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打洞原理

本文介绍了UDP打洞原理,即如何使处于两个不同NAT后的客户端能够建立直接通信。通过服务器中继通知,一方发送打洞包,使得NAT设备记录通信意愿并允许后续数据包通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转自:http://hi.baidu.com/xwgates/blog/item/4cbdbf31d88f7da95fdf0eed.html
UDP打洞原理
2007-04-12 15:12
呵呵,“打洞”原理:
只有NAT确信内部想与外部通信,NAT才会让外部的数据包进入内部。那么NAT是靠什么“确信内部想与外部通信”,就是内部发送一个数据包到这个“外部地址”

比如下面的网络环境:
Client A ->Nat A->....internet <-Nat B<-Client B

比如Client A想发送给Client B一个信息“Hello”。那么直接给Client B的公网地址发送信息,会被NAT B丢掉,那么怎么让NAT B不丢掉这个信息呢?就是告诉NAT B“Client B确实想与Client A通信”,如果告诉NAT B?简单,让Client B发送一个“信息”到Client A的公网地址就好(这个信息就是“打洞”包)

过程:
1 Client A告诉Server : 我想与Client B通信
2 Server通知Client B :Client A想与你通信
3 Client B发送一个“打洞包”到Client A的公网地址(这个打洞包不需要携带任何有效信息)
4 Client A发送“Hello”到Client B,由于第三步的原因,NAT不会拒绝这个请求,通信成功。

呵呵,我就不给你回信了。
---------------------------------------------------------------

简单的就是A通知服务器,让服务器告诉 B要通信,然后让B打洞,这样,A 就可以同B通信了
这中间,首先要服务器作一个沟通的作用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理解DP接口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机制和显示协议。首先,我需要整理已有的知识,并确保回答符合用户的要求,比如使用正确的中文表达、LaTeX格式,以及引用提供的参考资料。 首先,用户提到的参考资料有三个,分别涉及DP接口的桥接芯片、上电工作流程以及Link层的AUX CH机制。我需要将这些内容整合到回答中,同时在适当的位置添加引用标识。 接下来,我需要明确DP接口的基本原理DP接口主要用于视频和音频传输,采用数据包化的传输方式,这可能涉及到数据的分层结构,比如物理层、链路层等。根据引用[3],Link层的AUX CH负责辅助通信,类似于电话系统的仲裁机制,这需要详细解释。 数据传输机制方面,用户提到的参考资料[2]提到了HDP、AUX和LANE0~3,这些应该是DP接口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比如HDP检测热插拔,AUX通道传输控制信息,LANE用于实际数据传输。同时,上电流程可能包括链路训练、带宽协商等步骤,需要结合引用[2]和[3]的内容。 显示协议部分,需要说明DP如何管理数据封装、时钟恢复和错误校验。引用[1]提到桥接芯片转换信号,这可能涉及到协议转换的过程,比如将DP信号转为其他格式,如HDMI或DVI,这里可以引用相关内容。 在结构上,按照用户的要求,分点回答,每个部分清晰明了。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与DP接口相关,可能涉及协议比较、故障排查、带宽计算等,确保问题有针对性。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数学表达式或技术术语如链路速率计算,需要使用LaTeX的$...$格式,例如计算带宽时使用$4 \times 8.1\,Gbps$。同时,独立公式如可能出现的方程需要用$$...$$,但根据当前内容,可能较少涉及复杂公式,但需保持警惕。 最后,检查引用是否正确插入,比如在提到AUX CH的仲裁机制时引用[3],在桥接芯片部分引用[1],上电流程引用[2]。确保回答自然流畅,没有格式错误,并且覆盖用户的所有问题点。</think>### DP接口工作原理及数据传输机制 #### 1. **核心原理** DisplayPort(DP)接口通过**数据包化传输技术**实现音视频信号的高效传输。其协议分为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 - **物理层**:采用$4$对差分信号通道(LANE0~3),支持$1.62\,Gbps$到$8.1\,Gbps$的速率,总带宽可达$4 \times 8.1\,Gbps = 32.4\,Gbps$[^2]。 - **链路层**:通过AUX通道(辅助通道)实现设备间的控制信息交互,例如分辨率协商和链路训练。AUX CH的仲裁机制确保通信有序,避免冲突[^3]。 - **应用层**:封装视频流、音频流和控制数据包,支持自适应同步技术(如FreeSync)。 #### 2. **数据传输机制** DP接口包含三个关键通道: - **HDP(热插拔检测)**:检测显示器连接状态,触发初始化流程。 - **AUX通道**:传输EDID(显示器属性数据)、链路配置命令等控制信号,带宽为$1\,Mbps$。 - **LANE0~3**:主数据传输通道,采用8b/10b编码,实际有效带宽为标称速率的$80\%$。例如$8.1\,Gbps$通道的有效速率为$6.48\,Gbps$。 **上电工作流程**: 1. 热插拔检测触发连接 2. AUX通道读取接收端EDID 3. 链路训练(调整电压、预加重) 4. 建立稳定数据传输 #### 3. **显示协议特性** - **多流传输(MST)**:支持单接口驱动多台显示器,通过数据包分流实现。 - **自适应压缩**:使用DSC(显示流压缩)技术,在不损失画质下降低带宽需求。 - **协议转换**:通过桥接芯片将DP信号转为HDMI/DVI等协议,如高通设计中的DSI0转DP方案[^1]。 ```plaintext 示例协议交互流程: 源设备 --> HDP检测 --> AUX协商参数 --> 链路训练 --> 数据通道传输 --> 接收端解码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