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级别的区别

Raid 级别的区别

技术工作指导

全面了解从RAID-1到RAID-6各自的优劣,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特定存储需求的RAID。

数据是许多组织机构的命脉,对数据快速可靠的访问是企业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世界中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同样的,很多组织机构都会采用某种级别的RAID(廉价冗余磁盘 阵列)来保护数据的完整。现在你可以看一下周围有多少人因为RAID-5的简单以及看似最符合需求而在服务器上进行采用。虽然在很多情况下RAID 5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比较注重最初的写入性能,那么别的级别RAID可能也有不错的表现。现在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够解释RAID 10和RAID 50的设计目的?这些比较新的RAID级别可以克服RAID 5的某些缺陷,同时依然能够保证存储系统有足够的冗余。本文将逐一评价具有代表性的RAID级别的优点和缺陷。

RAID 0 (条块磁盘)

  • 所需最小驱动器数量: 1
  • 最大容量:磁盘数量x 单个磁盘容量
  • 描述: 写入磁盘的数据被分为区块并分别写入各个磁盘。
  • 优势: 由于数据的读写均通过多轴进行,输入和输出负载被分散,因此读写速度非常迅速。从理论上来说,磁盘数量越多,系统性能越好。通常情况下,如果追求性能上的改进,最好使 用Iometer检测具体的存储性能,因为实际的改进可能没有预想的明显。
  • 缺陷: 当某个磁盘出现问题,整个磁盘阵列都会出现故障,因为这一级别的RAID没有任何安全装置。磁盘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故障风险的增加。
RAID 1 (磁盘镜像)
  • 所需最小驱动器数量: 2 或者2的倍数
  • 最大容量: 磁盘阵列总容量/2
  • 描述: 所有数据会复制成双份分别存储在两块物理硬盘上,提供高级别的冗余。
  • 优势: 可靠性很高。故障只会影响一块磁盘。RAID 1 的读取性能比较高(与单一磁盘的性能相当或更优)。
  • 缺陷: 由于每个磁盘都有一个镜像磁盘,因此运营成本增加了100%。由于需要在两块磁盘上写入数据,因此写入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即使这样,其写入性能也好于其他级别的 RAID。

RAID 2: 已停止使用

RAID 3 (带有校验信息的并行传输磁盘)

  • 所需最小驱动器数量:3
  • 最大容量: (磁盘数量-1) x 每块磁盘的容量
  • 描述: 数据按字节被打散后平均的写入各个磁盘。所有的校验信息另外写在单独的专用磁盘上。
  • 优势: 可以允许单独磁盘上数据的丢失。连续写入性能可以接受。连续读取性能比较好。
  • 缺陷: 使用不广泛,因此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比较少。RAID 3一般被认为比较有效。随意写入性能较差。随意读取性能比较好。

RAID 4 (使用共享校验块的独立数据磁盘)

  • 最大容量: (磁盘数量- 1) x 每块磁盘的容量
  • 描述: 一个文件被分成区块,每个区块被写入多个磁盘中,但是并不要求平均的写入。与RAID 3类似的, RAID 4 也使用单独的物理磁盘来存储校验信息。是大数据量高读取率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 所需最小驱动器数量:3
  • 优势: 读取率很高。允许单一磁盘数据的丢失。
  • 缺陷: 写入性能差。区块读取性能不错。
RAID 5 (无旋转校验的独立访问磁盘阵列)
  • 最大容量: (磁盘数量- 1) x 每块磁盘的容量
  • 描述: 类似与RAID 4, 数据区块被分散写入每块磁盘上(有时并不平均), 但是这种情况下, 校验信息与写入的信息一起分散到各个磁盘上。
  • 所需最小驱动器数量:3
  • 优势: 支持良好。允许单一磁盘数据的丢失。
  • 缺陷: 数据重建过程中性能较差。由于写入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校验信息因此写入性能有时差强人意。

RAID 6 (带有两份独立条带校验信息的独立数据磁盘组)

