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的条件变量sync.Cond

本文详细介绍了GO中条件变量sync.Cond的使用,包括它与互斥锁的关系、使用方法,尤其是Wait方法的工作原理,强调了在调用Wait前需要锁定互斥锁的重要性,并解释了为何通常使用for循环包裹Wait方法的原因。

GO的条件变量


一、条件变量与互斥锁

  • 条件变量是基于互斥锁的,它必须基于互斥锁才能发挥作用;

  • 条件变量并不是用来保护临界区和共享资源的,它是用来协调想要访问共享资源的那些线程的;

  • 在Go语言中,条件变量最大的优势是效率方面的提升。当共享资源不满足条件的时候,想操作它的线程不用循环往返地检查了,只要等待通知就好了。

二、条件变量与互斥锁的配合使用

条件变量的初始化离不开互斥锁,并且它的方法有点也是基于互斥锁的。

条件变量提供的三个方法:等待通知(wait)、单发通知(signal)、广发通知(broadcast)。

三、条件变量的使用

(1)创建锁和条件

	// mailbox 代表信箱
	// 0 代表信箱是空的,1代表信箱是满的
	var mailbox uint8
	// lock 代表信箱上的锁
	var lock sync.RWMutex
	// sendCond 代表专用于发信的条件变量
	var sendCond = sync.NewCond(&lock)
	// reveCond 代表专用于收信的条件变量
	var reveCond = sync.NewCond(lock.RLocker())
  • sync.Cond类型并不是开箱即用的,只能利用sync.NewCond创建它的指针值。这个函数需要sync.Locker类型的参数值。

  • sync.Locker是一个接口,它包含两个指针方法,即Lock()Unlock();因此,sync.Mutexsync.RWMutex这两个类型的指针类型才是sync.Locker接口的实现类型。

  • 上面lock变量的Lock方法和Unlock方法分别用于对其中写锁的锁定和解锁,它们与sendCond变量的含义对应。

  • lock.RLocker()得到的值,拥有Lock和Unlock方法,其内部会分别调用lock变量的RLock方法和RUnlock方法;

(2)使用

lock.Lock()
for mailbox == 1 {
 sendCond.Wait()
}
mailbox = 1
lock.Unlock()
recvCond.Signal()
lock.RLock()
for mailbox == 0 {
 recvCond.Wait()
}
mailbox = 0
lock.RUnlock()
sendCond.Signal()

完整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log"
	"sync"
	"time"
)

func main() {
	// mailbox 代表信箱
	// 0 代表信箱是空的,1代表信箱是满的
	var mailbox uint8
	// lock 代表信箱上的锁
	var lock sync.RWMutex
	// sendCond 代表专用于发信的条件变量
	var sendCond = sync.NewCond(&lock)
	// reveCond 代表专用于收信的条件变量
	var reveCond = sync.NewCond(lock.RLocker())

	// sign 用于传递演示完成的信号
	sign := make(chan struct{}, 2)
	max := 5
	go func(max int) { // 用于发信
		defer func() {
			sign <- struct{}{}
		}()
		for i := 1; i <= max; i++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5)
			lock.Lock()
			for mailbox == 1 {
				sendCond.Wait()
			}
			log.Printf("sender [%d]: the mailbox is empty.", i)
			mailbox = 1
			log.Printf("sender [%d]: the letter has been sent.", i)
			lock.Unlock()
			reveCond.Signal()
		}
	}(max)
	go func(max int) { // 用于收信
		defer func() {
			sign <- struct{}{}
		}()
		for j := 1; j <= max; j++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500)
			lock.RLock()
			for mailbox == 0 {
				reveCond.Wait()
			}
			log.Printf("receiver [%d]: the mailbox is full.", j)
			mailbox = 0
			log.Printf("receiver [%d]: the letter has been received.", j)
			lock.RUnlock()
			sendCond.Signal()
		}
	}(max)

	<-sign
	<-sign
}

四、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做了什么

(1)条件变量Wait方法主要做的四件事

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主要做了四件事:

