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码
每个汉字有个二进制编码,叫汉字国标码。
在我国汉字代码标准GB2312-80中有6763个常用汉字规定了二进制编码。
每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共对6763个汉字和682个图形字符进行了编码,其编码原则为: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原则上,两个字节可以表示 256×256=65536 种不同的符号,作为汉字编码表示的基础是可行的。但考虑到汉字编码与其它国际通用编码,如ASCII 西文字符编码的关系,我国国家标准局采用了加以修正的两字节汉字编码方案,只用了两个字节的低7位。这个方案可以容纳 128×128=16384 种不同的汉字,但为了与标准ASCII码兼容,每个字节中都不能再用32个控制功能码和码值为32的空格以及127的操作码(128-32-1-1=94,32:控制字符;1:码值为32的空格;1:码值为127,01111111)。所以每个字节只能有94个编码。这样,双七位实际能够表示的字数是:94×94=8836个。
国家标准局1980年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代号为GB2312 80)将代码表分为94个区,对应第一字节;每个区94个位,对应第二字节,两个字节的值分别为区号值和位号值加32(20H),因此也称为区位码。01-09区为符号、数字区,16-87区为汉字区,10-15区、88-94区是有待进一步标准化的空白区。GB2312将收录的汉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是常用汉字计 3755个,置于16-55区,按汉语拼音字母/笔形顺序排列;第二级汉字是次常用汉字计3008个,置于56-87区,按部首/笔画顺序排列。故而 GB2312最多能表示6763个汉字。
区位码
国家标准将汉字和图形符号排列在一个94行94列的二维代码表中,;每两个字节分别用两位十进制编码,前字节的编码称为区码,后字节的编码称为位码,此即区位码,;如“保”字在二维代码表中处于17区第3位,区位码即为“1703 ”。 国标码并不等于区位码,它是由区位码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