECT特权的授予在Oracle和SQL Server中以同样的方式处理。
加强数据完整性和商业规则
加强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库中数据的质量。规划表时重要的两个步骤是鉴定列中值的有效性和如何加强列中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强的。
完整性类型 | 如何强制 |
Entity integrity | PRIMARY KEY constraint UNIQUE constraint IDENTITY property |
Domain integrity | Domain DEFAULT definition FOREIGN KEY constraint CHECK constraint Nullability |
Referential integrity | Domain DEFAULT definition FOREIGN KEY constraint CHECK constraint Nullability |
User-defined integrity | All column- and table-level constraints in CREATE TABLE Stored procedures Triggers |
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
实体完整性把特定表中的一行作为一个唯一的实体加以定义。实体完整性通过索引、UNIQUE约束、PRIMARY KEY约束或者IDENTITY特性加强表中标识列或者主关键字的完整性,
为约束命名
你总是可以显式的命名你的约束。如果你不这样做,Oracle和Microsoft SQL Server将使用不同的命名惯例来隐式的为约束命名。在命名上的不同会为你的移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删除约束或者使约束失效时将会出现问题,因为约束必须通过名字来删除。显式命名约束的语法在Oracle和SQL Server中是一样的。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
主键和唯一列
SQL-92标准要求主关键字中的所有值都是唯一的并且该列不允许空值。Oracle和Microsoft SQL Server都是通过自动创建唯一的索引这种方式来强制实现唯一性的,无论是否定义了PRIMARY KEY或者UNIQUE约束。
虽然可以创建一个未分簇的索引,但是SQL Server缺省的为主关键字创建一个分簇的索引。Oracle在主关键字上的索引可以通过删除约束或者使约束失效的方法来清除,而SQL Server的索引只能通过删除约束来实现。
无论在哪种RDBMS中,其他关键字都可以定义一个UNIQUE约束。可以在任何表中定义多个UNIQUE约束。UNIQUE约束列可以为空。在SQL Server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将缺省的创建一个未分簇的索引
在移植你的应用程序时,重要的是注意到SQL Server只允许完全唯一的关键字(单个或者多个列索引)中有一行是NULL值的,而Oracle则允许完全唯一的关键字中任意行是NULL值。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TABLE DEPT_ADMIN.DEPT (DEPT VARCHAR2(4) NOT NULL, DNAME VARCHAR2(30) NOT NULL, CONSTRAINT DEPT_DEPT_PK PRIMARY KEY (DEPT) USING INDEX TABLESPACE USER_DATA PCTFREE 0 STORAGE ( INITIAL 10K NEXT 1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CONSTRAINT DEPT_DNAME_UNIQUE UNIQUE (DNAME) USING INDEX TABLESPACE USER_DATA PCTFREE 0 STORAGE ( INITIAL 10K NEXT 1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 | CREATE TABLE USER_DB.DEPT_ADMIN.DEPT (DEPTVARCHAR(4) NOT NULL, DNAMEVARCHAR(30) NOT NULL, CONSTRAINT DEPT_DEPT_PK PRIMARY KEY CLUSTERED (DEPT), CONSTRAINT DEPT_DNAME_UNIQUE UNIQUE NONCLUSTERED (DNAME) ) |
增加和清除约束
使约束失效可以改善数据库性能,并且使数据复制过程更加流畅。例如,当你在一个远程站点上重建或者复制表中的数据时,你不用重复约束检查,因为数据的完整性是在它原来输入数据库时就检查过的。你可以编制Oracle应用程序来使能或者失效约束(除了PRIMARY KEY和UNIQUE)。你可以在Microsoft SQL Server的ALTER TABLE语句中使用CHECK和WITH NOCHECK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下面的插图显示了该过程的比较。

在SQL Server中,你在NOCHECK子句上使用ALL关键字来推迟所有的表的约束。
如果你的Oracle应用程序使用CASCADE选项来失效或者删除PRIMARY KEY或者UNIQUE约束,你也许需要重写某些代码,因为CASCADE选项同时失效或者删除父类和子类的完整性约束。
