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大部分公务员的写照,总有人觉得好,也有人过的很郁闷。

一位80后公务员在机关工作七年后的辞职经历与感悟。面对晋升困难、收入停滞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挑战,最终选择辞职,寻求个人发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近日《上海观察》连续刊发了《公务员: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务员队伍开始动荡了吗?》等系列文章,反响强烈。一位曾在本市市级机关工作的80后公务员,看完后给我们发来了这篇文章,谈谈他辞职的心路历程。

“你为什么要辞职?”数月来,我已经被无数人问过。但坦率说,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只是内心深处那股遏制不住的冲动,终于让我跨出了这一步。

其实我从来不是个“敢想敢干”的人,甚至还有些优柔寡断。但这一次辞职我非常坚决果断、毅然决然。辞职到现在四个多月,我觉得自己是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先自我介绍,我来自浙江东部的小村庄,因为高考到了上海读大学,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市级机关做公务员。也因此,我一直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家族孩子的榜样。

可是在机关工作的7年里,我渐渐从最初父母的荣耀、自我的荣光,变成碌碌无为的平庸与麻木,再到自我的质疑与反省。“离开这里,到外面闯一闯”,这个声音已经在我脑子里响了三年。

但莫名的恐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让我不断地自我安慰、自我麻痹,把念想强压在心底。但三个月前的一场饭局,让所有的情绪都爆发了。

2013年8月的一天,分别十周年的本科同学聚会。昔日朝夕相处的同学再次相见分外亲切,聊往事、叙友谊,其乐融融。十年间,很多同学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饭桌上意气风发、谈笑风生。

他们中有的已经做到了投行高管,有的成了大型企业的法务主管,还有外资所的知名律师、投资公司的资深研究员……谈到买房,看的都是600万以上的级别。提起股票,账户里至少7位数;聊起子女,很多读的是私立学校,接下来还准备要二胎……

饭席上依旧热闹、话题不断,但我望着眼前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内心感到阵阵凉意。在读书的时候,我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还是班里的团支书,是本科班级为数不多上研究生的。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但这一切的一切,在今天看起来却是多么地不值一提。

当年,听从父母的意愿,放弃了公司、律所等看起来没有那么“铁饭碗”的机会,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碌碌无为过7年,都不知道留下了什么。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而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那一刻,深深感觉到自己是loser。

是自己不努力?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无故请假,公休经常到年底作废,加班总是主动争取。刚入职那几年,三顿都吃饭在食堂,真是把单位当成家。然而即便如此,又能怎样?

在市级大机关的小部门,从来就不缺人,高学历、肯吃苦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唯一缺的是机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是年轻的70后。所谓的发展空间,小到让人绝望。

是自己没能力?考虑到部门工作的局限,我干中学、学中干,积极准备,参加各类选调,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的笔试都通过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成功转岗。

买房结婚后,生活压力陡增,职业收入增长无望,于是我将目光转向股票投资。我把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股票研究,一路坎坷但仍然坚持,取得了一点成绩并考取了多张证券方面的职业证书,一心想跳槽做专业的证券分析师。但深入了解行业之后发现,已经年龄太大不合适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入机关时,我也曾朝气蓬勃,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也想奋力而为,干出一番事业。可机关就那么点事,不是收文就是发文,几乎所有工作都是通过文字体现。官样文章不管你写得如何,各级领导总要修改一下,以体现他的水平高你一等。

天天写、年年写,解决问题就靠写。写了那么多文件、讲话,无一不是“领导重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取得胜利”。可到最后,还是这样子。文章能改变什么?这种工作,一年下来就疲了,案牍而已,有什么成就可言。机关待得越长,梦想越远,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这些年每每看到公务员考试大军,我难免心生感慨:公务员真的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里钻;城里的人,却因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心生去意,中途离场。

尤其是80后公务员这个群体,他们普遍自我意识强烈,非常想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不甘心做配角,默默无闻虚度人生。但现实却是,六七年过去了,只有极个别同龄人年轻有为、善于沟通得到了提拔;也有些人能力平庸,但踏实工作,一心等待提拔;只有少数人决然离开,更多的人留下来消耗生命。

都说三十而立。现在的我,有家庭、有子女,压力很大、但前途黯淡,梦想渐行渐远。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内心突然无比坚定:不破不立,如果什么都不去改变,不去努力,那永远只能是空想。

当然,我还是要“盘点”一下,在机关蹉跎了7年,自己还剩下些什么?出去,还有没有资本?我想,自己毕竟还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学历,以及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始终不变的对学习钻研的热情、吃苦能干事的决心。