  1. 把调用它的goroutine(也就是当前goroutine)加入到当前条件变量的通知队列中;
  2. 解锁当前条件变量基于的那个互斥锁;
  3. 让当前的goroutine处于等待状态,等到通知到来时再决定是否唤醒它。此时,这个goroutine就会阻塞在调用这个Wait方法的那行代码上;
  4. 如果通知到来并决定唤醒这个goroutine,那么就在唤醒它之后重新锁定当前条件变量基于的互斥锁。自此以后,当前的goroutine就会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了。

(2)为什么要先要锁定条件变量基于的互斥锁,才能调用它的wait方法

因为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在阻塞当前的goroutine之前,会解锁它基于的互斥锁。所以在调用wait方法之前,必须先锁定这个互斥锁,否则在调用这个wait方法时,就会引发一个不可恢复的panic。

如果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不先解锁互斥锁的话,那就会造成两个后果:不是当前的程序因panic而崩溃,就是相关的goroutine全面阻塞。

(3)为什么用for语句来包裹调用的wait方法表达式,用if语句不行吗

if语句只会对共享资源的状态检查一次,而for语句却可以做多次检查,直到这个状态改变为止。

之所以做多次检查,主要是为了保险起见。如果一个goroutine因收到通知而被唤醒,但却发现共享资源的状态,依然不符合它的要求i,那么就应该再次调用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并继续等待下次通知的到来。

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具体如下面所示:

  1. 有多个 goroutine 在等待共享资源的同一种状态。比如,它们都在等mailbox变量的值不为0的时候再把它的值变为0,这就相当于有多个人在等着我向信箱里放置情报。虽然等待的 goroutine 有多个,但每次成功的 goroutine 却只可能有一个。别忘了,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会在当前的 goroutine 醒来后先重新锁定那个互斥锁。在成功的 goroutine 最终解锁互斥锁之后,其他的 goroutine 会先后进入临界区,但它们会发现共享资源的状态依然不是它们想要的。这个时候,for循环就很有必要了。
  2. 共享资源可能有的状态不是两个,而是更多。比如,mailbox变量的可能值不只有0和1,还有2、3、4。这种情况下,由于状态在每次改变后的结果只可能有一个,所以,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单一的结果一定不可能满足所有 goroutine 的条件。那些未被满足的 goroutine 显然还需要继续等待和检查。
  3. 有一种可能,共享资源的状态只有两个,并且每种状态都只有一个 goroutine 在关注,就像我们在主问题当中实现的那个例子那样。不过,即使是这样,使用for语句仍然是有必要的。原因是,在一些多 CPU 核心的计算机系统中,即使没有收到条件变量的通知,调用其Wait方法的 goroutine 也是有可能被唤醒的。这是由计算机硬件层面决定的,即使是操作系统(比如 Linux)本身提供的条件变量也会如此。

综上所述,在包裹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的时候,我们总是应该使用for语句。

不要用if语句,因为它不能重复地执行“检查状态 - 等待通知 - 被唤醒”的这个流程。

(4)条件变量的Signal方法和Broadcast方法

条件变量signal方法和Broadcast方法都是用来发送通知的,不同的是,前者的通知只会唤醒一个因此而等待的goroutine,而后者的通知却会唤醒所有为此等待的goroutine。

条件变量的Wait方法总会把当前的 goroutine 添加到通知队列的队尾,而它的Signal方法总会从通知队列的队首开始,查找可被唤醒的 goroutine。所以,因Signal方法的通知,而被唤醒的 goroutine 一般都是最早等待的那一个。

条件变量Signal方法和Broadcast方法放置的位置:

与Wait方法不同,条件变量的Signal方法和Broadcast方法并不需要在互斥锁的保护下执行。恰恰相反,我们最好在解锁条件变量基于的那个互斥锁之后,再去调用它的这两个方法。这更有利于程序的运行效率。

条件变量的通知具有即时性:

如果发送通知的时候没有 goroutine 为此等待,那么该通知就会被直接丢弃。在这之后才开始等待的 goroutine 只可能被后面的通知唤醒。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深入理解Golangsync.Cond的使用原理。我需要提供详细解析,包括使用方法原理说明。 系统级指令要求: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用$...$格式,但这个问题是关于Golang的,可能不涉及数学表达式。所以,我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数学,除非有相关。 - 独立公式用$$...$$,但同样,可能不适用。 - LaTeX语法正确:确保任何公式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整个回答用中文。 - 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添加相关问题。 - 引用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如[^1],但用户没有提供引用源,所以我需要基于一般知识。用户说“参考站内引用:”,但没指定,所以我假设没有具体引用,但要自然地添加标识。指令说“引用的段落末尾”,意思是如果引用外部内容,添加标识。既然没有提供,我应该避免虚构引用,或者基于常识添加。 用户可见层要求: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 保证回答真实可靠:基于我的知识,sync.CondGolang的同步原语。 关键点: - sync.Cond是什么:条件变量,用于goroutine间的同步。 - 使用方法:如何创建、使用、等待通知。 - 原理说明:内部机制,如何与互斥锁工作。 结构化回答: 1. 介绍sync.Cond:定义用途。 2. 使用方法:代码示例。 3. 原理:内部工作原理。 4. 注意事项:常见错误最佳实践。 5. 生成相关问题。 使用中文回答。 生成相关问题:在末尾添加相关问题。 引用标识:如果引用外部内容,添加。但用户没提供,所以我需要基于标准文档或知识。或许在解释原理时,提到Golang文档或相关资源。 大纲: - 引言:简述sync.Cond。 - 使用方法:步骤代码。 - 原理:底层实现。 - 总结。 - 相关问题。 代码示例:用代码块展示。 确保LaTeX:如果涉及公式,如时间复杂性,但可能不必要。 最后,添加相关问题。</think>### Golang sync.Cond 详细解析 在 Golang 中,`sync.Cond` 是一个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用于实现 goroutine 间的同步通信。它通常与互斥锁(如 `sync.Mutex`)结合使用,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或等待特定条件的场景。条件变量允许 goroutine 在条件不满足时挂起等待,并在条件变化时被唤醒。下面我将从使用方法、原理说明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您深入理解。本解析基于 Golang 官方文档标准库实现[^1]。 #### 1. sync.Cond 的使用方法 `sync.Cond` 的核心方法包括 `Wait()`、`Signal()` `Broadcast()`。使用前必须先创建一个 `sync.Cond` 实例,通常需要一个互斥锁作为参数。以下是使用步骤代码示例: **步骤:** 1. **创建条件变量**:通过 `sync.NewCond(l Locker)` 创建,其中 `l` 是实现了 `Locker` 接口的对象(如 `sync.Mutex`)。 2. **等待条件**:在 goroutine 中调用 `Wait()` 方法挂起当前 goroutine,直到条件满足。`Wait()` 会自动释放锁,并在唤醒后重新获取锁。 3. **通知唤醒**:使用 `Signal()` 唤醒一个等待的 goroutine,或 `Broadcast()` 唤醒所有等待的 goroutine。 4. **保护共享资源**:在操作共享变量时,必须使用互斥锁加锁解锁。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简单实现。生产者向队列添加数据,消费者在队列非空时消费数据。