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x——@vue/cli、vite、setup、ref、reactive

Vue3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如打包体积减小41%,初次渲染速度提升55%等。它引入了Composition API,使用proxy替代defineProperty实现响应式,并重写了虚拟DOM。此外,Vue3更好地拥抱了TypeScript,提供了Fragment、Teleport等新内置组件,并调整了生命周期钩子和数据选项。创建Vue3项目可通过@vue/cli或vite。setup函数成为新配置,ref和reactive分别用于响应式的基本类型和对象类型数据。Vue3的响应式原理基于Proxy和Reflect,解决了Vue2的一些问题。

Vue3

1.性能的提升

​ 1.1 打包带下减少41%

​ 1.2 初次渲染快55%,更新渲染快133%

​ 1.3内存减少54%

​ …

2.源码的升级

​ 2.1 使用proxy代替defineProperty实现响应式

​ 2.2重写虚拟dom的实现和Tree-Shaking

​ …

3.拥抱TypeScript

​ 3.1 Vue3可以更好的支持TypeScript

4.新的特性

​ 4.1 Composition API(组合API)

​ setup配置

​ ref与reactive

​ watch与watchEffect

​ provide与inject

​ …

​ 4.2 新的内置组件

​ Fragment

​ Teleport

​ Suspense

​ 4.3

​ 新的生命周期钩子

​ data选项应始终被声明为一个函数

​ 移除keyCode支持作为v-on的修饰符

​ …

创建vue3工程

1.使用@vue/cli创建

//查看@vue/cli版本,确保是4.5.0以上
vue --version
//安装或者升级@vue/cli
npm install -g @vue/cli
//创建项目
vue create vue_test	//后续有选项,选择vue3版本即可
//进入项目(启动)
cd vue_test
//运行
npm run serve

2.使用vite创建

vite——新一代的前端构建工具

优势:

​ 1.开发环境中,无需打包操作,可快速的冷启动

​ 2.经量快速的热重载(HMR)

​ 3.真正的按需编译,不再等待整个应用编译完成

创建
//创建工程
npm init vite-app <项目名称>
//进入项目目录
cd <项目名称>
//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运行
npm run dev

setup

setup:Vue3.0中一个新的配置项,值为一个函数,是所有Compositio API(组合API)“表演的舞台”

组件中所用到的:数据、方法等等,均要配置在setup中

setup函数的两种返回值:

​ 1.若返回一个对象:则对象中的属性、方法,在模板中均可以直接使用

​ 2.若但会一个渲染函数:则可以自定义渲染内容

注意点:

​ 1.尽量不要与vue2配置混用

​ vue2配置(data,methods,computed)中可以访问到setup中的属性、方法

​ 但在setup中不能访问到vue2.0配置(data,methods,computed)

​ 如果有重名,setup优先

​ 2.setup不能是一个async函数,因为返回值不再是return的对象,而是promise,模板看不到return对象中的属性(后期可以返回一个Promise实例对象,但需要Suspense标签和异步导入组件的配合)

ref函数

作用:定义一个响应式的数据

语法:const xxx=ref(initValue)

​ 创建一个包含响应式数据的引用对象(reference)

​ JS中操作数据:xxx.value

​ 模板中读取数据,不需要value,直接:

{{xxx}}

备注:

​ 接收的数据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对象类型

​ 基本类型的数据:响应式依然是靠Object.defineProperty()的get与set完成的

​ 对象类型的数据:内部“求助”了Vue3.0中的一个新函数——reactive函数

reactive函数

作用:定义一个对象类型的响应式数据(基本类型不要用它,要用ref函数)

语法:**const 代理对象=reactive(源对象)**接收一个对象(或数组),返回一个代理对象(proxy的实例对象,简称proxy对象)

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是“深层次的”

内部基于ES6的proxy实现,通过代理对象操作源对象内部数据进行操作

Vue3.0中的响应式原理

vue2.0的响应式

​ 实现原理:

​ 对象类型: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对属性的读取、修改进行拦截(数据劫持)。

​ 数组类型:通过重写更新数组的一系列方法来实现拦截。(对数组的变更方法进行了包裹)

​ 存在的问题:

​ 1.新增属性、删除属性,界面不会更新(可以解决,this.$set)

​ 2.直接通过下标修改数组,界面不会自动更新(可以解决,this.$set.splice)

vue3.0的响应式

​ 实现原理:

​ 通过Proxy(代理):拦截对象中任意属性的变化,包括:属性值的读写、属性的添加、属性的删除等。

​ 通过Reflect(反射):对源对象的属性进行操作

​ MDN文档中描述的Proxy与Reflect(:

let obj = {
            name: 'zs',
            age: 18,
            sex: '男'
        };
const p = new Proxy(obj, {
    //拦截读取属性值
            // 读取某个属性时调用
            // target:对象,obj;propName :属性名,
            get(target, propName) {
                /* console.log(target);
                console.log(propName);
                return 100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propName)
            },
    //拦截设置属性值或添加属性
            // 修改:修改某个属性或追加某个属性时调用
            // value是新修改的值
            set(target, propName, value) {
                // target[propName] = value
                Reflect.set(target, propName, value)
            },
    //拦截删除属性
            // 删除属性
            deleteProperty(target, propName) {
                // delete target[propName]
                return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propName)
            }
        })
reactive与ref的对比
1.从定义数据角度对比

​ 1.1 ref用来定义:基本类型数据、

​ 1.2 reactive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

​ 1.3 ref也可以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它内部会自动通过reactive转为代理对象

2. 从原理角度对比:

​ 2.1 ref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get与set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

​ 2.2 reactive通过使用Proxy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并通过Reflect操作源对象内部的数据

3.从使用角度对比

​ 3.1 ref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需要.value,读取数据时模板中直接读取不需要.value

​ 3.2 reactive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与读取数据:均不需要.value

setup的两个注意点

setup执行的时机

​ 在beforeCreate之前执行一次,this是undefined

setup的参数

​ prop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但没有在props配置中声明的属性,相当于this.$attrs。

​ context:上下文对象

​ attr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但没有在props配置中声明的属性,相当于this.$attrs

​ slots:收到的插槽内容,相当于this.$slots(使用v-slot)

​ emit:分发自定义事件的函数,相当于this.$emit

### 获取 Vue 3 源码并理解其结构 Vue 3 的源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其中一种常见且便捷的方式是通过 [UNPKG](https://unpkg.com/) 这样的 CDN 服务访问 Vue 的发布版本。例如,可以通过访问 `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 来获取 Vue 3 的全局构建版本[^1]。该文件是经过打包处理的 Vue 3 核心代码,适合在浏览器环境中直接使用。 如果希望深入研究 Vue 3 的源码结构,推荐访问 Vue 的官方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vuejs/core](https://github.com/vuejs/core)。该仓库包含了完整的源码结构,主要采用 TypeScript 编写,并按照模块化的方式组织代码。核心模块包括: - **reactivity**:实现响应式系统的核心代码,包括 `ref`、`reactive`、`effect` 等 API。 - **runtime-core**:Vue 渲染器的核心逻辑,与平台无关。 - **runtime-dom**:基于 `runtime-core`,实现与浏览器 DOM 相关的渲染逻辑。 - **runtime-test**:用于单元测试的轻量级渲染器。 - **compiler-core**:模板编译器的核心逻辑,与平台无关。 - **compiler-dom**:基于 `compiler-core`,实现与浏览器 HTML 相关的模板编译逻辑。 - **vue**:构建最终的 `vue.js` 文件,集成所有模块。 Vue 3 的源码采用 Monorepo 结构管理多个子项目,使用 [TypeScript](https://www.typescriptlang.org/) 和 [Rollup](https://rollupjs.org/) 作为构建工具,支持模块化开发与打包。 ### 源码调试与开发环境搭建 为了调试 Vue 3 的源码,可以通过克隆官方仓库并配置开发环境。具体步骤如下: 1. 克隆仓库: ```bash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uejs/core.git cd core ``` 2. 安装依赖: ```bash npm install ``` 3. 构建源码: ```bash npm run build ``` 4. 运行测试: ```bash npm run test ``` 该流程可确保源码构建成功,并通过测试验证功能完整性[^1]。 ### 使用 Vue 3 源码构建项目 在实际项目中使用 Vue 3 源码,通常推荐通过构建工具如 [Vite](https://vitejs.dev/) 或 [Webpack](https://webpack.js.org/) 引入模块化版本。例如,在 Vite 项目中可以直接通过 `import vue from &#39;vue&#39;` 引入 Vue 模块,并使用其提供的 Composition API 开发组件化应用[^1]。 ```javascript import { createApp, ref } from &#39;vue&#39; const app = createApp({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return { count } } }) app.mount(&#39;#app&#39;) ``` ### 源码结构与构建流程的优化 Vue 3 的构建流程支持多种构建目标,包括全局构建、ES 模块构建、SSR 构建等。通过修改 `package.json` 中的 `build` 脚本,可以自定义构建行为,例如上传构建产物到 CDN 服务器: ```json "build": "vite build && node ./scripts/upcdn.js" ``` 此配置可在构建完成后执行额外的上传脚本,实现自动化部署[^3]。 ### 拓展应用 Vue 3 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易于与其他库集成,例如通过 `Vue.use()` 注册插件: ```javascript import Chartkick from &#39;chartkick&#39; import VueChartkick from &#39;vue-chartkick&#39; Vue.use(VueChartkick, { Chartkick }) ``` 这种模式支持快速集成第三方功能模块,扩展 Vue 应用的能力[^4]。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