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我接触wince(包括应用和驱动)的时间大概一年半左右,这里只是强调“我”一年来对“wince驱动工程师”的体会,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大家看到千万要仔细思考,尤其是刚接触wince的人,不要把我写的东西太过当真(我怕我理解偏颇,误人子弟!)。
现在各行各业分工都相当明确,一个行业都会形成一个科学的产业链,wince驱动工程师也不例外。下面是wince驱动的链子。
芯片厂商开发原始BSP(基本功能完善,开发难度最大的环节,在这个环节的对驱动工程师要求最高,毕竟是万事开头难,整个框架都在这里定。不过在这里工作的wince工程师分工明确,公司有实力,待遇好,所以还是难得的。)——》方案商(这个环节的产生,也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在现实中,有很多小公司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就把这个东西交给一个专门替人设计产品的公司,然后用方案商的设计生产,这样自己很少了很多麻烦。在方案公司工作的工程师是整个链子最辛苦的,为什么?因为方案公司一般都不是很大,很多管理都不正规,并且方案商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研发方案,所以这里的wince驱动工程师就不停的研发,处于高压状态,虽然是优化BSP,但是其工作强度真是大的惊人。)——》做产品的公司(嘿嘿,这个就是最末的环节了,有些公司会跳过方案环节,直接自己做,不过多少也会依赖一点方案,比如会去找一块开发板来学习,然后抄板,改进,然后加入模具,软件,形成市场上直接需求的产品。这个环节的工程师发挥的余地就更小了,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利弊都是有的。首先,在这个环节的工程师需要综合素质较高,驱动啊,应用啊,甚至硬件能干最好,不然一个人难以吃掉一个产品,嘿嘿,老板总是希望一个人全部搞定。我就是处在这个环节,我的优点就是对硬件比较了解,所以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算可以,嘿嘿。)
我是刚入行的新手,就乱谈到这里了,如果我说的不对,或者你有更好的看法,请留言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