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MFC》这样解释:
多态(Polymorphism)
以相同的指令调用不同的函数,这种性质称为多态。意思是:“the ability to assume many forms”.这种必须在执行时才能判定邦定了哪个函数,称为后期邦定或者动态邦定(dynamic binding).至于C函数或者C++的non-virtual函数,在编译期就转换为一个固定地址的调用了,这称为前期邦定(early binding)或者静态邦定(static binding).
Polymorphism的目的,就是要让处理“基类之对象”的程序代码,能完全无碍地继续适当处理“派生之对象”。
对于抽象基类,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派生出派生类,这样的类中,其需函数的任何实现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例如这样一个基类:
class CShape
{
Public:
virtual void display() { };//或者virtual void display() {cout << “.” };
};
这样做不是高明的,因为这个函数根本就不应该调用(CShape是抽象的), 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定义它。不定义但又必须保留一块空间(spaceholder)给它,于是C++提供了所谓的纯虚函数:
class CShape
{
Public:
Virtual void display() = 0;
};
纯虚函数不需要定义其实际操作,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在派生类中被重新定义,只是为了提供一个多态的接口。只要是拥有了纯虚函数的类,就是一个抽象类,它是不能被实例化(instantiate)的,也就是说你不能根据它产生任何一个对象。
关于抽象类,我还有一点补充,CCircle继承了CShape之后,如果没有改写CShape中的纯虚函数,那么CCircle本身也是一个拥有纯虚函数的类,于是它也是一个抽象类。
对虚函数的结论:
■ 如果你期望派生类重新定义一个成员函数,那么你应该在基类中把此函数设置为virtual。
■ 以单一指令调用不同函数,这种性质称为Polymorphism,意思是the ability to assume many forms.
■ 虚函数是C++语言的Polymorphism性质以及动态邦定的关键。
■ 既然抽象类中虚函数不打算被调用,我们就不应该定义它,应该把它设为纯虚函数(在函数声明之后加上“=0”即可)
■ 我们可以说,拥有纯虚函数的类为抽象类(abstract class),以别于所谓的具体类(concrete class)
■ 虚函数派生下去仍是虚函数,而且可以省略virtual关键词
类与对象大解剖:
如果能了解C++编译器对于虚函数的实现形式,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虚函数可以实现动态邦定。
为了达到动态邦定的目的,C++编译器通过某个表格,在执行期间“间接”调用实际上欲邦定的函数。这样的表格成为虚函数表(vtable)。每一个“内含虚函数的类”,编译器都为它做一个虚函数表,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指向一个虚函数的地址。此外,编译器也会为类加上一个成员变量,是一个指向该需函数表的指针(vptr),如下:
class Class1
{
Public:
Data1;
Data2;
Memfunc();
Virtual vfunc1();
Virtual vfunc2();
Virtual vfunc3();
};
Class1对象实例在内存中占据这样的空间:
每一个由此类派生出来的对象,都有这么一个vptr。当我们通过这个对象调用虚函数时,事实上是通过vptr找到虚函数表,在找出虚函数的真正地址。
奥妙在于之歌函数表以及这种间接调用方式。虚函数表中的内容依据类中的虚函数声明次序,一一填入函数指针。派生类会继承基类的虚函数表(以及其它所有可以继承的成员),我们在派生类中改写虚函数时,虚函数表舅受到了影响,表中元素所指向函数地址将不再是基类中的函数地址,而是派生类的函数地址。如下:
于是一个指向Class1对象的指针,所调用的vfunc2就是Class1::vfunc2, 而一个指向Class2对象的指针,所调用的vfunc2就是Class::vfunc2.
动态邦定机制,在执行期,根据虚函数表,做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