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前期主要是功能需求)出发,分析出有哪些需求点(用例->时序图->协议),逐步走到实现。在OO模型和软件框架确定的情况下,定义什么样的接口完全取决于有什么样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经验。
增量开发、编译、测试。
类的成员变量一定要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否则创建了对象后不调用如Create或Init之类的函数(初始化类的成员变量),而直接调用一些依赖于成员变量值的函数,就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构造函数参数传入的变量用初始化列表进行初始化,非传入的变量在构造函数体中初始化。
逐步补充。。。
词汇总结:
FID = fast id(自增)
SID = serial number,流水号(自增)
GUID = globally unique id,全局唯一标识符,写oss日志用
LID = local id(自增)
TID = transaction id,事务id,交易id(自增)
CID = config id,策划配置项id(一般为int32类型)
UID=unique id,唯一标识符,非写oss日志时使用
只读成员函数加const修饰:
对象引用前加const报错:不能将“this”指针从“const a”转换为“a &”
const a &aa相当于一个const对象,由于const对象在调用成员函数的时候,会将this指针强行转换为const this,所以它将无法找到相应的const show()函数,并且编译器也无法将一个const的对象转化为一个普通对象来调用这个普通的show()方法,所以就会产生如题的编译错误。
后台操作的数值一定要打日志,方便与前台的显示进行对比,快速查出显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