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法师: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虚云大师在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上开示,强调佛法的真谛在于脱离生死苦海,不同法门如禅、教、律、净、密宗皆为接引众生而设。大师指出修行关键在于了解自心,远离妄想执着,同时强调戒律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虚云大师开示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讲于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和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要虚云出来与各位说法。我想趁这个因缘。把念佛与参禅的关系随便谈谈。以便给初发心学佛的人作个参考。今天是和平法会念佛坛开始的一天。本是由妙真和尚来讲的。他很客气的不讲。故由虚云出来与诸位谈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有无量的法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与密宗五派。这在老参饱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的人。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个话头。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着他的。为什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浮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我们修行的人。如果能体解这个道理。了解自心如秋月。不向外驰求。返照回光。一念无生。了无所得。那有什么名相差别呢。祇因无量劫来。妄想执着。习气深重。以致释尊说法。有四十九年。谈经约三百余会。但这些法门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治疗各种众生不同的贪。瞋。痴。慢等。习气毛病。若能远离这些。你即是佛(狂性若歇,歇即菩提;杀盗淫三缘若断即菩提心--《大佛顶首椤严经》)。那有众生的差别呢。古人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了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  

禅宗。是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微笑。称为心心相印。教外别传。为佛法的命脉。而念佛的净土。和看经持咒等的法门。都是了生脱死的佛法。有人说。禅宗是顿超的。念佛持咒是渐次的。是的。这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致的。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那一法门相宜。便修持那一法门。且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着。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近来有出家人。不但自己不严守戒律。还说持戒是执着。那种高调。是多么危险。

心地法门的禅宗。自迦叶尊者后。辗转相传。从印度传到中国六祖惠能大师。都称为正法流传。盛极一时。律宗以优波离尊者为首。他承受了世尊的嘱付。要我们末世的众生。以戒为师。在 多尊者后。发扬为五部律。我国的南山老人道宣律师依昙无德部。制疏奉行。称为中兴律祖。天台北齐老人。观龙树中观论。发明了心地。杜顺老人以华严经为主。建立了贤首宗。远公提倡净土。九祖相承。在永明后。历代祖师。大都以禅宗宏扬净土。水乳相融。虽然诸宗纷起。究竟不离拈花命脉。足见禅净关系的密切了。更可见古人宏扬佛法的婆心了。至于密宗。是由不空尊者金刚智等传入中国。经一行禅师等努力。才发扬光大的。但这些都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立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古人说法。大都拾叶止啼。赵州老人说。“佛字我不喜闻。”又说。“念一句佛号。漱口三日。”因此。有一般不识先人的苦心者。便说念佛是老太婆做的事。或说参禅是空亡外道。总之。说自己的是。谈他人之非。争论不已。这不仅违背佛祖方便设教的本怀。且给他人以攻击的机会。妨碍佛教前途的发展。至深且巨。因此。虚云特别提出。希望各位老参及初发心的道友们。再不可这样下去。如果再这般下去。便是佛教的死路一条。须知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理。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念佛的人。亦应了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认识自性净土。舍妄归真。勿得向外别求。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种真理。随他说禅也好。谈净也好。说东方也去得。说西方也去得。乃至说有也可。说无也可。到这时。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了义。个性弥陀。唯心净土。当下即是。那有许多葛藤。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如能这般做到。断除妄想。执着。习气。即是菩萨。佛祖。否则还是凡夫众生

念佛的人。也不应太执着。否则。还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想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中有经文: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善男子。当修学者。但有一德。是人应住阿兰若处求无上道。云何为一。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了达此法。堪能住止阿兰若处。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驱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未来世中住阿兰若新发心者。亦复如是。若见色声香味触法其心染着。是人不知烦恼根本。不知五境从自心生。即此名为未能善住阿兰若处。以是因缘。乐住寂静求无上道。一切菩萨摩诃萨等。若五欲境现前之时。观察自心应作是念。我从无始至于今日。轮回六趣无有出期。皆自妄心而生迷倒。于五欲境贪爱染着。如是菩萨名为堪住阿兰若处。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一切凡夫。亲近善友闻心地法。如理观察。如说修行。自作教佗赞励庆慰。如是之人能断三障速圆众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无,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嗔痴。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心如流水念念生灭。于前后世不暂住故。心如大风。一刹那间历方所故。心如灯焰。众缘和合而得生故。心如电光。须臾之顷不久住故。心如虚空。客尘烦恼所覆障故。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心如僮仆。为诸烦恼所策役故。心如独行。无第二故。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尘。坌污自身生杂秽故。心如影像。于无常法执为常故。心如幻梦于无我法执为我故。心如夜叉。能啖种种功德法故。心如青蝇好秽恶故。心如杀者能害身故。心如敌对常伺过故。心如盗贼窃功德故。心如大鼓起斗战故。心如飞蛾爱灯色故。心如野鹿逐假声故。心如群猪乐杂秽故。心如众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触故。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何以故。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着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一切贤圣性本空寂。无为法中戒无持犯。亦无大小。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何以故。是无为法性平等故。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此无垢性。是无等等。远离于我及离我所。此无垢性非实非虚。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槃。我乐净故。此无垢性远离一切平不平等。体无异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三世所有一切心法。本性皆空。彼菩提心。说何名发。善哉世尊。愿为解说断诸疑网。令趣菩提。”

