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是怎样认知图像的?——非经典感受野通俗解释2

本文介绍了非经典感受野的概念及其发现过程。1964年McIlwain首次发现非经典感受野,它由经典感受野及外围的大外周组成。文章还探讨了大脑视觉系统的三级结构,并指出在每一级的经典感受野外都存在调制其功能的大外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人脑是怎样认知图像的?——非经典感受野通俗解释2
2007-11-25 11:58
文章来源反演集合数学博客  http://hi.baidu.com/liujianz
作者是刘建忠
续上:
2.非经典感受野的发现
为了便于讨论,现在人们习惯于将同心圆感受野称为经典感受野。
所谓非经典感受野,是指在同心圆感受野外面,发现一个对经典感受野具有调制作用的大外周。这样:经典感受野 + 大外周 = 非经典感受野。
非经典感受野是在1964年由McIlwain发现的。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才引起重视。我国学者李朝义、寿天德等人也都对此做了重要工作。
按神经生理学的说法,我们的大脑视觉系统分三级:
视网膜部分,外膝体部分,视皮层部分。
三级都存在经典感受野,并且在三级的经典感受野外都发现了能调制经典感受野的大外周。
李朝义因为发现视皮层的大外周与视网膜和外膝体的大外周功能有较大差别,因而将视皮层经典感受野外的大外周定义为“整合野”。
现在,存在的争议是各级大外周具有的特性,以及它们有何不同。
我们不知道谁对谁错,我们仅仅以我国学者李朝义、寿天德等人的观点为准,总结一些进展情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