于是我豁然开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离开这里,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从决定到辞职只是一周的时间,期间领导震惊挽留,父母很不理解,但妻子却非常支持我。如今四个月过去了,在新的岗位上我又变成了一个新丁,许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但每天都要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东西,为自己奋斗、为理想奋斗,这让我无比欣喜,内心也充满了激情与力量。

还记得我离开的时候,有个年轻的同事曾悲哀地对我说:“公务员像极了温水中的青蛙,慢慢不知不觉被煮熟了,如果当年直接扔热水里头也就跳出来了。被短暂的安逸消磨了奋斗的勇气,最后成为机关里那些碌碌无为人中的一员。”是临别赠语,亦是自语。

其实,很多80后公务员都有这样的心声:也许在另外的舞台上,我可以舞得更好。

最近,听说底层公务员收入又少了一些,工作要求反而更高,青年公务员辞职的暗流在涌动。一切,也许只是开始。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22ca96b7bd39 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自动化构建与发布是提升开发效率和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Jenkins Pipeline作为一种强大的自动化工具,能够有效助力Java项目的快速构建、测试及部署。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Jenkins Pipeline实现Java项目的自动化构建与发布。 Jenkins Pipeline简介 Jenkins Pipeline是运行在Jenkins上的一套工作流框架,它将原本分散在单个或多个节点上独立运行的任务串联起来,实现复杂流程的编排与可视化。它是Jenkins 2.X的核心特性之一,推动了Jenkins从持续集成(CI)向持续交付(CD)及DevOps的转变。 创建Pipeline项目 要使用Jenkins Pipeline自动化构建发布Java项目,首先需要创建Pipeline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登录Jenkins,点击“新建项”,选择“Pipeline”。 输入项目名称和描述,点击“确定”。 在Pipeline脚本中定义项目字典、发版脚本和预发布脚本。 编写Pipeline脚本 Pipeline脚本是Jenkins Pipeline的核心,用于定义自动化构建和发布的流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ipeline脚本示例: 在上述脚本中,定义了四个阶段:Checkout、Build、Push package和Deploy/Rollback。每个阶段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和调整。 通过Jenkins Pipeline自动化构建发布Java项目,可以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项目质量。借助Pipeline,我们能够轻松实现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think>好的,用户需要围绕“花中窥人”这个题目写一篇作文。首先得理解题目的含义,“花中窥人”应该是指通过观察花来反映人的品质或情感。需要确定作文的结构和内容方向。 可能要从花的象征意义入手,比如梅花象征坚韧,莲花象征高洁。然后联系到人的品格,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撑。比如引用历史人物或名言,增强说服力。 接下来考虑作文的结构。通常议论文的结构是引言、论点、论据、结论。引言部分可以用一个关于花的比喻引出主题。每个论点对应一种花和人的品质,比如梅花与逆境中的坚持,莲花与纯洁,向日葵与乐观。 需要查找相关的名人故事或经典文献。比如屈原与兰花,周敦颐的《爱莲说》,梵高的向日葵画作。这些例子能让内容更丰富,有文化底蕴。 还要注意语言风格,要文学性强一些,多用比喻和排比。引用诗句或名言,比如陶渊明的菊花,林逋的梅花,增加文采。 可能需要调整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流畅。每段以花为引子,展开到人的品质,再结合实例,最后结升华。 检查是否有足够的论据和例子,避免内容空洞。确保每个论点都明确,并且与主题“花中窥人”紧密相关。结尾部分要呼应开头,强调从花中看到的人性光辉,提升文章立意。 最后,相关问题部分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的需求,比如如何引用诗句,如何结构布局,或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花卉象征。这样能帮助用户深入探讨作文的不同方面。</think>根据网络文学创作技巧和象征手法分析,"花中窥人"的作文可通过三重维度展开创作: 一、植物意象与人格映射 选择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花卉构建象征体系: - 寒梅配傲骨: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描绘的不仅是梅花,更是士大夫的气节。文天祥狱中作《正气歌》时,囚窗外绽放的冬梅成为其精神写照 - 幽兰喻君子:《孔子家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奠定兰花作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屈原以"纫秋兰以为佩"表达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 二、生长特性对应人生境遇 通过植物生长规律阐释生命哲理: $$生命绽放度 = \frac{坚韧系数 \times 时间}{逆境强度}$$ - 沙漠依米花五年扎根两日绽放,印证《周易》"潜龙勿用"的厚积薄发之道 - 悬崖雪莲在海拔4000米处盛开,暗合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的修行理念 三、观察视角转换技法 采用"物-人-理"的螺旋结构: ```text 观察层:花色形态 → 感悟层:人性特质 → 升华层:生命哲学 ``` 具体可参照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视角转换模式,最终落脚于"看花不是花"的禅意境界。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