入楞伽经卷第六、法身品第七中有经文:“如来说法依自声说,不见诸字是有无故,不著名字。大慧,若人执著名字说者,彼人不名善说法者。何以故?法无名字故。大慧,是故我经中说:‘诸佛如来乃至不说一字,不示一名。’何以故?诸法无字,依义无说,依分别说故。大慧,若不说法者,诸佛如来法论断灭;法论灭者,亦无声闻、缘觉、菩萨;无声闻、缘觉、菩萨者,为何等人、何等法、何事说?大慧,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应著于言说名字。大慧,名字章句非定法故,依众生心说。诸佛如来随众生信而说诸法,为令远离心意意识故(不动心)。

不得执著文字音声,以一切法无文字故。大慧,譬如有人为示人物,以指指示,而彼愚人即执著指,不取因指所示之物。”

圆觉经中有经文:“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华”同“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 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 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 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 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 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 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 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 方便亦如是。”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则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 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 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 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 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 应如是修习。”
1. 用户与身体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 注册登录:支持手机号 / 邮箱注册,密码加密存储,提供第三方快捷登录(模拟) 个人资料:记录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 健康目标:用户设置目标(如 “减重 5kg”“增肌”“维持健康”)及期望周期 身体状态跟踪: 体重记录:定期录入体重数据,生成体重变化曲线(折线图) 身体指标:记录 BMI(自动计算)、体脂率(可选)、基础代谢率(根据身高体重估算) 健康状况:用户可填写特殊情况(如糖尿病、过敏食物、素食偏好),系统据此调整推荐 2. 膳食记录与食物数据库模块 食物数据库: 基础信息:包含常见食物(如米饭、鸡蛋、牛肉)的名称、类别(主食 / 肉类 / 蔬菜等)、每份重量 营养成分:记录每 100g 食物的热量(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数据库维护:管理员可添加新食物、更新营养数据,支持按名称 / 类别检索 膳食记录功能: 快速记录:用户选择食物、输入食用量(克 / 份),系统自动计算摄入的营养成分 餐次分类:按早餐 / 午餐 / 晚餐 / 加餐分类记录,支持上传餐食照片(可选) 批量操作:提供常见套餐模板(如 “三明治 + 牛奶”),一键添加到记录 历史记录:按日期查看过往膳食记录,支持编辑 / 删除错误记录 3. 营养分析模块 每日营养摄入分析: 核心指标计算:统计当日摄入的总热量、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占比(按每日推荐量对比) 微量营养素分析:检查维生素(如维生素 C、钙、铁)的摄入是否达标 平衡评估:生成 “营养平衡度” 评分(0-100 分),指出摄入过剩或不足的营养素 趋势分析: 周 / 月营养趋势:用折线图展示近 7 天 / 30 天的热量、三大营养素摄入变化 对比分析:将实际摄入与推荐量对比(如 “蛋白质摄入仅达到推荐量的 70%”) 目标达成率:针对健
1.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注册与认证: 注册:用户填写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设置登录密码(需符合复杂度要求),系统生成唯一客户号 登录:支持账号(客户号 / 手机号)+ 密码登录,提供验证码登录、忘记密码(通过手机验证码重置)功能 身份验证:注册后需完成实名认证(模拟上传身份证照片,系统标记认证状态) 个人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查看 / 修改联系地址、紧急联系人、邮箱等非核心信息(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不可修改) 安全设置:修改登录密码、设置交易密码(用于转账等敏感操作)、开启 / 关闭登录提醒 权限控制:普通用户仅能操作本人账户;管理员可管理用户信息、查看系统统计数据 2. 账户与资金管理模块 账户管理: 账户创建:用户可开通储蓄卡账户(默认 1 个主账户,支持最多 3 个子账户,如 “日常消费账户”“储蓄账户”) 账户查询:查看各账户余额、开户日期、状态(正常 / 冻结)、交易限额 账户操作:挂失 / 解挂账户、申请注销账户(需余额为 0) 资金操作: 转账汇款:支持同行转账(输入对方账户号 / 手机号),需验证交易密码,可添加常用收款人 存款 / 取款:模拟存款(输入金额增加余额)、取款(输入金额减少余额,需不超过可用余额) 交易记录:按时间、类型(转入 / 转出 / 存款 / 取款)查询明细,显示交易时间、金额、对方账户(脱敏显示)、交易状态 3. 账单与支付模块 账单管理: 月度账单:自动生成每月收支明细,统计总收入、总支出、余额变动 账单查询:按月份、交易类型筛选账单,支持导出为 Excel 格式 还款提醒:若有贷款(简化版可模拟),系统在还款日 3 天前发送提醒 快捷支付: 绑定支付方式:添加银行卡(系统内账户)作为支付渠道 模拟消费:支持输入商户名称和金额,完成支付(从账户余额扣减) 支付记录:保存所有消费记录,包含商户、时间、金额、支付状态 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