  • 最大容量: (磁盘数量- 2) x 每块磁盘的容量
  • 描述:与RAID 4类似, 数据被分成区块分散写入整个磁盘组中(有时不是平均写入),但在此情况下,校验数据同时也被分散到整个磁盘组中。
  • 所需最小驱动器数量:3
  • 优势: 最多允许两块磁盘出现数据丢失。读取性能优良。适用于全部关键性应用环境。
  • 缺陷: 写入性能不是非常理想。由于需要更新多个校验信息,写入性能甚至不及RAID 5。数据重建过程中性能下降明显。
### RAID级别详解及应用场景 #### RAID 0 RAID 0 使用数据条带化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读写性能,但不具备任何冗余功能。一旦某个磁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会丢失。因此,RAID 0 更适合对性能要求高而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低的场景[^4]。 - **容量**:所有磁盘容量之。 - **性能**:读取写入速度理论上是单个磁盘的倍数(磁盘数量越多,倍数越小)。 - **冗余**:无冗余。 - **应用场景**:适用于大规模并发读取操作,例如数据库从库或存储从库[^5]。 ```python # 示例代码:RAID 0 的性能优势 def raid_0_performance(disk_count): return f"RAID 0 提供 {disk_count} 倍的理论读写性能" ``` #### RAID 1 RAID 1 通过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冗余,每个磁盘的数据都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副本。这种方式提供了极高的数据安全性,但在存储效率上有所牺牲。即使一个磁盘损坏,系统仍能正常运行[^4]。 - **容量**:总磁盘容量的一半。 - **性能**:读取性能接近单个磁盘,写入性能较低。 - **冗余**:100% 冗余。 -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数据安全性的场景,例如系统盘监控服务器。 #### RAID 5 RAID 5 是一种折中方案,结合了 RAID 0 的高性能 RAID 1 的数据冗余特点。它通过分布式奇偶校验信息来保护数据,允许单个磁盘损坏时恢复数据[^3]。 - **容量**:总磁盘容量减去一块磁盘的容量。 - **性能**:读取速度接近 RAID 0,写入速度稍慢。 - **冗余**:允许最多损坏一块磁盘。 -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性能安全有一定要求的场景,例如普通数据库、文件服务器 Web 服务器[^5]。 ```python # 示例代码:RAID 5 的容错能力 def raid_5_fault_tolerance(disk_count): return f"RAID 5 允许最多 {disk_count - 1} 块磁盘正常工作" ``` #### RAID 0+1 RAID 0+1 是先构建两个 RAID 0 阵列,然后再进行镜像操作。这种方式提供了较高的性能一定的冗余能力,但其容错性不如 RAID 1+0。RAID 0+1 只允许在一个 RAID 0 中的磁盘损坏,不能同时出现两个 RAID 0 的坏盘[^1]。 - **容量**:总磁盘容量的一半。 - **性能**:读写速度较快。 - **冗余**:允许部分磁盘损坏(需满足特定条件)。 -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较高性能一定冗余的场景。 #### RAID 1+0 (RAID 10) RAID 1+0 是先构建 RAID 1 镜像,再进行 RAID 0 条带化。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高性能,还具备更高的数据安全性。与 RAID 0+1 相比,RAID 1+0 更加安全,因为只要不是同一对镜像盘同时损坏,系统都能正常运行[^1]。 - **容量**:总磁盘容量的一半。 - **性能**:读写速度都非常快。 - **冗余**:允许一半的磁盘损坏(需满足特定条件)。 -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性能安全都有极高要求的场景,例如高并发数据库主库存储主库[^5]。 ```python # 示例代码:RAID 10 的优势 def raid_10_advantages(): return "RAID 10 结合了 RAID 0 的高性能 RAID 1 的高安全性" ``` ### 总结 不同 RAID 级别各有优劣,选择时需根据具体需求权衡性能、冗余成本。例如,RAID 0 适合追求极致性能的场景,而 RAID 1+0 则适合对性能安全都有严格要求的场景。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