这是关于语法的示例:
DROP CONSTRAINT DEPT_DEPT_PK CASCADE |
SQL Server应用程序必须修改成首先删除子类的约束,然后删除父类的约束。例如,为了删除DEPT表上的PRIMARY KEY约束,STUDENT.MAJOR和CLASS.DEPT相关列的外部关键字必须被删除。这是语法的示例: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CONSTRAINT STUDENT_MAJOR_FK ALTER TABLE CLASS DROP CONSTRAINT CLASS_DEPT_FK ALTER TABLE DEPT DROP CONSTRAINT DEPT_DEPT_PK |
ALTER TABLE增加和删除约束的语法在Oracle和SQL Server中的语法是一样的。
生成连续的数字值
如果你的Oracle应用程序使用SEQUENCEs,该选项可以很容易的改变以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的IDENTITY特性。
类别 | Microsoft SQL Server |
语法 | CREATE TABLE new_employees ( Empid int IDENTITY (1,1), Employee_Name varchar(60), CONSTRAINT Emp_PK PRIMARY KEY (Empid) ) If increment interval is 5: CREATE TABLE new_employees ( Empid int IDENTITY (1,5), Employee_Name varchar(60), CONSTRAINT Emp_PK PRIMARY KEY (Empid) ) |
每个表拥有的标识列 | 一个 |
允许空值 | 否 |
使用缺省约束、值 | 不能使用. |
强制唯一 | 是 |
在INSERT, SELECT INTO 或者bulk copy 语句完成以后,查询最大的当前标识数 | @@IDENTITY (function) |
返回创建标识列时指定的种子值 | IDENT_SEED('table_name') |
返回创建标识列时指定的增加值 | IDENT_INCR('table_name') |
SELECT语法 | 当在SELECT, INSERT, UPDATE, 和DELETE语句中引用带有IDENTITY属性的列时,可以在列名上使用IDENTOTY关键字 |
虽然IDENTITY特性使一个表中的行记数自动化,但是不同的表,如果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标识列,可以产生同样的值。这是因为IDENTITY特性只能在使用它的表上被担保为唯一的。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必须生成一个在整个数据库,或者全世界每一台联网计算机上的每一个数据库中唯一的标识列,可以使用ROWGUIDCOL特性,uniqueidentifier数据类型,以及NEWID函数。SQL Server使用全局独立的标识列来并入复制,确保该行在所有该表的拷贝中是唯一的标识。
如果需要了解关于创建和修改标识列的更多信息,请参看SQL Server联机手册。
域完整性
域完整性约束对给定列的有效入口。域完整性是通过限制类型(通过数据类型),格式(通过CHECK约束),或者可能值的范围(通过REFERENCE和CHECK约束)来实现的。
DEFAULT和CHECK约束
Oracle把缺省(default)当作一个列属性来对待,而Microsoft SQL Server把缺省当作一个约束来对待。SQL Server的DEFAULT约束可以包含整型值,内建的不带参数的函数(niladic函数),或者NULL。
要很方便的移植Oracle的DEFAULT列属性,你应该在SQL Server中定义列级别的不使用约束名字的DEFAULT约束。SQL Server为每一个DEFAULT约束生成一个唯一的名字。
用来定义CHECK约束的语法在Oracle和SQL Server中是一样的。搜索条件应该用布尔表达式来表示而且不能包含子查询。列级别的约束只能用在被约束列上,表级别的约束只能用在被约束的表中的列上。可以为一个表定义多个CHECK约束。SQL Server语法允许在一个CREATE TABLE语句中只创建一个列级别的CHECK约束,并且该约束可以有多个条件。
测试你修改过的CREATE TABLE语句的最好方式是使用SQL Server中的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并且只分析语法。输出结果将会指出任何错误。如果需要了解关于约束语法的更多信息,请参看SQL Server联机手册。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TABLE STUDENT_ADMIN.STUDENT ( SSN CHAR(9) NOT NULL, FNAME VARCHAR2(12) NULL, LNAME VARCHAR2(20) NOT NULL, GENDER CHAR(1) NOT NULL CONSTRAINT STUDENT_GENDER_CK CHECK (GENDER IN ('M','F')), MAJOR VARCHAR2(4) DEFAULT 'Undc' NOT NULL, BIRTH_DATE DATE NULL, TUITION_PAID NUMBER(12,2) NULL, TUITION_TOTAL NUMBER(12,2) NULL, START_DATE DATE NULL, GRAD_DATE