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是一种艺术

百度百科:分而治之,根据不同的成因,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案例:

         最近有幸参与到某个公司的筹备阶段,这个集团公司下面有几个完全功能不同的子公司,大家都在讨论人员,部门应该如何分配;公司的规章制度如何建立,公司下一步工作应该如何推进,是不是需要招聘哪些哪些人员,等等..

         但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大家讨论到最后,会发现问题没有解决几个,倒是搞得一团乱。

         中间有个牛人,让我学习到不少东西。其实细细想来,他就是把分而治之的艺术运用的淋漓尽致。

         首先他讲的是,一个企业公司规章制度不要搞的那么多,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公司核心价值观,不要整很多页,几个字就好。然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的属性不同,来按照这个企业文化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这样我们要做的事情随着市场的变动总是要发生改变的,但是我们做企业的,永远都是要有底线和核心价值观的。

然后,其中一个领导层开始谈论某个工作要怎么样怎么样进行;

 这个时候这位牛人又开始打断他,这些事情以后肯定是要做,但是不是要现在讨论和思考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后,应该是要考虑“战略目标”了,而且要考虑这个“战略目标”的可持续性。假设我们某个部门的短期战略目标是“将我们的珠宝品牌打响全国市场”那么按照这个思路,下一步就可以想一下部门如何分配,“珠宝销售部”“电子商务部”“财务部”等等。

下一步是按照各个部门的需求来制定“战略方案”,依照这个“方案”来进行人员配备和权利指责的分配。

下一步是各个部门来进行自己“战术目标”和“战术小组”的分配以及职责和工作讨论。

不要把所有的和这个部门有关没关的都拿来讨论,最后只能一团糟。公司要稳定,那么部门不可能来回变动,所以要有一个可持续的“战略目标”做支撑,进行部门分配。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每个部门要制定自己的“战术目标”可能是一个月或者半年,按照这个“战术目标”来制定小组进行工作,如果发现“战术目标”达不到或者向错误方向偏移,那么就需要重新制定“目标”和“战术”以及对应的“小组”“成员”。这样以来问题就可以清晰的解决,该是谁的问题,谁去解决去思考就好了。

 

细想其实生活中,或者软件项目中,我也是有意无意的犯下了这样的糊涂错误

没有分清主次,没有分清职能,最后就会导致很多决策错误,或事情乱成一团但也不清楚哪一块出了问题

虽然看到了,现在还是不能运用自如,还是要细细去品味,只是暂时记下了,相信以后的我一定比现在聪明,更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