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log > /dev/null 2>&1

本文详细解析了Linux shell命令中1>/dev/null 2>&1的含义及其工作原理,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此命令重定向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hell中可能经常能看到:echo log > /dev/null 2>&1


命令的结果可以通过%>的形式来定义输出

/dev/null :代表空设备文件
 :代表重定向到哪里,例如:echo "123" > /home/123.txt
 :表示stdout标准输出,系统默认值是1,所以">/dev/null"等同于"1>/dev/null"
 :表示stderr标准错误
 :表示等同于的意思,2>&1,表示2的输出重定向等同于1

1 > /dev/null 2>&1 语句含义:
1 > /dev/null : 首先表示标准输出重定向到空设备文件,也就是不输出任何信息到终端,说白了就是不显示任何信息。
2>&1 :接着,标准错误输出重定向(等同于)标准输出,因为之前标准输出已经重定向到了空设备文件,所以标准错误输出也重定向到空设备文件。


实例解析:

cmd >a 2>a 和 cmd >a 2>&1 为什么不同?
cmd >a 2>a :stdout和stderr都直接送往文件 a ,a文件会被打开两遍,由此导致stdout和stderr互相覆盖。
cmd >a 2>&1 :stdout直接送往文件a ,stderr是继承了FD1的管道之后,再被送往文件a 。a文件只被打开一遍,就是FD1将其打开。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

cmd >a 2>a 相当于使用了FD1、FD2两个互相竞争使用文件 a 的管道;
cmd >a 2>&1 只使用了一个管道FD1,但已经包括了stdout和stderr。
从IO效率上来讲,cmd >a 2>&1的效率更高。


经常可以在一些脚本,尤其是在crontab调用时发现如下形式的命令调用

/tmp/test.sh > /tmp/test.log 2>&1
前半部分/tmp/test.sh > /tmp/test.log很容易理解,那么后面的2>&1是怎么回事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是得提到文件重定向。我们知道>和<是文件重定向符。那么1和2是什么?

在shell中,每个进程都和三个系统文件 相关联:标准输入stdin,标准输出stdout、标准错误stderr,三个系统文件的文件描述符分别为0,1、2。所以这里2>&1 的意思就是将标准错误也输出到标准输出当中。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展示2>&1有什么作用:

$ cat test.sh
t
date

test.sh中包含两个命令,其中t是一个不存在的命令,执行会报错,默认情况下,错误会输出到stderr。date则能正确执行,并且输出时间信息,默认输出到stdout

./test.sh > test1.log
./test.sh: line 1: t: command not found

$ cat test1.log
Wed Jul 10 21:12:02 CST 2013


可以看到,date的执行结果被重定向到log文件中了,而t无法执行的错误则只打印在屏幕上。

$ ./test.sh > test2.log 2>&1

$ cat test2.log
./test.sh: line 1: t: command not found
Tue Oct 9 20:53:44 CST 2007

这次,stderr和stdout的内容都被重定向到log文件中了。


实际上, > 就相当于 1> 也就是重定向标准输出,不包括标准错误。通过2>&1,就将标准错误重定向到标准输出了,那么再使用>重定向就会将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信息一同重定向了。如果只想重定向标准错误到文件中,则可以使用2> file。

linux shell 中"2>&1"含义脚本是:
       
nohup /mnt/Nand3/H2000G >/dev/null 2>&1 &

对于&1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文件描述符 1,而1 一般代表的就是STDOUT_FILENO,实际上这个操作就是一个dup2(2)调用.他标准输出到all_result ,然后复制标准输出到文件描述符2(STDERR_FILENO),其后果就是文件描述符1和2指向同一个文件表项,也可以说错误的输出被合并了,其中0 表示键盘输入 1表示屏幕输出 2表示错误输出,把标准出错重定向到标准输出,然后扔到/DEV/NULL下面去。通俗的说,就是把所有标准输出和标准出错都扔到垃圾桶里面。
       command >out.file 2>&1 &
       command >out.file是将command的输出重定向到out.file文件,即输出内容不打印到屏幕上,而是输出到out.file文件中。 2>&1 是将标准出错重定向到标准输出,这里的标准输出已经重定向到了out.file文件,即将标准出错也输出到out.file文件中。最后一个& , 是让该命令在后台执行
       
       试想2>1代表什么,2与>结合代表错误重定向,而1则代表错误重定向到一个文件1,而不代表标准输出;
换成2>&1,&与1结合就代表标准输出了,就变成错误重定向到标准输出.

       你可以用
             ls 2>1测试一下,不会报没有2文件的错误,但会输出一个空的文件1;
             ls xxx 2>1测试,没有xxx这个文件的错误输出到了1中;
             ls xxx 2>&1测试,不会生成1这个文件了,不过错误跑到标准输出了;
             ls xxx >out.txt 2>&1, 实际上可换成 ls xxx 1>out.txt 2>&1;重定向符号>默认是1,错误和输出都传到out.txt了。

为何2>&1要写在后面?
       command > file 2>&1 
        首先是command > file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file中, 2>&1 是标准错误拷贝了标准输出的行为,也就是同样被重定向到file中,最终结果就是标准输出和错误都被重定向到file中。 
       command 2>&1 >file 
       2>&1 标准错误拷贝了标准输出的行为,但此时标准输出还是在终端。>file 后输出才被重定向到file,但标准错误仍然保持在终端。

用strace可以看到: 
1. command > file 2>&1 
这个命令中实现重定向的关键系统调用序列是: 
open(file) == 3 
dup2(3,1) 
dup2(1,2)