DATE NULL, LOAN_AMOUNT NUMBER(12,2) NULL, DEGREE_PROGRAM CHAR(1) DEFAULT 'U' NOT NULL CONSTRAINT STUDENT_DEGREE_CK CHECK (DEGREE_PROGRAM IN ('U', 'M', 'P', 'D')), ... | CREATE TABLE USER_DB.STUDENT _ADMIN.STUDENT ( SSN CHAR(9) NOT NULL, FNAME VARCHAR(12) NULL, LNAME VARCHAR(20) NOT NULL, GENDER CHAR(1) NOT NULL CONSTRAINT STUDENT_GENDER_CK CHECK (GENDER IN ('M','F')), MAJOR VARCHAR(4) DEFAULT 'Undc' NOT NULL, BIRTH_DATE DATETIME NULL, TUITION_PAID NUMERIC(12,2) NULL, TUITION_TOTAL NUMERIC(12,2) NULL, START_DATE DATETIME NULL, GRAD_DATE DATETIME NULL, LOAN_AMOUNT NUMERIC(12,2) NULL, DEGREE_PROGRAM CHAR(1) DEFAULT 'U' NOT NULL CONSTRAINT STUDENT_DEGREE_CK CHECK (DEGREE_PROGRAM IN ('U', 'M', 'P','D')), ... |
关于用户定义规则和缺省(default)要注意:关于Microsoft SQL Server规则和缺省的语法是考虑了向后兼容的,但是建议把CHECK约束和DEFAULT约束用在新的开发中。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请参看SQL Server联机手册。
Nullability
Microsoft SQL Server和Oracle创建列约束来强制nullability。在Oracle的CREATE TABLE和ALTER TABLE语句中,列缺省是NULL,而不是NOT NULL。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和会话的设置可以越过在列定义中使用的数据类型的nullability。
你的所有的SQL脚本(无论是Oracle还是SQL Server),都必须显明的给出每一列的NULL和NOT NULL定义。要了解这个策略是如何实现的,请参看Oracle.sql和Sstable.sql这两个示例的表创建脚本。如果没有显明的定义,则列的nullability遵循如下的规则。
Null settings | Description |
列是用一个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定义的 | SQL Server 使用在创建数据类型时指定的空值性。使用sp_help 系统存储过程来获取数据类型的缺省的空值性 |
列是用一个系统提供的数据类型定义的 | 如果系统提供的数据类型只有一个选项,则优先使用该选项。当前, bit数据类型只能被定义为NOT NULL。 如果任何会话设置为ON (用SET打开), 则: 如果ANSI_NULL_DFLT_ON是ON, 则指定为NULL. 如果ANSI_NULL_DFLT_OFF是ON, 则指定为NOT NULL. 如果任何数据库设置被修改过(用sp_dboption 系统存储过程修改), 则: 如果ANSI null default是true, 则指定为NULL. 如果ANSI null default是false, 则指定为NOT NULL |
NULL/NOT NULL 没有定义 | 当没有显明的定义时(ANSI_NULL_DFLT选项一个都没有设定),会话将被修改,并且数据库被设定为缺省(ANSI null default是false),然后SQL Server指定它为NOT NULL。 |
引用完整性
下表提供了一个用来定义referential完整性约束的语法比较。
约束 | Oracle | Microsoft SQL Server |
PRIMARY KEY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PRIMARY KEY (col_name [, col_name2 [..., col_name16]]) [USING INDEX storage_parameters]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PRIMARY KEY [CLUSTERED | NONCLUSTERED] (col_name [, col_name2 [..., col_name16]]) [ON segment_name] [NOT FOR REPLICATION] |
UNIQUE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UNIQUE (col_name [, col_name2 [..., col_name16]]) [USING INDEX storage_parameters]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UNIQUE [CLUSTERED | NONCLUSTERED](col_name [, col_name2 [..., col_name16]]) [ON segment_name] [NOT FOR REPLICATION] |
