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Java编程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参数传入到函数后,经过函数的修改后,原值被改变了,而有些则不会改变原值,区别到底在哪呢?
看两段代码,结合这两段代码来分析这个问题:
public class ParameterTransf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 = 30;
System.out.println("调用add方法前num=" + num);
add(num);
System.out.println("调用add方法后num=" + num);
}
public static void add(int param) {
param = 100;
}
}
public class ParameterTransf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array = new String[] {"huixin"};
System.out.println("调用reset方法前array中的第0个元素的值是:" + array[0]);
reset(array);
System.out.println("调用reset方法后array中的第0个元素的值是:" + array[0]);
}
public static void reset(String[] param) {
param[0] = "hello, world!";
}
}
第一段函数最后输出的是30,原值没有被改变;
第二段函数最后输出的是"hello, world",原值被改变了。
先说结论:
Java编程语言只有一种参数传递方式,就是值传递,这两个例子当然也就都属于值传递。
如果参数类型是原始类型,那么传过来的就是这个参数的一个副本,也就是这个原始参数的值,这个跟之前所谈的传值是一样的。如果在函数中改变了
副本的值不会改变原始的值。
如果参数类型是引用类型,那么传过来的就是这个引用参数的副本,这个副本存放的是参数的地址。如果在函数中没有改变这个副本的地址,而是改变了地址中的 值,那么
在函数内的改变会影响到传入的参数。如果在函数中改变了副本的地址,如new一个,那么副本就指向了一个新的地址,此时传入的参数还是指向原来的地址,所以不会改变
参数的值。
下边通过内存模型来分析一下。
当执行了int num = 30;这句代码后,程序在栈内存中开辟了一块地址为AD8500的内存,里边放的值是30,内存模型如下图:
执行到add()方法时,程序在栈内存中又开辟了一块地址为AD8600的内存,将num的值30传递进来,此时这块内存里边放的值是30,执行param = 100;后,
AD8600中的值变成了100。内存模型如下图:
地址AD8600中用于存放param的值,和存放num的内存没有任何关系,无论你怎么改变param的值,实际改变的是地址为AD8600的内存中的值,而AD8500
中的值并未改变,所以num的值也就没有改变。
然后我们再看第二段代码:
当对象作为参数传递时,传递的是对象的引用,也就是对象的地址。下边用内存模型图来说明。
当程序执行了String[] array = new String[] {"huixin"}后,程序在栈内存中开辟了一块地址编号为AD9500内存空间,用于存放array[0]的引用地址,里边
放的值是堆内存中的一个地址,示例中的值为BE2500,可以理解为有一个指针指向了堆内存中的编号为BE2500的地址。堆内存中编号为BE2500的这个地址中
存放的才是array[0]的值:huixin。
这样一来,栈内存AD9500和AD9600(即array[0]和param的值)都指向了编号为BE2500的堆内存。
在reset方法中将param的值修改为hello, world!后,内存模型如下图所示:
无论是基本类型作为参数传递,还是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实际上传递的都是值,只是值的的形式不同而已。第一个示例中用基本类型作为参数传递时,将栈内存中
的值30传递到了add方法中。第二个示例中用对象作为参数传递时,将栈内存中的值BE2500传递到了reset方法中。当用对象作为参数传递时,真正的值是放在
堆内存中的,传递的是栈内存中的值,而栈内存中存放的是堆内存的地址,所以传递的就是堆内存的地址。这就是它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