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建议新手分区时只分两个:一个“SWAP”分区,大小为内存的两倍,一个“/”分区大小为全部可用空间。
这里把Linux分区问题详细地介绍一下,以Red Hat Linux7.1为例。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 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 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操作系统分区的, 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2和Swap两种,Ext2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和LinuxSwap)况且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 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 Point”(载入点),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
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
*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具体如下:当顺利启动了安装过程后,会显示一个boot:提示符,这时你只要键入boot:linux mem=1024MB就可以了(假定你的电脑内存为512MB)。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
*linux Native是存放系统文件的地方,它只能用EXT2的分区类型,上面已说过。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吗!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 (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 下面我们看看可以创建哪些分区(仅列常用几种)。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
/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 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操作,麻烦也就来了。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上面介绍了几个常用的分区,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SWAP分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log分区。当然这没有什么规定,完全是依照你个人来定的。但记住至少要有两个分区,一个SWAP分区,一个/分区。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分区。用户可以使用两种分区工具:
1.Disk Druid:它是Red Hat linux提供的硬盘管理工具, 它最初是随Red HatLinux5一起发售的,它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创建和删除硬盘分区,另外还可以为每个分区管理载入点,这是一个不错的分区软件,建议读者使用。
2.Fdisk:它是传统的linux硬盘分区工具,比Disk Druid更强大,使用更加灵活。 但是Fdisk要求用户对硬盘分区有一定经验,并能够适应且读懂简单的文本界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对一个硬盘驱动器进行分区操作的话,最好还是避免Fdisk这样的程序, 它虽然强大但用起来的感觉不是太好的。
附注:此外Red Hat linux还提供了一种叫fips的分区软件, 但这种分区软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宜提倡操作。虽然有许多人已经成功地用fips对他们的硬盘进行了分区,但这不能保证fips将在你的系统中也能正常地运行。况且Red Hat linux也不提供对fips的支持,劝你对这种分区软件还是慎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