FOREIGN KEY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FOREIGN KEY (col_name [, col_name2 [..., col_name16]])] REFERENCES [owner.]ref_table [(ref_col [, ref_col2 [..., ref_col16]])] [ON DELETE CASCADE]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FOREIGN KEY (col_name [, col_name2 [..., col_name16]])] REFERENCES [owner.]ref_table [(ref_col [, ref_col2 [..., ref_col16]])] [NOT FOR REPLICATION] |
DEFAULT | Column property, not a constraint DEFAULT (constant_expression)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DEFAULT {constant_expression | niladic-function | NULL} [FOR col_name] [NOT FOR REPLICATION] |
CHECK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CHECK (expression)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CHECK [NOT FOR REPLICATION] (expression) |
NOT FOR REPLICATION子句用来在复制过程中挂起列级别,FOREIGN KEY,以及CHECK约束。
外部键
定义外部关键字的语法在各种RDBMS中都是相似的。在外部关键字中标明的列数和每一列的数据类型必须和REFERENCES子句相匹配。一个输入到列中的非空的值必须在REFERENCES子句中定义表和列中存在,并且被提及的表的列必须有一个PRIMARY KEY或者UNIQUE约束。
Microsoft SQL Server约束提供了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引用表的能力。要实现在数据库范围的应用完整性,可以使用基于表的触发器。
Oracle和SQL Server都支持自引用表,这种表中有对同一个表的一列或几列的引用。例如,CLASS表中的prereq列可以引用CLASS表中的ccode列以确保一个有效的课程编号是作为一个子句的先决条件输入的。
在Oracle中实现层叠式的删除和修改是使用CASCADE DELETE子句,而SQL Server用表触发器来实现同样的功能。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请参看本章后面的“SQL语言支持”部分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允许你定义特定的商业规则,该规则不属于其他完整性的范畴。
存储过程
Microsoft SQL Server存储程序用CREATE PROCEDURE语句来接受或者返回用户提供的参数。除临时存储程序以外,存储程序是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的。下表显示了Oracle和SQL Server的语法。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user.]procedure [(argument [IN | OUT] datatype [, argument [IN | OUT] datatype] {IS | AS} block | CREATE PROC[EDURE] procedure_name [;number] [ {@parameter data_type} [VARYING] [= default] [OUTPUT] ] [,…n] [WITH { RECOMPILE | ENCRYPTION | RECOMPILE, ENCRYPTION} ] [FOR REPLICATION] AS sql_statement […n] |
在SQL Server中,临时存储程序是在tempdb数据库中通过在procedure_name前加上数字标记来创建的。加一个数字标记(#procedure_name)表示是一个本地临时存储程序,加两个数字标记(##procedure_name)表示是一个全局临时程序。
一个本地临时程序只能被创建它的用户使用。执行本地临时程序的许可不能授予其他用户。本地临时程序在用户会话结束时自动删除。
一个全局的临时程序可以被所有的SQL Server用户使用。如果一个全局临时程序被创建了,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访问它,并且不能显式的撤回许可。全局临时程序在最后一个用户会话结束的时候自动删除。
SQL Server存储程序可以有最多32级嵌套。嵌套层数在被调用的程序开始执行时增加,在被调用的程序结束运行时减少。
下面的例子说明了怎样用一个Transact-SQL存储程序来代替一个Oracle的PL/SQL封装函数。Transact-SQL的版本更简单一些,因为SQL Server的返回结果的能力是在一个存储程序中直接用SELECT语句设置的,不需要使用游标。