2. command 2>&1 >file 
这个命令中实现重定向的关键系统调用序列是: 
dup2(1,2) 
open(file) == 3 
dup2(3,1)

可以考虑一下不同的dup2()调用序列会产生怎样的文件共享结构。请参考APUE 3.10, 3.12 



参考推荐:

1>/dev/null 2>&1的含义

/dev/null 2>&1 解释  


#!/bin/bash ############################################################ # 参数定义 ############################################################ # 安装包所在路径 pack_dir=/iflytek/install # 应用安装路径 server_dir=/iflytek/server # Fastdfs配置文件路径 Fast_conf=/iflytek/conf # shell脚本路径 shell_dir=/iflytek/install/shell # 定义颜色变量以增强输出效果 RED='\033[0;31m' GREEN='\033[0;32m' NC='\033[0m' # No Color # 函数:显示进度信息 show_progress() { local message=$1 echo -e "${GREEN}=> ${message}${NC}" } # 函数:错误处理 handle_error() { local error_message=$1 echo -e "${RED}ERROR: ${error_message}${NC}" exit 1 } # 函数:创建必要目录 create_directories() { show_progress "正在创建所需目录..." mkdir -p /iflytek/{engine,conf,bak,server,data/zookeeperusr} /usr/java || handle_error "目录创建失败" show_progress "目录创建完成!" } # 函数:操作系统设置 configure_os() { show_progress "正在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 /dev/null 2>&1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防火墙关闭失败" setenforce 0 && sed -i 's/SELINUX=enforcing/SELINUX=disabled/g' /etc/selinux/config || handle_error "SELinux关闭失败" show_progress "正在调整系统限制..." ulimit -n 655360 && ulimit -u 655360 || handle_error "系统限制调整失败" echo '* soft noproc 655360' >> /etc/security/limits.conf echo '* hard noproc 655360' >> /etc/security/limits.conf echo '* soft nofile 655360' >> /etc/security/limits.conf echo '* hard nofile 655360' >> /etc/security/limits.conf echo 'vm.max_map_count=655360' >> /etc/sysctl.conf sysctl -p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sysctl配置加载失败" show_progress "操作系统设置完成!" } # 函数:配置Java环境 configure_java() { show_progress "正在卸载旧版JDK并解压新版本..." rpm -e --nodeps `rpm -qa | grep -i jdk` > /dev/null 2>&1 || true tar zxf $pack_dir/jdk-8u144-linux-x64.tar.gz -C /usr/java/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JDK解压失败" show_progress "正在配置Java环境变量..." cat <<EOF >> /etc/profile export JAVA_HOME=/usr/java/jdk1.8.0_144 export JRE_HOME=\$JAVA_HOME/jre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EOF source /etc/profile || handle_error "Java环境变量加载失败" show_progress "Java环境配置完成!" } # 函数:设置本地Yum源 configure_yum() { show_progress "正在配置本地Yum源..." mkdir -p /etc/yum.repos.d/bak && mv /etc/yum.repos.d/*.repo /etc/yum.repos.d/bak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Yum源备份失败" mount -o loop $pack_dir//CentOS-7-x86_64-DVD-2009.iso /tmp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ISO挂载失败" cp -a /tmp /iflytek/web/centos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Yum源复制失败" umount /tmp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ISO卸载失败" cp $pack_dir//shell/my-z-centos.repo /etc/yum.repos.d/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Yum源配置文件复制失败" yum clean all > /dev/null 2>&1 && yum makecache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Yum缓存更新失败" show_progress "本地Yum源配置完成!" } # 函数:安装依赖包 install_dependencies() { show_progress "正在安装依赖包..." yum -y install openssl openssl-devel gcc* vim net-tools zip unzip wget gzip lrzsz dos2unix sysstat-11.7.3-1.x86_64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依赖包安装失败" show_progress "依赖包安装完成!" } # 函数:解压安装包 unzip_packages() { show_progress "正在解压安装包..." for i in /iflytek/server/*.zip; do unzip -o $i -d $server_dir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文件解压失败" done chmod -R 775 /iflytek/ || handle_error "权限设置失败" mv $server_dir/*.zip $pack_dir//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文件移动失败" show_progress "安装包解压完成!" } # 函数:配置主机名 configure_hostname() { show_progress "正在配置主机名..." ip=$(ip addr | grep 'state UP' -A2 | grep inet | egrep -v '(127.0.0.1|inet6|docker)' | awk '{print $2}' | tr -d "addr:" | head -n 1 | cut -d / -f1) hostname skynet > /etc/hosts || handle_error "主机名设置失败" echo "$ip skynet" >> /etc/hosts echo "HOSTNAME=skynet" >> /etc/sysconfig/network echo "skynet" >/etc/hostname show_progress "主机名配置完成!" } # 函数:验证配置 validate_configuration() { show_progress "正在验证配置..." java -version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Java环境验证失败" grep "vm.max_map_count" /etc/sysctl.conf | tail -1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系统限制验证失败" cat /etc/security/limits.conf | grep -i "65536"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文件限制验证失败" cat /etc/hosts | grep "skynet" > /dev/null 2>&1 || handle_error "主机名验证失败" show_progress "所有配置验证通过!" } # 主函数 main() { create_directories configure_os configure_java configure_yum install_dependencies unzip_packages configure_hostname validate_configuration show_progress "所有操作已完成!" } # 执行主函数 main
最新发布
06-1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