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隧道场效应晶体管(F - TFET)沟道掺杂变化对高频性能的影响分析
1. 引言
随着MOSFET物理栅长缩小至纳米级别,在块状硅中设计陡峭的冶金p - n结并减轻短沟道效应(SCEs)变得极具挑战性。双栅MOSFET技术因其出色的短沟道效应管理能力,成为最具可扩展性的MOSFET设计。不过,隧道场效应晶体管(TFET)因能在常温下实现低于60 mV/decade的亚阈值摆幅(SS),且在不影响关态电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电源电压,受到了广泛关注。
对于器件缩小化,具有本征沟道的双栅TFET是理想选择,它能避免掺杂波动效应导致的阈值电压变化,还能提高载流子迁移率。由于体掺杂对调整阈值电压作用不大,本征沟道TFET需依靠栅极功函数来实现特定的阈值电压。
这里介绍一种模拟的单栅TFET(F - TFET),其沟道内插入了指状源极,并分析不同沟道掺杂水平(NC,范围从$10^{14} cm^{-3}$到$10^{18} cm^{-3}$)的影响。F - TFET具有增强的源 - 沟道界面,可实现更高的导通电流($I_{ON}$),同时限制了漏 - 沟道界面,减少了源漏之间的直接隧穿,有助于降低双极传导。通过能带图、电场和模拟 - 射频参数来分析器件性能,该器件在改善直流/模拟和高频品质因数(FOMs)方面表现出色,是低功耗器件的可行候选者。
2. 模拟器件结构与参数
F - TFET的结构中,沟道区域内有指状超薄源极。源极采用高硼掺杂(P型,$10^{20} cm^{-3}$)的$Si_{0.5}Ge_{0.5}$合金,漏极和沟道材料为硅(漏极砷掺杂,$5×10^{18} cm^{-3}$,沟道掺杂从$10^{14}$到$10^{18}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