Oracle | Microsoft SQL |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STUDENT_ADMIN.P1 AS ROWCOUNT NUMBER :=0; CURSOR C1 RETURN STUDENT%ROWTYPE; FUNCTION SHOW_RELUCTANT_STUDENTS (WORKVAR OUT VARCHAR2) RETURN NUMBER; END P1; /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BODY STUDENT_ADMIN.P1 AS CURSOR C1 RETURN STUDENT%ROWTYPE IS SELECT * FROM STUDENT_ADMIN.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X' FROM STUDENT_ADMIN.GRADE WHERE GRADE.SSN=STUDENT.SSN) ORDER BY SSN;
FUNCTION SHOW_RELUCTANT_STUDENTS (WORKVAR OUT VARCHAR2) RETURN NUMBER IS WORKREC STUDENT%ROWTYPE; BEGIN IF NOT C1%ISOPEN THEN OPEN C1; ROWCOUNT :=0; ENDIF; FETCH C1 INTO WORKREC; IF (C1%NOTFOUND) THEN CLOSE C1; ROWCOUNT :=0; ELSE WORKVAR := WORKREC.FNAME||' '||WORKREC.LNAME|| ', social security number '||WORKREC.SSN||' is not enrolled in any classes!'; ROWCOUNT := ROWCOUNT + 1; ENDIF; RETURN(ROWCOUNT); | CREATE PROCEDURE STUDENT_ADMIN.SHOW_ RELUCTANT_STUDENTS AS SELECT FNAME+'' +LNAME+', social security number'+ SSN+' is not enrolled in any classes!' FROM STUDENT_ADMIN.STUDENT S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X' FROM STUDENT_ADMIN.GRADE G WHERE G.SSN=S.SSN) ORDER BY SSN RETURN@@ROWCOUNT GO |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IF C1%ISOPEN THEN CLOSE C1; ROWCOUNT :=0; ENDIF; RAISE_APPLICATION_ERROR(-20001,SQLERRM); END SHOW_RELUCTANT_STUDENTS; END P1; / | |
SQL Server不支持与Oracle包或者函数相似的构造,也不支持在创建存储程序时的CREATE OR REPLACE选项。
延迟存储过程的执行
Microsoft SQL Server提供了WAITFOR,允许开发人员给定一个时间,时间段,或者事件来触发一个语句块、存储程序或者事务的执行。这是Transact-SQL对于Oracle中dbms_lock_sleep的等价。
WAITFOR {DELAY 'time' | TIME 'time'}
指示Microsoft SQL Server等待直到给定的时间过去以后再执行,最多可以到24小时。
在这里
指示Microsoft SQL Server等待,直到给定数量的时间过去以后才执行,最多可以设置到24小时。
需要等待的时间,时间可以是任何可接受的datetime数据类型的格式,或者可以作为一个本地变量给出。但是,不能指定datetime值的日期部分。
指示SQL Server等到指定的时间
例如:
BEGIN WAITFOR TIME '22:20' EXECUTE update_all_stats END |
指定存储程序中的参数
要在一个存储程序中指定一个参数,可以使用下面给出的语法。
Oracle | Microsoft SQL |
Varname datatype DEFAULT <value>; | {@parameter data_type} [VARYING] [= default] [OUTPUT] |
触发器(Triggers)
Oracle和Microsoft SQL Server都有触发器,但它们在执行上有些不同。
描述 | Oracle | Microsoft SQL Server |
每表可以有的触发器数 | 无限制 | 无限制 |
在INSERT, UPDATE, DELETE之前执行触发器 | 是 | 否 |
在INSERT, UPDATE, DELETE之后执行触发器 | 是 | 是 |
语句级触发器 | 有 | 有 |
行级触发器 | 有 | 无 |
在执行之前检查约束 | 是,除非触发器被取消 | 是。另外,这是DTS(Data Transformation Services)中的一个选项 |
在一个UPDATE或者DELETE触发器中提交旧的或者以前的值 | :old | DELETED.column |
在INSERT触发器中提交新值 | :new | INSERTED.column |
取消触发器 | ALTER TRIGGER | DTS中的选项 |
DELETED和INSERTED是SQL Server为触发器创建的概念上的表。该表在结构上同触发器定义于其上的表相似,并且保存了可能被用户的行动改变的旧的或者新的行中的值。该表将跟踪在Transact-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