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觉得这玩意儿不就是那几个状态吗?直到被面试官追问"BLOCKED和WAITING的根本区别是什么?"、"RUNNABLE里藏着哪些性能陷阱?",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理解的有多肤浅。
今天咱们不照本宣科,从一个实战派的视角,把多线程生命周期的"里里外外"扒个干净——不仅要知道六个状态的名字,更要明白它们是怎么"生老病死"的,以及在真实项目中如何利用这些状态解决问题。
一、先搞清楚:线程的"身份证"到底有几种状态?
Java线程的生命周期,本质上是Thread.State枚举定义的六个状态(JDK1.5引入)。很多人背过这六个名字:NEW、RUNNABLE、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TERMINATED。但真正面试被卡住的,是搞不清状态之间的转换逻辑。
我用一张自己画的"状态流转图"帮你理清关系(见下图,建议保存)。记住:线程的状态转换是单向的,就像人生只能从出生到死亡,不能"逆生长"。
https://img-blog.csdnimg.cn/20230920153000123.png
二、逐个拆解:每个状态的"生存法则"和典型场景
1. NEW(新生儿):线程的"胎教"阶段
定义:线程对象刚被创建(调用了new Thread()),但还没调用start()方法。
特点:这时候线程只是JVM中的一个对象,操作系统层面根本没分配资源,CPU更不会搭理它。
常见误区:有人觉得"创建线程=启动线程",结果面试时被问"new Thread后线程处于什么状态?"直接懵。
实战场景: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System.out.println("我是NEW状态"));
// 此时thread.getState() → NEW
2. RUNNABLE(预备役):线程的"高考冲刺期"
定义:调用start()后,线程进入RUNNABLE状态。但注意!RUNNABLE在JVM中分为两个子状态(JDK1.6之后细分):
- 就绪(Ready):线程已准备好,等待CPU调度(比如刚start(),或被yield()让出CPU)。
- 运行中(Running):线程正在CPU上执行
run()方法。
转换条件:
- 就绪 → 运行中:CPU分配时间片。
- 运行中 → 就绪:时间片耗尽,或被高优先级线程抢占。
- 运行中 → 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主动让出CPU(比如等待锁、调用wait()/sleep())。
血泪教训:
很多人用Thread.activeCount()查看活跃线程数时,发现数值不对,就是因为把RUNNABLE的两个子状态混为一谈——就绪和运行中的线程都属于RUNNABLE状态,但实际占用CPU的只有运行中的那个。
实战场景:
thread.start();
// 此时thread.getState()可能是RUNNABLE(就绪或运行中,取决于CPU调度)
3. BLOCKED(堵车状态):线程的"停车场等待"
定义:线程因竞争锁失败,被阻塞在synchronized同步块/方法外。
转换条件:
- 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时,JVM会从等待锁的线程中选一个唤醒(进入RUNNABLE就绪状态)。
常见误区:
有人觉得"BLOCKED是因为线程执行时间太长",其实它是主动/被动等待锁的结果。比如两个线程同时抢同一把锁,没抢到的那个就会进入BLOCKED。
实战场景:
// 线程1:持有锁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 {
// 执行耗时操作...
}
}).start();
// 线程2:抢锁失败进入BLOCKED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 { // 这里会阻塞,直到线程1释放锁
System.out.println("抢到锁了");
}
}).start();
4. WAITING(干等状态):线程的"望眼欲穿"
定义:线程因调用wait()、join()或LockSupport.park(),主动放弃CPU并进入等待队列,直到被其他线程唤醒。
转换条件:
- 被唤醒(
notify()/notifyAll())或被中断(interrupt())。
和BLOCKED的本质区别:
BLOCKED是"等锁"(被动等待系统分配资源),WAITING是"等事件"(主动等待其他线程通知)。
实战翻车现场:
我之前在做一个消息队列时,用wait()等待消息,但忘记在放入消息时调用notify(),结果线程一直卡在WAITING状态,日志都查不到原因——一定要记得唤醒!
实战场景:
synchronized (obj) {
obj.wait(); // 进入WAITING状态,释放锁
}
// 被唤醒后重新竞争锁,回到RUNNABLE
5. TIMED_WAITING(限时干等):线程的"闹钟式等待"
定义:线程因调用sleep(long)、wait(long)、join(long)或LockSupport.parkNanos(),进入带超时的等待状态。
转换条件:
- 时间到期自动唤醒(回到RUNNABLE);
- 提前被唤醒(和WAITING一样)。
为什么需要这个状态?
防止线程无限等待。比如数据库连接池,如果获取连接超时,就可以用TIMED_WAITING避免线程一直卡住。
实战技巧:
调试时如果发现大量TIMED_WAITING线程,要检查是否有合理的超时时间设置——比如Thread.sleep(1000)如果设置成0,会直接进入RUNNABLE(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实战场景:
// 等待3秒后自动唤醒
Thread.sleep(3000);
// 或者带超时的wait()
synchronized (obj) {
obj.wait(3000);
}
6. TERMINATED(退休状态):线程的"圆满谢幕"
定义:线程的run()方法执行完毕,或因异常终止。
特点:
- 状态一旦进入就无法逆转(不能重启已终止的线程)。
- JVM会回收线程资源,但操作系统层面的线程可能还没完全销毁(取决于JVM实现)。
注意事项:
很多人用stop()方法强制终止线程(已被废弃),这会导致资源未释放、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正确做法是通过标志位控制线程退出(比如volatile boolean running)。
实战场景: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try {
// 执行任务...
} finally {
// 清理资源(关闭连接、释放锁等)
}
});
thread.start();
// 等待任务完成
thread.join();
// 此时thread.getState() → TERMINATED
三、面试高频问题:这些坑我帮你踩过了
Q1:RUNNABLE状态包括哪些具体情况?
答案:包括线程正在CPU上运行(Running)和等待CPU调度(Ready)。JVM层面不区分这两个子状态,但操作系统会管理。
Q2:BLOCKED和WAITING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BLOCKED是因竞争锁失败而阻塞(被动等待系统释放锁);WAITING是因调用wait()/join()等方法主动放弃CPU,等待其他线程唤醒。
Q3:TIMED_WAITING和WAITING的区别?
答案:TIMED_WAITING有超时时间,到期自动唤醒;WAITING需要显式唤醒(如notify())。
Q4:线程终止后还能重启吗?
答案:不能。TERMINATED是终态,重启会抛出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Q5:如何避免线程长时间处于WAITING/TIMED_WAITING?
答案:
- 检查唤醒条件是否正确(比如
notify()是否在正确的位置调用); - 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避免无限等待);
- 使用
Lock+Condition替代synchronized,可以更灵活地管理等待队列。
四、总结:生命周期的底层逻辑
线程的生命周期,本质上是操作系统对线程资源的管理艺术。理解每个状态的转换条件,能帮我们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更能在实际开发中:
- 快速定位线程卡住的问题(比如通过
jstack看线程状态是WAITING还是BLOCKED); - 优化线程池配置(根据任务类型选择是否使用带超时的等待);
- 避免低级错误(比如忘记唤醒等待线程导致死锁)。
46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