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OD机试 - 简易内存池 - 逻辑分析(Java 双机位A卷 200分)

本文介绍了华为OD机试中的一道题目,要求实现简易内存池,支持REQUEST和RELEASE操作。内容包括题目的描述、输入输出格式、解题思路、Java算法源码以及效果展示。通过示例解释了内存分配和释放的逻辑,并提供了样例输入输出和解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华为OD机试 双机位A卷题库疯狂收录中,刷题点这里

专栏导读

本专栏收录于《华为OD机试(JAVA)真题》

刷的越多,抽中的概率越大,私信哪吒,备注华为OD,加入华为OD刷题交流群,每一题都有详细的答题思路、详细的代码注释、3个测试用例、为什么这道题采用XX算法、XX算法的适用场景,发现新题目,随时更新,私信哪吒,加入华为OD刷题群。

一、题目描述

请实现一个简易内存池,根据请求命令完成内存分配和释放。

内存池支持两种操作命令,REQUEST和RELEASE,其格式为:

1、REQUEST

请求的内存大小表示请求分配指定大小内存,如果分配成功,返回分配到的内存首地址;如果内存不足,或指定的大小为0,则输出error。

2、RELEASE

释放的内存首地址 表示释放掉之前分配的内存,释放成功无需输出,如果释放不存在的首地址则输出error。

注意:

1.内存池总大小为100字节。
2.内存池地址分配必须是连续内存,并优先从低地址分配。
3.内存释放后可被再次分配,已释放的内存在空闲时不能被二次释放。
4.不会释放已申请的内存块的中间地址。
5.释放操作只是针对首地址所对应的单个内存块进行操作,不会影响其它内存块。

二、输入描述

首行为整数N,表示操作命令的个数。

接下来的N行,每行将给出一个操作命令,操作命令和参数之间用“=”分割

三、输出描述

输出最后请求的内存的首地址。

如果位置已满,则输出-1。

样例:

2
REQUEST=10
REQUEST=20

输出样例:

0
10

四、解题思路

  1. 定义一个map,存储内存的分配情况(key:内存的首地址,value:内存的尾地址);
  2. 请求内存时
    • 如果map是空,放在首地址0处;
    • 如果map不为空,遍历已经存入的首地址;
      • 已经存入的首地址 - 第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 大于 请求的内存值;
      • 将当前请求的内存的首地址和内存的尾地址存入map;
      • 反之,重置前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
    • 判断剩余内存是否可以容下当前请求值;
      • 如果可以容下,将当前请求的内存的首地址和内存的尾地址存入map;
      • 如果容不下,输出error;
  3. 释放内存时,将其首地址的key移除map;
  4. 最后输出最后一次请求的首地址。

注意:如果最后发起的命令是RELEASE,也是可以的,会返回最后一次REQUEST的首地址。

五、Java算法源码

package com.guor.od;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OdTest03 {

    static final String REQUEST = "REQUEST";
    static final String RELEASE = "RELEASE";
    static final String ERROR = "error";
    static final int MAX = 10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 操作命令的个数
            int N = Integer.parseInt(sc.nextLine());
            // 每一行的操作命令和参数
            String[][] lineArr = new String[N][2];
            // 接下来的N行,每行将给出一个操作命令,操作命令和参数之间用“=”分割
            for (int i = 0; i < N; i++) {
                lineArr[i] = sc.nextLine().split("=");
            }

            for (int i = 0; i < N; i++) {
                // 内存大小
                int value = Integer.parseInt(lineArr[i][1]);
                if (lineArr[i][0].startsWith(REQUEST)) {// 请求
                    // 非法输入(内存池总大小为100字节)
                    if (value > MAX || value <= 0) {
                        System.out.println(ERROR);
                        return;
                    }
                    request(value);
                } else if (lineArr[i][0].startsWith(RELEASE)) {// 释放
                    map.remove(value);
                } else {// 非法输入
                    System.out.println(ERROR);
                }
            }
        } catch (Exception e) {
            // 非法输入
            System.out.println(ERROR);
        }
    }

    /**
     * 存储内存的分配情况
     * key:内存的首地址
     * value:内存的尾地址
     */
    static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TreeMap<>();

    /**
     * 请求内存
     * @value:大小
     */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int value) {
        int zero = 0;
        // 前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
        int beforeHeadAddress = 0;