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func main() { var mu sync.Mutex cond := sync.NewCond(&mu) // 创建条件变量,基于互斥锁 queue := []int{} // 共享队列 // 消费者 goroutine go func() { for { mu.Lock() // 加锁保护共享资源 for len(queue) == 0 { cond.Wait() // 队列为空时挂起等待 } item := queue[0] queue = queue[1:] fmt.Printf("消费者消费: %d\n", item) mu.Unlock() // 解锁 } }() // 生产者 goroutine go func() { for i := 1; i <= 5; i++ { mu.Lock() // 加锁 queue = append(queue, i) fmt.Printf("生产者生产: %d\n", i) cond.Signal() // 唤醒一个等待的消费者 mu.Unlock() // 解锁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 time.Sleep(6 * time.Second) // 等待所有操作完成 } ``` **代码说明:** - **`cond.Wait()`**:消费者在队列为空时调用,挂起自身。`Wait()` 内部会自动释放锁(`mu`),允许生产者获取锁;当被唤醒时,它会重新获取锁。 - **`cond.Signal()`**:生产者添加数据后调用,唤醒一个等待的消费者。如果需要唤醒所有等待者,使用 `cond.Broadcast()`。 - **互斥锁保护**:所有对 `queue` 的操作都在 `mu.Lock()` `mu.Unlock()` 之间,确保共享资源安全。 - **注意事项**: - 在调用 `Wait()` 前,必须持有锁,否则可能导致竞态条件。 - `Wait()` 方法应放在循环中检查条件(如 `for len(queue) == 0`),避免虚假唤醒(spurious wakeup)。 - 使用 `Signal()` 或 `Broadcast()` 后,应尽快解锁,以减少锁竞争。 #### 2. sync.Cond 的原理说明 `sync.Cond` 的底层实现基于 Golang 的运行时调度器(scheduler)等待队列(wait queue)。以下是关键原理: **内部结构:** `sync.Cond` 的结构体包含一个互斥锁引用一个等待队列(存储等待的 goroutine): ```go type Cond struct { L Locker // 关联的互斥锁 notify notifyList // 等待队列,链表结构 } ``` 其中 `notifyList` 是一个链表,记录所有调用 `Wait()` 的 goroutine。 **工作流程:** 1. **`Wait()` 方法原理**: - 当 goroutine 调用 `Wait()` 时,它先释放锁(`c.L.Unlock()`),然后将自身加入等待队列(`notifyList`)。 - 随后,goroutine 被挂起(进入阻塞状态),由调度器切换到其他 goroutine。 - 当被 `Signal()` 或 `Broadcast()` 唤醒时,goroutine 重新尝试获取锁(`c.L.Lock()`),并继续执行。 2. **`Signal()` `Broadcast()` 原理**: - **`Signal()`**:从等待队列头部取出一个 goroutine 并唤醒它。唤醒操作通过运行时函数 `runtime_Semrelease` 实现,本质是发送一个信号量。 - **`Broadcast()`**:唤醒等待队列中所有 goroutine,内部遍历链表并逐个唤醒。 - 唤醒后,goroutine 会从 `Wait()` 返回,并重新检查条件(如队列是否非空)。 **与互斥锁的协作:** - 条件变量必须与互斥锁配合使用,因为共享资源(如示例中的 `queue`)需要锁保护。 - `Wait()` 的原子操作:释放锁加入等待队列是原子的,避免了竞态。 - **性能特点**:`Signal()` 的时间复杂度为 $O(1)$(唤醒一个等待者),`Broadcast()` 为 $O(n)$(n 为等待者数量)。`Wait()` 操作涉及调度,可能导致上下文切换开销。 **设计哲学:** - **避免忙等待**:相比轮询检查条件,`sync.Cond` 让 goroutine 挂起,减少 CPU 浪费。 - **公平性**:Golang 的等待队列通常是 FIFO(先进先出),但唤醒顺序不保证严格公平,取决于调度器。 - **虚假唤醒处理**:Golang 的 `sync.Cond` 可能因系统原因发生虚假唤醒(即没有通知时被唤醒),因此必须在循环中检查条件。 #### 3. 最佳实践常见问题 - **适用场景**:适合等待特定事件(如任务完成、资源可用),常见于并发控制、任务协调等。 - **常见错误**: - 忘记在 `Wait()` 前加锁:导致数据竞争。 - 未使用循环检查条件:虚假唤醒可能引发逻辑错误。 - 过度使用 `Broadcast()`:如果只唤醒一个等待者足够,优先用 `Signal()` 以减少开销。 - **优化建议**: - 将条件变量封装在结构体中,提高代码可读性。 - 使用 `context.Context` 结合超时控制,避免死锁。 #### 总结 `sync.Cond` 是 Golang 中强大的同步原语,通过等待队列互斥锁实现高效 goroutine 通信。正确使用时,它能显著提升并发程序的性能可靠性。记住:始终在锁保护下操作共享变量,并在循环中调用 `Wait()`。如需更多细节,参考 Golang 官方文档[^1]。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