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DNS:配置与管理全攻略
1. DNS动态更新类型
在DNS系统中,动态更新是一项重要功能,它主要分为动态DNS(DDNS)、非动态DNS(NDDNS)和安全动态DNS(SDDNS)三种类型。
- 动态DNS(DDNS) :自Windows 2000引入,允许DNS客户端在启动或TCP/IP配置更改时,自动更新主区域文件中的A和PTR记录。若网络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HCP服务器在更新客户端IP地址租约时,会同步更新DDNS服务器上的客户端当前IP地址。
- 非动态DNS(NDDNS) :在Windows 2000之前是默认设置。当时,管理员需手动输入A记录以保持DNS数据库的更新,不过也可将DNS与Windows Internet名称服务(WINS)集成,实现“伪”动态DNS。
- 安全动态DNS(SDDNS) :是一种增强功能,仅允许活动目录集成区域中的授权客户端计算机进行动态更新。其由RFC 2137定义,具有以下优点:
- 只有拥有现有域账户的计算机才能更新DNS记录。
- 只有创建(并因此拥有)DNS记录的计算机才能更新该记录。
- 只有授权用户可以修改区域和资源记录,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
- 可以指定哪些用户和组有权修改区域和资源记录。
配置更新类型时,可在区域属性对话框的“常规”选项卡中进行操作。从“动态更新”下拉列表中,选择“无”为NDDNS,“非安全和安全”为DDNS,“仅安全”为SDDNS。活动目录集成区域的默认设置为“仅安全”。需要注意的是,非活动目录集成区域无法进行安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