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运行时访问:RTA技术详解与实践
在软件开发中,运行时访问(Run-Time Access,RTA)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访问和操作数据。本文将深入探讨RTA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与客户端通信、如何定义表和列,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RTA程序。
RTA基础与通信机制
RTA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dbcommand() 例程并不直接与客户端通信,因此你的程序需要创建一个监听的TCP或Unix套接字,以接受和管理来自UI或其他客户端的连接。一旦连接建立,所有来自连接的数据都应通过调用 dbcommand() 传递给RTA。 dbcommand() 会解析客户端请求中的SQL命令,如果请求有效,它将执行该SQL命令,并返回一个包含要发送回客户端数据的缓冲区。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客户端):::process -->|连接| B(监听套接字):::process
B -->|数据传递| C(dbcommand()):::process
C -->|解析执行| D(RTA库):::process
D -->|结果返回| B
B -->|数据发送| A
RTA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其回调机制。当UI读取或写入表中的值时,RTA可以调用一个例程。这些读写回调类似于传统数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