        // 如果map是空,放在首地址0处
        if (map.isEmpty()) {
            map.put(zero, value);
        } else {
            // 已经存入的首地址
            List<Integer> headList = new ArrayList<>(map.keySet());
            // 已经存入的首地址
            for (Integer requestedHead : headList) {
                // 已经存入的首地址 - 第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 大于 请求的内存值
                if (requestedHead - beforeHeadAddress >= value) {
                    /**
                     * beforeHeadAddress:内存的首地址
                     * beforeHeadAddress + value:内存的尾地址
                     */
                    map.put(beforeHeadAddress, beforeHeadAddress + value);
                } else {
                    // 前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
                    beforeHeadAddress = map.get(requestedHead);
                }
            }
            // 判断剩余内存是否可以容下当前请求值
            if (MAX - beforeHeadAddress >= value) {
                map.put(beforeHeadAddress, beforeHeadAddress + value);
                System.out.println(beforeHeadAddress);
            } else {
                // 如果位置已满,则输出-1。
                System.out.println("-1");
            }
        }
    }
}

六、效果展示

1、输入

4
REQUEST=20
REQUEST=30
RELEASE=0
REQUEST=30

2、输出

50

3、说明

  • 第一次请求20
  • 第二请求30
  • 第三次释放首地址为0的内存
  • 第四次请求30,第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是0,但空闲长度只有20,放不下当前请求的地址,因此消耗剩余内存,输出最后一次请求的首地址为5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再输入

6
REQUEST=20
REQUEST=30
RELEASE=0
REQUEST=30
REQUEST=10
REQUEST=10

5、再说明

  • 第一次请求20
  • 第二请求30
  • 第三次释放首地址为0的内存
  • 第四次请求30,第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是0,但空闲长度只有20,放不下当前请求的地址,因此消耗剩余内存。
  • 第五次请求10,第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是0,长度20,可以容下当前请求的内存10。
  • 第六次请求10,第一个空闲区域的首地址是10,长度10,可以容下当前请求的内存10。
  • 输出最后一次请求的首地址为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如果走后一次请求的是20,会怎么样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一篇:华为OD机试 - 荒岛求生 - 栈Stack(Java 双机位A卷 100分)

🏆本专栏收录于《华为OD机试(JAVA)真题》

刷的越多,抽中的概率越大,私信哪吒,备注华为OD,加入华为OD刷题交流群,每一题都有详细的答题思路、详细的代码注释、3个测试用例、为什么这道题采用XX算法、XX算法的适用场景,发现新题目,随时更新,私信哪吒,加入华为OD刷题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华为OD中池化资源共享的实现方案与算法优化 池化资源共享是一种常见的资源管理技术,特别是在内存配、线程池或对象池等场景下。以下从理论到实践详细阐述其实现方案及优化策略。 #### 1. 池化资源共享的基本原理 池化资源共享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预先配一组资源(如内存块、线程等),避免频繁的资源配和释放操作,从而提升系统性能[^1]。在华为OD中,此类问题通常涉及内存池或对象池的设计与实现。 - **内存池**:将内存划为固定大小的块,预先配这些块以供后续使用。 - **对象池**:复用已创建的对象实例,减少对象的频繁创建与销毁开销。 #### 2. 内存池的具体实现 根据引用[4]中的简易内存池问题,以下是内存池的实现步骤与代码示例: - **数据结构设计**: - 使用一个数组表示内存池,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内存块。 - 使用一个哈希表记录已配内存块的首地址及其大小。 - 使用一个队列存储未配的内存块首地址。 - **操作逻辑**: - `REQUEST`:检查是否有足够的未配内存块,若有则配并返回首地址;若无则输出`error`。 - `RELEASE`:检查释放的首地址是否合法,若合法则将该内存块重新加入未配队列;否则输出`error`。 ```python class MemoryPool: def __init__(self, total_size, block_size): self.total_size = total_size self.block_size = block_size self.free_blocks = list(range(0, total_size, block_size)) self.allocated = {} def request(self, size): if size <= 0 or size % self.block_size != 0: return "error" blocks_needed = size // self.block_size if len(self.free_blocks) < blocks_needed: return "error" start_address = self.free_blocks[0] for i in range(blocks_needed): self.allocated[self.free_blocks[i]] = True del self.free_blocks[0] return start_address def release(self, address): if address not in self.allocated: return "error" self.free_blocks.append(address) del self.allocated[address] return None ``` #### 3. 算法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池化资源共享的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 **快速查找与插入**:使用哈希表代替列表存储已配资源,以降低查找时间复杂度至O(1)[^2]。 - **批量配与释放**:支持一次性请求或释放多个资源块,减少调用次数。 - **碎片整理**:定期对内存池进行碎片整理,合并连续的空闲块,防止内存碎片化[^3]。 #### 4. 实战技巧 在华为OD中,针对池化资源共享问题,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 **限时训练**:按照题目值设置时间限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码。 - **边界条件测**:特别关注输入为0、负数或超出范围的情况。 - **代码优化**:避免不必要的循环与重复计算,确保算法效率。 --- ###
评论 7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哪 吒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