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刷题-----LeetCode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本文分享了Java中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战经验,包括二叉树的最大深度问题及链表、数组等常见数据结构的解题技巧。通过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两种方式探讨了二叉树最大深度的计算方法。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刷题目录(剑指Offer、LeetCode、ACM)-----主目录-----持续更新(进不去说明我没写完):https://blog.youkuaiyun.com/grd_java/article/details/12306384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思路分析

深度优先或者广度优先

  1. 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public class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 {}
 *     TreeNode(int val) { this.val = val; }
 *     TreeNode(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         this.val = val;
 *         this.left = left;
 *         this.right = right;
 *     }
 * }
 */
class Solution {
    /**
    深度优先O(n) */
    public int maxDepth(TreeNode root) {
        //以root为根的结点的深度 = Max(左子树深度,右子树深度)+1
        if(root == null) return 0;//如果为null,说明到底了,本层没有深度
        else {
            int i = maxDepth(root.left);//当前结点左子树深度
            int i1 = maxDepth(root.right);//当前结点右子树深度
            return Math.max(i,i1)+1;//当前结点深度,为子树深度+1
        }
    }
    /** O(n) 速度会比上面慢
        广度优先
        对于二叉树来说可以理解为横着一层层找
        对应图这种数据结构,就是先遍历和当前结点邻近的,然后依次再遍历邻居结点,临近的,依次类推
     */
     public int maxDepth1(TreeNode root) {
        //以root为根的结点的深度 = Max(左子树深度,右子树深度)+1
        if(root == null) return 0;//如果为null,说明到底了,本层没有深度
        //广度优先1. 需要一个队列
        Queue<Tre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TreeNode>();
        //广度优先2,起始结点,添加到最前面
        queue.offer(root);
        int ans = 0;
        //广度优先3,队列空,遍历完成
        while(!queue.isEmpty()){
            //广度优先4,对当前结点,进行广度遍历,size保存当前广度,不可以动态计算,因为队列大小一直变
            int size = queue.size();
            while(size>0){
                //广度优先5. 先进的先出去,相邻节点从后面进来,下一轮再遍历
                //先进先出,最前面的先出来
                TreeNode node = queue.poll();
                //对它广度优先遍历,把相关结点放入队列,先进先出,那它们就是后入后出
                if(node.left!=null) queue.offer(node.left);
                if(node.right!=null) queue.offer(node.right);
                //size--,因为最前面的广度遍历完成了
                size--;
            }
            //遍历了一层
            ans++;
        }
        return ans;
    }
}

刷题一定要坚持,总结套路,不单单要把题做出来,要举一反三,也要参考别人的思路,学习别人解题的优点,找出你觉得可以优化的点。

  1. 单链表解题思路:双指针、快慢指针、反转链表、预先指针
  1. 双指针:对于单链表而言,可以方便的让我们遍历结点,并做一些额外的事
  2. 快慢指针:常用于找链表中点,找循环链表的循环点,一般快指针每次移动两个结点,慢指针每次移动一个结点。
  3. 反转链表:通常有些题,将链表反转后会更好做,一般选用三指针迭代法,递归的空间复杂度有点高
  4. 预先指针:常用于找结点,比如找倒数第3个结点,那么定义两个指针,第一个指针先移动3个结点,然后两个指针一起遍历,当第一个指针遍历完成,第二个指针指向的结点就是要找的结点
  1. 数组解题思路:双指针、三指针,下标标记
  1. 双指针:多用于减少时间复杂度,快速遍历数组
  2. 三指针:多用于二分查找,分为中间指针,左和右指针
  3. 下标标记:常用于在数组范围内找东西,而不想使用额外的空间的情况,比如找数组长度为n,元素取值范围为[1,n]的数组中没有出现的数字,遍历每个元素,然后将对应下标位置的元素变为负数或者超出[1,n]范围的正数,最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就是缺少的值。
  4. 差分数组:对差分数组求前缀和即可得到原数组
  1. 用差值,作为下标,节省空间找东西。比如1900年到2000年,就可以定义100大小的数组,每个数组元素下标的查找为1900。
  2. 前缀和数组,对于数组 [1,2,2,4],其差分数组为 [1,1,0,2],差分数组的第 ii个数即为原数组的第 i-1 个元素和第 i个元素的差值,也就是说我们对差分数组求前缀和即可得到原数组
  1. 前缀和:假设有一个数组arr[1,2,3,4]。然后创建一个前缀和数组sum,记录从开头到每个元素区间的和。第一个元素是0。第二个元素,保存第一个和sum[1] = sum[0]+arr[0],第二个元素,保存第二个和sum[2] = sum[1]+arr[1]
  1. 栈解题思路:倒着入栈,双栈
  1. 倒着入栈:适用于出栈时想让输出是正序的情况。比如字符串’abc’,如果倒着入栈,那么栈中元素是(c,b,a)。栈是先进后出,此时出栈,结果为abc。
  2. 双栈:适用于实现队列的先入先出效果。一个栈负责输入,另一个栈负责输出。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ydenergy_殷志鹏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