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ach 遇到的删除、位移问题

本文探讨了在使用list.foreach()方法及for循环遍历集合时的常见误区,强调了在遍历过程中不应进行元素删除操作,以避免潜在的并发修改异常。

list.foreach(x -> {

    不允许对x有remove 操作

});

for(x:xs){

   也不应该删除

}

用fish语言编写代码满足如下方案 采场顶部稳定性模拟方案 一、几何模型 1.模型尺寸 依据采场规模和模拟需求,确定模型长120m、宽100m、高80m,采场顶部岩体厚度20m 2.采场顶部结构 岩层分层与岩性:考虑顶部存在多层不同岩性的岩层,包括软质泥岩(厚度8m)、粉质砂岩(厚度6m)和页岩(厚度6m)。软质泥岩岩性较软,力学性质较差。 节理和裂隙:在模型中设置复杂的节理和裂隙网络。通过地质调查获取裂隙的分布、走向、倾角和间距等信息。裂隙间距在1-3m之间随机分布,节理组数为4-6组,且存在交叉现象。 地质构造:模拟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例如,设置一条倾角为60°、贯穿部分采场顶部的断层,断层两侧岩体的力学性质存在差异。 岩石沉降区域: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可能发生岩石沉降的区域。在模型中对这些区域的岩体参数进行特殊设置,模拟其沉降特性。 二、颗粒参数设置 1.颗粒粒径 颗粒粒径范围为0.08 - 0.6m,采用非均匀分布,在软质岩层和裂隙附近适当减小粒径,以提高模拟精度。 2.颗粒力学性质 根据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确定各岩层颗粒的力学性质参数: 岩层名称 密度 (kg/m³) 弹性模量 (GPa) 泊松比 内摩擦角 (°) 粘结强度 (MPa) 抗拉强度 (MPa) 软质泥岩 2200 5 0.35 25 2 0.5 粉质砂岩 2400 12 0.3 30 5 1.5 页岩 2300 8 0.32 28 3 1 三、边界条件 1.底部边界 固定模型底部边界,限制其在三个方向上的位移,模拟岩体与下部基岩的紧密接触。 2.侧面边界 在模型侧面边界施加法向约束,限制水平方向位移,考虑到侧面岩体的弹性约束,设置一定的弹簧刚度来模拟这种约束作用。 3.顶部边界 施加初始地应力,根据采场埋深(假设为400m)和岩体力学性质计算,垂直应力为10MPa,水平应力根据侧压力系数确定,侧压力系数取值为0.8。 四、开采过程模拟 1.分多阶段进行开采 2.每层高度为 3 米 3.总共开采矿层高度为 15 米(即分为 5 层)。 4.每一层开采后,进行平衡计算以模拟岩层的响应。 5.每隔一层安装锚杆支护。 五、支护结构 1.模拟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等支护措施。 2.设置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质、布置方式和安装时间。 3.锚杆长度为6米,间距为2米,均匀分布在开采矿层顶部,用于支撑围岩。 六、监测点设置 在采场顶部关键位置布置监测点,包括采场顶板中心点、边界点、裂隙密集区、断层附近和岩石沉降区域。监测点呈网格状分布,间距为5-10m。 1.位移监测 监测采场顶部岩体在开采过程中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重点关注岩石沉降区域的位移变化。 2.应力监测 监测采场顶部岩体中的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和剪应力变化,分析应力集中区域和应力路径的变化。 七、模拟运行 总共执行8000个时间步长的计算,以观察采矿过程中围岩的响应。 八、输出结果 包括位移、应力和颗粒接触力的历史数据,用于分析采矿过程对围岩的影响。 九、结果评估 1.位移指标 根据采场顶部岩体的位移情况,评估采场顶部的稳定性。当垂直位移超过 500mm或水平位移超过300mm时,认为采场顶部可能发生失稳。 2.应力指标 分析采场顶部岩体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判断岩体是否处于应力集中状态。当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极限时,认为岩体可能发生破坏。
最新发布
05-1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