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广域网络安全机制解析
1. LoRaWAN 安全特性
1.1 类别破解抗性
终端设备(EDs)之间不存在密钥共享,每个设备使用唯一的标识符和密钥,这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因密钥共享带来的安全风险。
1.2 认证设备
LoRaWAN 是基于专有调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运行在免授权频段。LoRaWAN 联盟对设备进行认证,终端设备(EDs)和网关/网络服务器(GWs/NSs)都可公开购买。
1.3 IP 网络
LoRaWAN 在无线电层使用 NIDD,网关(GW)和网络服务器(NS)之间通过 VPN/SSL 进行通信,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NB - IoT 安全机制
2.1 凭证及其配置
NB - IoT 认证过程基于主体(如 UE)先声明特定身份,然后另一方(如网络)验证主体的凭证是否与该身份匹配。这里有两个潜在假设:
- 标识符是唯一的。
- 标识符永久映射到特定主体。
例如,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在理论上是唯一的,但实际中存在虚假和重复的 IMEI。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嵌入在 3GPP 用户识别模块(SIM)或通用 SIM(USIM)中,是可靠的唯一标识符。认证程序旨在确保 IMSI 及其关联的用户认证密钥 Ki 安全配置和存储。
2.2 身份保护
一些协议采用隐私保护措施,减少永久分配标识符的使用,因为这些标识符可能被拦截并与设备活动关联。例如,3GPP 网络分配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用于替代 IMSI 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