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太阳能电池阵列:技术演进与设计考量
1. 太空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发展历程
太空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设计和部署配置经历了持续的演变。从先锋一号(Vanguard I)上发射的首个阵列开始,它由6个小面板组成,分布在近乎球形的航天器外部,能提供约1瓦的电力,持续供电超过六年。早期的典型卫星近似球形,小面板均匀分布在其外表面,以确保航天器绕轴缓慢旋转时能持续发电。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整个航天器表面都被太阳能电池板覆盖。为了提供更多电力,卫星配备了安装在铰接臂上的小桨叶,这些桨叶可从航天器主体伸出。1959年8月,探索者6号(Explorer 6)成为首个使用桨叶阵列系统的卫星,携带了四个51平方厘米的铰接桨叶。此后几十年,折叠和铰接的刚性面板阵列迅速成为所有航天器的标准配置。
如今,太空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规模和复杂性都有所增加,输出功率从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不等。国际空间站(ISS)的阵列在组装完成后,将成为迄今部署的最大此类系统,计划在寿命末期(EOL)提供150千瓦的电力。由于该阵列尺寸较大,由多个独立翼组成,每个翼在EOL时可产生37.5千瓦的电力,因此需要使用拉伸膜面板结构来最小化其发射体积。
历史上可供卫星设计师选择的阵列选项包括多种类型,目前最常用的是非聚光、刚性、单轴、双轴或三轴稳定跟踪阵列。
2. 太空太阳能阵列的类型
2.1 刚性面板平面太阳能阵列
最常用的刚性面板结构是所谓的蜂窝板,通常由两层薄铝板粘合到蜂窝状芯材上组成。芯材由六边形单元格结构构成,单元格壁由薄(约0.02毫米厚)铝带制成。面板结构的总厚度可根据阵列的机械负载要求在约6毫米至25毫米之间变化。单个面板非常坚固且相对轻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