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模式

策略模式应用实例
本文介绍了一种设计模式——策略模式的应用实例。通过定义一系列可互换的算法,并将它们封装成独立的类,使得这些算法可以在运行时进行切换。文章通过具体的C++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策略模式。
class AbstractStrategy
{
public:
	virtual void Algorithm(int data)=0;
	virtual ~AbstractStrategy() {}
};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 public AbstractStrategy
{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 data)
	{
		cout<<data*10<<endl;
		cout<<"ConcreteStrategy1::Algorithm(int data)"<<endl;
	}
};

class ConcreteStrategy2:public AbstractStrategy
{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 data)
	{
		cout<<data*100<<endl;
		cout<<"ConcreteStrategy2::Algorithm(int data)"<<endl;
	}
};

class Context
{
public:
	Context(int data,AbstractStrategy* p):data(data),pStrategy(p) {}

	void changeStratege(AbstractStrategy* p)
	{
		pStrategy=p;
	}

	void doSomething()
	{
		pStrategy->Algorithm(data);
	}
private:
	AbstractStrategy *pStrategy;
	int data;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AbstractStrategy *p=new ConcreteStrategy1();
	Context c(10,p);
	c.doSomething();
	delete p;

	p=new ConcreteStrategy2();
	c.changeStratege(p);
	c.doSomething();
	delete p;

	return 0;
}


意图:把一系列的算法封装起来,并且使他们可以相互替换。使算法可以独立于它的客户而变化。

结构图如下:

在Context中添加了一个changeStrategy的函数,可以在处理过程中随时改变处理数据的算法。

这里我只是写了一个小例子,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策略类需要一个上下文类的引用,以便通过上下文类的public接口来获得一些计算所需要的数据。

在上下文类,需要一个策略类的指针,以便维护这个策略指针,方便知道当前采取的什么策略。

因此需要在策略类和上下文类的头文件中声明彼此,不需要包含头文件。

在实现文件包含头文件即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